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將保障食品安全作為一項重大的民生問題來抓。經過多年努力,質檢總局按照“預防在先、風險管理、全程管控、國際共治”的原則,建立了符合國際慣例,覆蓋進口前、進口時、進口后各個環節的進口食品安全過程管理體系,有力地保障了進口食品安全。
進口前嚴格準入。按照國際通行做法,一是對輸華食品國家或地區食品安全管理體系進行評估和審查,符合我國規定要求的,其產品準許進口。2014年,共對64個國家的36種食品進行了管理體系評估。二是對境外輸華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質量控制體系進行評估和審查,符合我國規定要求的,準予注冊。截至2014年,共對肉類產品、乳制品、水產品、燕窩等產品的14 465家境外食品生產企業進行了注冊。三是對輸華食品境外出口商和境內進口商實施備案,落實進口食品進出口商主體責任。截至2014年,共備案境外出口商76 782家,境內進口商19 108家。此外,還對輸華食品國家或地區及其生產企業進行回顧性檢查,對進口動植物源性食品實施檢疫審批等。
進口時嚴格檢驗檢疫。一是對進口食品嚴格實施口岸檢驗檢疫,符合國家標準和法律法規要求的,準予進口;不符合要求的,依法采取整改、退運或銷毀等措施。2014年,共對3 503批次不合格食品實施了退運或銷毀措施。二是對進口食品嚴格實施風險監控,每年制定并實施進口食品安全風險監控計劃。2014年,對44種進口食品中161種有毒有害物質開展了風險監控。三是對進口食品嚴格實施風險預警,對口岸檢驗檢疫和風險監測中發現的問題,及時發布風險警示通報,采取控制措施。2014年,共發布81個進口食品風險警示通報。
進口后嚴格后續監管。一是要求進口商建立進口食品的進口與銷售記錄,完善進口食品追溯體系,對不合格進口食品及時召回。二是實施進口食品生產經營者不良記錄制度,加大對違規企業處罰力度。2014年,共有31家境內外企業被列入進口食品企業不良記錄名單。三是實施進口商約談制度,敦促進口商履行好進口食品的主體責任,保障進口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是全球共同面臨的問題,保障全球食品安全不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獨角戲”,只有加強各國(地區)之間的合作,構建食品安全國際共治格局,才能共同解決好這個問題。
加強與國際組織的合作。目前,我國是CAC農藥殘留和食品添加劑兩個委員會的主席國,在WTO、CAC、OIE、IPPC等國際組織中發揮著重要積極作用。質檢總局將繼續推動食品安全多邊合作,共同遵守好國際規則。

加強政府之間的合作。截至2014年,質檢總局與全球主要貿易伙伴共簽署了189個食品安全合作協議,加強雙邊合作,共同履行好合作協議,各負其責,保障全球食品安全。
加強政企之間的合作。2014年,質檢總局成功地舉辦了APEC食品安全政企高層對話。今后,將繼續推動政企合作,加強與企業的溝通,做好食品企業的服務者,讓更多優質安全的食品走出去、輸進來,促進全球食品貿易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