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CBD:引領京津冀協同發展
9月17日,2015北京CBD圓桌會在北京奧運塔舉行。本次CBD圓桌會的主題為“新形勢下的區域發展與協同路徑”。本屆圓桌對話會圍繞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戰略背景,借鑒國內外經驗,探討如何構建有機、協同的京津冀CBD網絡,服務于京津冀協同發展,構建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
中國商務區聯盟主席、北京CBD國際論壇理事長龍永圖在論壇上表示,北京的CBD作為首都六大高端產業功能區之一,在經濟、社會各項事業上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成為對城市發展具有高端引領作用的區域。龍永圖指出,2015年是中國“十二五”的最后一年,目前中國的經濟增長已經進入新常態,中國經濟處于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階段。
同時,經濟轉型發展的國家戰略已經開始實施。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探討非首都功能疏解為重要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目的就是打造新的首都經濟圈,促進經濟體制機制的創新,最終形成以首都為核心的京津冀世界級的城市群。
諸如紐約、東京、倫敦、巴黎等國際大都市的發展經驗已經表明,每個大城市周邊都會形成更大范圍的城市群。在這方面比較典型的有東京都市圈、紐約大都市圈。在這樣的大城市群當中,CBD在城市群的結構優化和協調發展當中都發揮著至為重要的作用,是引領城市群走向國際化,構成城市群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基礎。

北京的CBD作為首都六大高端產業功能區之一,今后在推進京津冀一體化的過程當中,更應該當仁不讓,發揮核心和龍頭帶動作用。
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兼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偉在圓桌會上表示,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既是京津冀建設的載體,也是京津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意義十分重大。劉偉稱,當前CBD已演變成了全球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系統中的一個重要單元,CBD不僅是一個地區經濟和產業引領的區域,并且會對周邊區域產生示范和輻射效應。
所以,在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過程中,CBD之間的聯動與協同也將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國內CBD間有一個交流合作的平臺——中國商務區聯盟,成員包括國內主要城市的主要商務中心區,自聯盟成立以來,為中國CBD的共同發展作出了有利的探索。
美國區域規劃協會主席、賓夕法尼亞大學城市與區域規劃教授羅伯特·亞羅在圓桌會上介紹了美國大都市圈發展建設的經驗和教訓。據亞羅介紹,美國區域規劃協會對包括紐約在內的大東北都市圈進行了非常詳細的規劃,包括紐約在內的40多個城市以及地區。
由于大都市圈的協同發展,紐約在東北城市地區發展非常迅速。美國區域規劃協會在上世紀初建立,有100多年的歷史,主要對城市以及新興區域的規劃進行研究,對其發展進行進一步的規劃。北京的規劃,與紐約當時的情況非常相似。
亞羅指出,城市群必須協同發展,同時要有以點帶面的發展理念。需要把一些活動分散開,不能集中在某一個CBD或非常具體的城市,應分散化發展,這樣才能有更好的發展空間,在全球產業上進行專業化發展。
對一個國家而言,CBD地區是至關重要的,具有戰略性意義,所以產生了整個地區輻射性的影響。與北京和河北相比,紐約的人口并不是最多的,經濟總量也不是非常大,在美國是非常大的城市區域,但在中國只是小巫見大巫。在美國100多年的區域規劃發展過程中,紐約是最中心的一個地區,還有12個不同的次區域。社區和公共機構非常多,經濟發展活動和曼哈頓息息相關,和CBD緊密聯系。
首爾研究院城市規劃與設計研究部高級研究員、首爾研究院大城市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金善雄在2015北京CBD圓桌會上介紹了首爾大都市圈的環境變化和規劃。金善雄稱,上世紀60年代,首爾制定了《經濟發展規劃》,之后取得了高速發展。韓國擁有25個自治區,也形成了首都圈地區,但城市圈不僅局限在首爾市,還要把圈子擴大,這和北京當前的情況比較相像。從人口方面看,上世紀60年代,首爾人口45萬,到1992年,增長到1097萬,2014年有所減少,現在停滯不前,約有1000萬人口。
但在韓國的首都圈,上世紀60年代人口有519萬,2000年達1200萬,一直增長。人均收入、汽車保有量和住宅供應量也急劇增長。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韓國人口急劇增長,一直到1992年,40年間人口突破1000萬,近年人口一直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況。把城市分為中心區和大城市區來看,中心區首爾600平方公里,人口區域減少。北京的人口是在不斷增加的,由850萬增加到2000年的1171萬。雖然北京地區比首爾大,但人口增長也是北京需要解決的問題。從全球各大城市來看,人口均是不斷集中到大城市,而首爾目前中心區人口有所減少,較為引人注目。
金善雄表示,CBD的建設除了實現商業、經濟等功能以外,有自己的特色是非常重要的。北京是一個文化歷史底蘊非常深厚的國家,CBD的建設也可以多多考慮文化價值。
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馬向明在2015北京CBD圓桌會上回顧了珠江三角地區的發展過程,并對未來發展機遇進行了展望,其中的啟示可供京津冀協同發展借鑒。他指出,在新形勢下,城市群應突出發展中心區。服務業所服務的群體非常廣泛,有人就有服務,服務業網絡化的節點應得到加強。
此外,國家提出“一帶一路”,當中國通過“一帶一路”戰略走出去,中國的企業就成為跨國企業。這些企業在外部投資,就需要城市的服務業作為支持。此外,過去,創新的主體都是在開發區,在城市的外部,西方城市的經驗表明,創新要融入到城市的中心區里面,而不是在外面的高新區進行創新活動。未來珠三角主要的中央活動區,應該與區域的格局匹配,不要背離該格局去規劃。

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福建省人民政府顧問肖金成在圓桌會上指出,作為城市群,大都市是高端產業,要引領整個區域。北京市很可能就是整個京津冀的CBD,一定要起到高端的引領作用。
目前存在的問題是北京、天津很大,其他城市很小,形成城市斷層,產業鏈連接不起來。如果其他城市功能增強,能夠相互支撐,那么世界城市群就形成了。在未來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中,把北京、天津及河北各個城市的產業鏈相互聯系,把北京、天津產業鏈向河北延伸,這樣世界城市群就能形成。城市群不是一群城市,關鍵是影響,以及城市之間功能的互補,是不是由局部變成整體。化單個城市競爭力為城市整體的競爭力,是城市群發展的關鍵。因此,未來京津冀城市群,除北京、天津兩大都市外,必須把其他節點城市建設成功能性城市。
肖金成還表示,未來,北京要引領整個京津冀城市群,不僅是輻射、帶動,更要引領。一個規模很大的城市,一定會有一個CBD,CBD就是這個城市的中心,中心影響力很強,引領作用很強。
他指出,北京的CBD過去是輻射帶動引領北京,將來要把觸角伸向整個京津冀。北京的CBD一定不能僅是北京市的,而是整個京津冀的。未來要用高鐵或軌道交通把京津冀所有城市聯系起來,到時京津冀就成為一個整體,不再是一個一個的城市,大家可以選擇更好的居住地,可以選擇到收入更高、自身發揮作用更大的地方工作,大家可以自由選擇,交通將不再成為問題。
南開大學濱海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周立群教授在圓桌會上就“天津CBD與北京CBD之間的聯動發展”指出,天津要提升對接首都總部機構的層級和水平。
“要營造創新氛圍濃、創業機會多的生態環境。”周立群表示,原來天津開發區和濱海新區在迎接首都的很多工業項目時,依靠的是天津的土地、資源、技工等。但是今天,天津對接首都服務業、金融業時,需要的不僅僅是商業樓宇、硬件設施、面積和容量,更需要創新性的金融機構、金融衍生產品的數量,需要更多金融運營監管環境,包括法律體系。周立群認為,對北京CBD對接和研發機構來說,這些機構看重的是籌資、動員和整合資源便捷不便捷,即創新環境的便利,因此天津“十三五”規劃作為重要的內容之一,是軟環境的建設。

以金融業為例,周立群提出,天津金融業與北京如何錯位發展,完善多層級金融體系,同時重點發展融資租賃、商業保理、股權投資基金等新型金融業態,包括京津兩市金融合作,通過金融機構交叉設立各種分支機構。探索北京金融街和天津于家堡的合作,設立金融運營總部,在金融功能放大和延伸方面有突破性的進展。這是對天津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提升能級和水平。因此,天津需要進一步構建標準高、機制新的現代服務體系。
據周立群介紹,以今年上半年為例,天津大規模引進內資,總額2000多億。有來自環渤海地區,也有來自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這中間1/3是來自北京的投資。在北京的投資中間一半以上投資于服務業,周立群認為,這反映了在很大程度上,北京的總部以及相應產業在向周邊拓展,投資過程不是簡單的轉移,而是拓展。
耶魯大學城市設計研究室主任阿蘭·普拉特斯在圓桌會上指出,隨著京津冀地區規劃的展開,不但要鼓勵交通導向性和因地制宜的可持續性的發展模式,還要發現、強化和整合該地區文化、自然環境中的一些特色元素,這些不僅能影響該地區的經濟成功,而且能讓該地區成為宜居、宜業、適宜游覽的體驗之地。
他表示,北京CBD一直沿著東三環走廊發展,目前向東擴展到四環。“如果采取相對較小的步伐向南發展,與通惠河原水道相連,實現與京杭大運河的鏈接,這樣,北京CBD與新興地區通州將實現高速公路之外的另一種連接。”
與他有相同觀點的美國區域規劃協會主席羅伯特·亞羅認為,京津冀必須要有非常便捷的線路將城市連接在一起。此外,綠色和藍色的基礎設施,即植被和水系的建設是非常重要的,它使得人們的居住環境有所改善。“CBD需要和其他地區競爭人才,保證生活質量、保持良好的自然環境對京津冀區域非常重要。”
河北省社科學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楊思遠在圓桌會上指出,京津冀協同發展要不單單著眼于經濟的發展,要更多地著眼于人的全面發展,著眼于人文、歷史、地理以及現在的科技發展水平,從這個角度來考慮發展規劃的話,可能就不再受地域、物理空間的限制。
楊思遠表示,河北有18.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為我們建設一個世界級城市群提供了足夠的空間。首先,河北有著最適宜人類生存的氣侯。河北省從溫帶到寒溫帶,跨度比較大,四季分明,氣侯怡人。 其次,河北有著世界上最豐富的地理環境和地理結構。河北1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世界上各種地形地貌都具有,沒有一樣缺的,這大概也是河北省具有豐富旅游資源的基本要素,高原、草原、山地、平原、湖泊、河流、沙漠、海洋。 第三,河北有著廣闊的草原、豐茂的森林、發達的農業、豐富的人力資源,7800多萬人口,有著豐富的礦產、水利、風能、太陽能等資源,資源非常豐富,對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強力的支撐作用。
他認為,河北與北京、天津的經濟發展程度有著較大的差距,差距才是協同發展的基礎,所以,在這兒要提河北需要什么。河北需要的也正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所需要的,是建設世界級城市群所需要的。 首先最高層提出了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為河北的發展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前提。 其次有良好的協同發展機制。這個也有了先例,北京、張家口聯合申辦冬奧會,這件事情是京津冀協同發展過程當中一個成功的范例,高層設計、兩地協同、共同努力,將對兩地的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