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陽 劉桂穎
(天津中醫藥大學2012級碩士研究生,天津 300193)
支氣管擴張癥是慢性氣道損傷引起支氣管壁肌肉和彈力支撐組織破壞所導致的支氣管不可逆性擴張,臨床表現為反復咳嗽、咯大量濃痰、咯血。我們主要探討穩定期支氣管擴張癥患者在非咯血的情況下,運用絡病學化瘀通絡法以治療的理論依據及治療特色,為本病的臨床治療提供新思路。
1.1 支氣管擴張癥的中醫絡病學認識 支氣管擴張癥屬中醫學咳嗽、咯血、肺癰范疇。曹世宏認為,本病是以肺虛為本,痰、熱、瘀為標[1]。肺主氣,主宣發肅降,通調水道,開竅于鼻,外合皮毛。若先天稟賦不足,或勞倦過度,均易導致肺臟受損,外邪內入,肺氣不足,肺之宣肅功能減弱,可見咳喘少氣,是為肺虛。肺虛為本,通調水道功能失調,氣不布津,津凝為痰,或過食辛辣厚味、嗜煙而致煙毒熏灼津液,內熱煎灼津液,聚而為痰;痰阻于肺,郁而化熱,或情志失調,火動于內,火熱之邪迫血妄行而致出血;痰熱痰濁日久,阻滯肺絡致氣滯血壅,絡脈氣血不得暢通而成瘀,是為痰、熱、瘀的主要病機。孫子凱等[2]認為,支氣管擴張演變中多見留瘀之機,在各型中因火熱痰虛而致肺絡灼傷或氣機不利。潘文超等[3]認為,本病是痰熱壅盛,煎熬津液,氣血瘀滯,氣結不暢,血行滯澀,從而致絡傷血溢,敗血聚積,最終導致肺絡瘀阻??梢姡鲆殉蔀楸姸鄬W者對支氣管擴張癥形成和發展達成共識的一個重要病因。從絡病學角度分析,肺之經絡承載著由經脈而來的氣血,逐級細分布散,并在絡脈末端形成氣血津液交換場所,當病邪侵襲絡脈,傷及絡氣,使絡氣郁滯,導致津血互換障礙,津凝為痰、血滯為瘀,痰瘀作為病理產物阻滯絡脈,形成痰瘀阻絡的病理狀態,痰瘀混處于肺絡中,導致肺絡瘀阻。而瘀是由功能性病變發展為器質性病理損害的重要病理階段,支氣管擴張癥就是在這種復雜病理條件下形成的[4]。
1.2 支氣管擴張癥的現代研究 支氣管擴張癥可定義為支氣管的永久性異常擴張,實際上這是一種病理學診斷[5],源自慢性氣道感染、氣道炎癥及支氣管損害,常與不良飲食、較差居住環境、空氣污染等因素有關。現代研究顯示,支氣管擴張癥是一種涉及多種因素的復雜病理過程,引起繼發性支氣管擴張的基本因素是支氣管及肺部的反復感染和支氣管阻塞,病變常造成節段下氣道扭曲擴張、炎癥及分泌物阻塞、累及細支氣管并伴有纖維化及實質破壞,同時兩者相互影響,形成惡性循環,使病情不斷加重。在這一系列炎癥過程中,大量炎性介質發揮了重要作用,如單核細胞、中性粒細胞、白細胞介素(IL)8、CD4+T淋巴細胞、彈性蛋白、腫瘤生長因子α(TNF-α)和前列腺素等[6]。
1.2.1 支氣管擴張癥血管病變理論 血管病變是支氣管擴張形成的一個重要因素[7]。肺血管供應自進入肺門以后,肺動脈分支沿支氣管樹分支行走,圍繞支氣管周圍間隙自由吻合成叢狀,并穿過支氣管壁形成廣泛的黏膜下血管叢。當支氣管擴張后,管腔擴大,管壁內黏膜水腫,腔內含有大量分泌物,擴張的支氣管周圍肺纖維組織增生,支氣管動脈充血擴張,肺靜脈淤血形成。一方面容易引發咯血,另一方面血管病變影響支氣管樹的營養供應,進一步加重支氣管擴張。
1.2.2 支氣管擴張癥炎癥反應理論 炎癥反應是存在于支氣管擴張癥的整個疾病發展過程中的反應[8]。支氣管擴張癥的氣道炎癥是一種以中性粒細胞為特征的慢性氣道炎癥,其主要表現為氣道內中性粒細胞增多及IL-6、IL-8、TNF-α水平增高。這些炎癥介質能激活炎癥細胞,從而釋放更多的炎癥介質,這就形成了炎癥細胞—細胞因子之間的逐步放大環,使炎癥慢性化,炎性滲出物增多。
1.2.3 反復感染對支氣管擴張癥的影響 引起支氣管擴張癥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但是不少學者認為反復感染也是造成支氣管擴張遷延不愈的重要病因[9]。健康人群下呼吸道是無菌的,但當宿主防御功能降低或吸入毒力強的細菌時,就可能侵入下呼吸道。它們通常定植在支氣管黏膜中,從而損傷肺的防御功能,并刺激宿主產生炎癥反應。如果這種炎癥反應不足以清除感染,通常會演變成慢性氣道炎癥,中性粒細胞釋放蛋白水解酶、炎癥因子、氧自由基等,引起黏膜破壞,進一步損傷肺的防御功能,而肺防御功能下降又容易導致慢性和反復發作的感染,從而形成感染、炎癥及進行性肺組織破壞的惡性循環。
1.3 中醫絡病學與現代研究的共同點 中醫絡病學從傳統宏觀領域上解釋了支氣管擴張的“瘀”,肺絡痹阻、瘀血不通是支氣管擴張癥的一個重要因素。而現代研究的血管病變理論、炎癥反應理論及反復感染對支氣管擴張癥的“瘀”有了科學微觀解釋,兩者都指出“瘀”在支氣管擴張癥形成進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運用中醫化瘀通絡療法對治療本病有了較為完整的理論依據。
我們認為,瘀一直存在于支氣管擴張癥的發展過程中,針對咯血期的患者,先糾其出血是為要,然而對于長期穩定近1個月以上未出現新發出血的患者,運用化瘀通絡法治療就顯得尤為重要[10-11]。臨床實踐證明,在運用化痰止咳藥物同時加入丹參、橘絡、地龍、桃仁及當歸化瘀藥物,對減少咯痰量,改善咳嗽癥狀具有明顯療效[12]。丹參具有改善血液循環,有利于炎癥的吸收及抗過敏作用,還可解除支氣管痙攣[13];橘絡含有多種黃酮類、酚酸類及萜類化合物,其對氣道炎癥的改善及減少黏液分泌起到了重要作用[14];地龍中的次黃嘌呤具有顯著的舒張支氣管作用,并能拮抗組織胺及毛果蕓香堿對支氣管的收縮作用,從而改善支氣管痙攣,減少炎性反應[15];桃仁含有苦杏仁苷等化學成分,對改善血流動力學,抗炎抗滲出,糾正CD4+/CD8+細胞比值失衡,調節免疫狀態具有重要作用[16];當歸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并可通過不同途徑使血栓素的生成減少,從而起到活血化瘀的效果[17]。
針對穩定期支氣管擴張癥的病理特點,解決“瘀”是控制其進展、減輕其癥狀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從絡病學角度可以舒張肺絡,恢復脈絡輸布,調理氣血,榮養四肢百骸,達到調百脈、主治節的作用。另一方面從現代研究角度可以減少炎性滲出及炎癥反應,保護肺血管內皮細胞,降低血液黏稠度,擴張周圍血管及肺動、靜脈,改善微循環。綜上所述,“瘀”是支氣管擴張發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在穩定期予以化瘀通絡法治療就顯得尤為重要,無論從絡病學角度或是現代醫學角度,都為本病的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1] 王海峰.曹世宏治療支氣管擴張經驗[J].中醫雜志,2002,43(12):859 -896.
[2] 孫子凱,曹世宏.支氣管擴張從瘀論治初探[J].吉林中醫藥,1997,17(1):1.
[3] 潘文超,史鎖芳.中醫藥治療支氣管擴張癥臨床研究進展[J].江西中醫藥,2009,40(1):75 -77.
[4] 吳以嶺.絡病病機探析[J].中醫雜志,2005,46(4):243-245.
[5] Barker AF.Bronchiectasis[J].N Engl J Med,2002,346(18):1383-1393.
[6] 汪螢,丁敏,王曉秋.支氣管擴張頑固性咯血的臨床及病理特征[J].臨床中老年保健,2003,6(3):180-181.
[7] 陳永富,伍筱梅.支氣管擴張癥的血管病變研究進展[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05,21(1):147 -150.
[8] Wilson R.A vicious circle hypothesis operating during infectiv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bronchitis[J].Monaldi Arch Chest Dis,1994,49(2):159 -164.
[9] 李炳淑,李來傳,史有奎,等.支氣管擴張不同時期炎癥因子含量和肺功能的臨床觀察[J].遼寧醫學院學報,2013,34(3):24 -27.
[10] 郭巖,劉桂穎.劉桂穎論治咳喘特色[J].吉林中醫藥,2013,33(7):672 -674.
[11] 李小廷.化瘀益氣方治療支氣管擴張癥32例療效觀察[J].河北中醫,2012,34(7):1009 -1010.
[12] 陳文輝.李素云教授治療支氣管擴張經驗[J].中醫學報,2011,26(2):159 -160.
[13] 李丹,熊盛道,杜德兵,等.丹參注射液協同地塞米松抑制支氣管哮喘大鼠肺內IL-13和嗜酸性粒細胞趨化因子的表達[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6,26(11):1007 -1010.
[14] 李紅,沈明霞,張莎莎,等.清肺 化痰通絡法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濁蘊肺、脈絡瘀阻證患者血清 sICAM-1、TGF-β1水平的影響[J].中醫研究,2012,25(12):8 -10.
[15] 劉以民,張德新,杜亞明,等.地龍湯對實驗性哮喘豚鼠平喘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國中醫藥科技,2007,14(1):21 -22.
[16] 以敏,鄧家剛,郝二偉,等.桃仁對血液循環障礙大鼠內皮細胞凋亡及相關蛋白表達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3,19(14):178 -182.
[17] 孫淑榮,莫霄云.當歸六黃湯加味治療慢性支氣管炎遷延期臨床研究[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07,9(2):104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