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愛平
熱點話題是科技新聞的“富礦”
馬愛平
科技新聞具有新聞性、科學性、通俗性的特點。熱點話題是新聞輿論引導的難點,也是新聞工作的重點。科技媒體需敢于和善于觸碰那些被認為重大的乃至敏感的科技話題。科技媒體要做好熱點話題新聞,要在話題性新聞中找“科技熱點”;話題性科技新聞要體現科學精神;審時度勢,熱點科技新聞要揚長避短。
科技新聞;熱點話題;轉基因問題;輿論引導
[作 者]馬愛平,科技日報社周刊中心記者。
作為關注科技熱點新聞的媒體應該注意人們的實際生活,從最日常的生活入手,在滿足人民群眾實際需求的同時貼近科學,要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掘一些與人們聯系頗多的熱點科技話題,并從各類與讀者生活息息相關的新聞事件中尋找科技話題。畢竟在實際的生活中還是有很多事情會涵蓋一些社會熱點問題,而在這其中科技熱點問題又是非常重要并且深得關注的。實際上,熱點話題就是科技新聞的“富礦”。圍繞著人們密切關注的新聞才會使得科技的選題始終保持新穎性;同時人們也才會更加關注這些報道。
和平時所說的新聞不同的是,科技新聞注重于科學領域最新發生的事情的報道。而所說的最新發生的事情往往是指當前科學技術領域研究出的一些新成果以及新理論指導下的一些新應用,同時還可以是國家對于科學技術方面頒發的一些新的法規條例政策等,或者是即將召開的一些大型的學術活動。這些事情經過如實的報道才能成為所謂的科技新聞。
科技新聞的種類繁多,我們最常接觸到的就是科技評論專刊、科學技術消息通知,以及一些著名科技人物的專門介紹等。
科技新聞屬于新聞范疇,所以對于科技新聞來說新聞性也是必不可少的,新聞的內容要最新的,時間上來說是最接近現在時刻的。
科技新聞與一般新聞不同的是它涉及科學技術,所以科技新聞必須具有科學性,它所報道的內容必須是真實而且科學的,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報道新聞的同時向廣大人民群眾宣傳科學知識。科學性使科技新聞區別于其他新聞文體。
科學新聞具有通俗易懂的特點,這就要求科技新聞既要包含專業知識又要使用一定的比喻等來解釋說明所寫內容,也可以添加背景資料方便讀者對科技文章的閱讀和理解。
熱點,是公眾的熱切關注之點,是公眾議論的集中之點;熱點話題,是公眾關心的話題,是諸多矛盾的結合點;熱點話題新聞即新聞傳媒圍繞新近發生的社會熱點所展開的有一定力度、深度和持續性、有相當范圍影響的報道。
在現實生活中,熱點話題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等諸多領域。熱點話題是新聞輿論引導的難點,也是新聞工作者的重點。因此,新聞工作者有必要認真研究和探討熱點新聞引導的原則。
新聞媒體對于引領正確的社會輿論熱點方向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還擔負著通過正確的輿論引導并教育人們的職責。這就需要新聞媒體做到以下兩點:第一,對于重大的熱點問題要積極發表正確的言論。第二,發表言論的同時還要時刻關注社會動態以及人民群眾的反應和看法,對于他們不能理解的一些問題積極做出合理恰當的解釋。
(一)在話題性新聞中搜尋與科技相關的熱點話題
選擇人們關注度高并且具有實際探討意義的、與科技相關的熱點話題,這是寫好一組科技報道的前提。在新聞報道中,話題性質的科技新聞并不是最多的,但是同樣少不了新聞性這一特點。
寫好科技新聞,首先要挑選人們最關注的與科技相關的新聞話題,并能夠從這個話題中找到具有意義的討論點;然后就要針對選定的話題進行多角度分析找到最適合切入主題的點。
新聞報道的形式有很多,話題性的科技欄目也是其中一種。科技欄目比較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找準話題切入點,以便對話題進行更深入的討論。因為它蘊含著“富礦”新聞資源,好好利用,便可收獲果實。
2013年初,反轉基因運動標志性人物馬克·林納斯轉變態度,為反對轉基因的行為道歉。筆者負責的《科技日報》《關注轉基因》系列報道就從“馬克·林納斯為什么改變了態度?”為切入點,通過《轉基因和傳統雜交是否“同根生”?》《轉基因和有機農業哪個更“務實”?》《轉基因食品安全究竟有無定論?》《中國轉基因食品標識嚴在哪里?》《轉基因發展不應徘徊》等六篇文章,詳細報道了馬克·林納斯道歉的原因、轉基因技術與雜交技術的差異、轉基因和有機農業的差異、轉基因的安全性、轉基因食品的標識以及為何要發展轉基因技術等轉基因熱點話題。
《科技日報》作為新聞媒介,所承載的社會責任是兩方面的。它是富有科技特點的一種綜合性質的報紙,隨時報道黨和國家最前沿的科技領域的成果,它的辦報理念簡短但有力:讀者為本,科技為源。它報道的目的是為了能更好地利用科技改變我們的生活。一方面,它是黨的“喉舌”,需及時將黨的指針政策法規向人們表達清楚;另一方面,它也要時刻關注人民群眾的想法,反映讀者心聲。
《關注轉基因》這種話題性系列報道,是在科學家和讀者之間建立比較直接的聯系,可以讓兩者之間有互相傾聽的機會,同時也可以讓相關方面負責人聆聽專家的意見。堅持公正的輿論導向,對所選話題從多角度做分析,以便更好地引導和教育讀者。
(二)話題性科技新聞要體現科學精神
新聞性比較強的熱點科技話題往往會有很多人關注并發表意見,在這其中就會出現很多不同的觀點,“轉基因”這個話題便是如此。報道是一種帶有主觀性的對客觀存在的認識,很多編輯雖然在努力地使報道能夠準確真實地反映客觀問題,但是想拋開主觀性還是不容易的。
在現實中的記者、編輯和讀者,由于他們的教育程度不同,出發點不同,所代表的利益階層不同,甚至生活環境的不同,都使得他們對于轉基因問題的看法不一樣。具有科學性的認識論是這樣表述的,對于一個問題如果只說一個答案,它是很難斷定對錯的,如果對于同一問題有多種答案的同時進行比較就可能得到最接近正確的那個答案。這就需要不斷地積累、學習和多維度采訪。
為了使該系列報道更接近真理,筆者先后采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徐小青、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林敏、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駐華代表黃安生、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副所長朱禎、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副研究員黃叢林等多位研究轉基因和生物技術的權威專家、學者和科技人員。
對話題性科技新聞的報道者來說,體現科學精神,還要在堅持對的輿論方向的條件下,拓寬視野,使人們比較關注的一些熱點問題,都能在報紙上看到科學、公正的報道,都能受到正確的輿論引導,發揮媒體應當承擔的社會職責和應當具有的輿論影響力,科技媒體需敢于和善于觸碰那些被認為重大的乃至敏感的科技話題。
(三)審時度勢,熱點科技新聞要揚長避短
媒體間的不斷競爭促使新聞報道的形式越來越廣泛,敏感話題的報道就是新增報道形式之一。不僅僅形式上發生了改變,內容上也對各媒體的傳統想法有了影響,甚至影響了人們對于新聞潛在價值的估計,而這些變化卻是使人們更加關注新聞媒體的一種方式。
《科技日報》在科技話題報道上,做了很多有益的嘗試。這些話題有輕松的,也有嚴肅的;有現象性的,也有事件性的。寫好話題性科技新聞,關系到科技媒體在受眾中的認可度、參與度以及話題自身價值、影響等問題。
社會生活的不斷進步促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行為、認知等方面的變化,而在此過程中人們的一些想法表現出來的時候就會有多種說法。
就拿轉基因問題來說,很多關于轉基因利弊的說法都只是讀者的一些想法,而記者和報紙的編輯由于經常面對這些說法就會形成和讀者類似的想法。《關注轉基因》最初的設立也是由于這個問題。在這個科技專欄開辦之初便鼓勵讀者積極參與。
科技媒體往往給人嚴肅的印象,生活方式的變化使得人們越來越希望對于科學技術的理解有比較容易并且輕松的方式。科技媒體和讀者之間希望能有更貼近的了解。熱點科技話題就成了兩者溝通的橋梁。比如轉基因、科技改變生活等話題,就拉近了科技媒體與讀者之間的距離。
巧妙地把這些熱點科技話題表現出來,有助于引起社會關注,形成讀者對報紙的認同感。科技話題需要就事論事,不拖沓,旨在推進一些問題的解決。《科技日報》借助多方力量集中探討轉基因問題,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對轉基因的認識和解決,使《關注轉基因》專欄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這是非常有意義的。
科技媒體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的獨特的權威性、指導性、號召力及認可度等,都是其他的新聞媒體不具有的。建立此優勢之上的熱點科技新聞報道,自然要揚其所長,緊緊把欄目話題的選擇著眼于科技媒體的實際長處,比如是非道德等方面,發揮正面積極作用。
在各式各樣的科技報道中,讀者“點擊率”是重要的衡量標準。各種科技新聞在成為人們的熱點話題的同時,還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思維和行為。
《關注轉基因》系列報道,是對于新聞報道欄目形式的一種擴增,主要的任務是從熱點科技話題中提取有價值的話題并進行深入分析討論,使其擁有更深刻的含義和影響力。該系列報道推出后,在讀者和網友中引起了較強反響。《科技日報》收到了許多相關人士的反饋,認為該報道圍繞目前公眾對轉基因的諸多質疑和爭議及時進行了科普和必要的澄清,公正、客觀。通過網絡的大量轉載,引起了廣大網友的關注,一些網友在留言中反映,該報道切入要害、深入淺出,讓更多人客觀了解了轉基因技術。因為傳播效果突出,2014年,《科技日報》2013年推出的《關注轉基因》系列作品,獲得了第二十四屆中國新聞獎文字系列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