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暢
電視新聞主要是指通過良好的運用現代化電子技術,依靠電視熒屏,來對電視觀眾傳遞音頻和圖像等新聞信息的一種方法與手段,來實現對發生實時進行報道。電視新聞擁有高度的專業性,其種類可以劃分為多個定義范疇,如人物式、會議式電視新聞等。正是由于電視新聞具有諸多的優勢和特點,目前已得到人們的廣泛認可,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了解信息不可缺失的部分。
眾多實踐表明,諸多事物的發展歷程與社會的進步有著緊密的關系,二者相輔相成、相互影響,進而隨著時代共同發展。電視新聞的發展同樣與社會的進步息息相關,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現代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進入了一個飛速發展期,促使人類歷史跨越到新的高峰。正是這一時代變革,為電視新聞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一方面不僅將電視新聞傳播網絡與技術硬件完美結合,另一方面通過強化媒體傳播的新型關系,來為電視新聞的傳播提供了信息技術支持的“草場”。
同時,時代的變革,也影響政治環境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無疑電視新聞的傳播在很大一定程度上會受到政治系統的制約。政治制度直接影響著電視新聞制度,但伴隨著電視新聞的日漸商業化和全球化,各國政治系統為了選擇最優的發展戰略,對于電視新聞的管理也開始有所放寬,正是這一重大改變,為電視新聞的傳播迎來了新的契機,電視新聞也開始朝著多樣性、生動性和實效性等方向發展。有利的經濟環境和文化環境,同樣也豐富了電視傳播的內涵,更進一步促進電視新聞傳播朝著多樣化的方向迅猛發展。
依據當前實情而論,電視新聞的傳播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生產習慣,促使人們從信息匱乏到信息至上的時代轉變,為時代的新生注入了新的質感,對人類文明產生著深遠的影響。為此,經過分析整理,筆者認為電視新聞傳播的發展趨勢可分為以下三個部分。
從20世紀90年代后期,電視新聞的制作就取消了磁帶傳輸,取而代之的是數字編碼技術,即借助一定的設備將圖像、聲音、數據等信號經過整編處理,并在確保信號處理鏈條不受外界頻波感染的情況下,令電視新聞傳播越發的高效化,色彩圖像更加清晰、艷麗,并依托衛星數字信號的高速度傳播,來保證信號傳輸的高質量。當前,隨著電視新聞傳播數字化步伐的邁進,以及有限電視網的迅猛發展,電視新聞業務呈現了多元化發展勢態,各類全新頻道的不斷開播,使得電視新聞傳播更為豐富與精彩。雖然電視新聞傳播整體趨勢是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但從當前實踐來看,由于傳媒業競爭的日益激烈,電視新聞在多元化趨勢下,逐漸呈現出“窄播化”態勢。
隨著電視新聞傳播路徑的日漸增多與變廣,電視新聞的傳播也顯得更為便捷。傳統的獨立分配技術,早已被計算機、試聽技術等新生技術予以取代,并呈現融合之勢。電視新聞傳播正是利用這種融合,才促使其傳播網絡不斷拓展和增強。而隨著電纜網絡的出現,電視新聞依托網絡傳播早已成為一種發展潮流,朝著網絡化方向發展,并通過網絡的及時和廣泛傳遞新聞信息的優勢功能,使得電視新聞的網絡傳播比重占據了一定的份額,更具有高度的電視新聞傳播優勢。
眾所周知,電視是一項集新聞傳播、文化藝術和社會服務于一體的現代化綜合傳播渠道。但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帶動,電視作為傳播信息資源的重要媒介,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不僅電視節目的配套數量逐漸增多,同時節目分類、品質和形式也發生了新的變化。電視新聞的傳播在新的變化上得到了基礎性的改良,更多地以節目類型分類為側重點,更注重主體傳播的定位,將電視新聞的主體作為信息傳播的首要地位,主體化地位也越發凸顯。
縱觀電視新聞傳播的發展歷程,電視新聞傳播的飛速發展令人歡欣鼓舞,同樣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我國電視新聞傳播也暴露出了諸多明顯的問題。雖然對于電視新聞改革的探討的論點由來已久,但卻始終并沒有實質性的進步,在某些方面仍不盡如人意,對我國電視新聞傳播存在的問題可以總結為三大問題。一是某些電視新聞傳播的非客觀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傳播未經證實的可信度較低的新聞,另一方面是受利益或權勢的影響對于新聞報道避重就輕,過分擔心引發輿論對政府造成不利影響。但當事件真相公之于眾后,反而會促使受眾對新聞傳播的理解產生不信任感,降低電視新聞的權威性和可信力。二是電視新聞傳播自由的濫用化。無疑新聞傳播的自由是現代社會的文明標志,但過度的自由也暴露出了電視新聞傳播的弊端,新聞過度自由成為媒體話語霸權,作為本該是大眾討論的平臺,現已成為少數人的特權區,同時新聞自由也成為傷害公民合法權益的借口,未經允許就進行采訪,使用未經核實的報道和照片,新聞報道缺乏人情化等,都讓公眾對媒體產生了抵觸情緒。三是電視新聞傳播的偏差化。電視新聞是傳播新聞途徑的權威性平臺,有責任履行社會公共文化的使命,但現實卻是部分電視新聞媒體舍棄維護公眾利益和引導社會價值的責任,為了博取眼球,新聞傳播開始向娛樂化方向發展,失去了本有的新聞特質,對于該報道的社會實情精挑細選,而對引導輿論的娛樂新聞強化報道,電視新聞的傳播使命實質出現了偏差,使得電視新聞媒體的公信力有所下降,突顯出電視新聞的浮躁和淺薄。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認為電視新聞傳播的發展策略應依據四個方面來執行:一是強化電視新聞傳播的專業性和客觀性,作為電視新聞傳播媒體要肩負起自身的使命,正確引導新聞受眾的輿論導向,對于未經證實的新聞傳播題材不可跟風宣傳,應準確判斷新聞價值和宣傳價值后,傳播出更有力度和深度的新聞,抓住新聞傳播的重點,進行深層次剖析,以此來發揮電視新聞正確傳播的宣傳和社會導向。二是注重電視新聞傳播的自由度,做好新聞傳播的“把關”,不可為達到最大的電視新聞傳播效果,而侵害公民權益,缺乏中華文化傳播的人文情感,應在新聞傳播自由的基礎之上,適當地把控尺度,營造最優的傳播效果。三是強化電視新聞傳播的權威性,電視新聞是傳播社會實事,引導社會正確價值導向,而非為博取公眾眼球,成為“粗制娛味”的新聞傳播平臺。因此,作為電視新聞傳播媒體,應注重電視新聞傳播內容的精致化和實情化,反映最具價值的社會輿論實情,擔負起共建公共文化的使命。四是注重電視新聞傳播的渠道創新,要想獲得發展,創新是電視新聞傳播不可缺失的前提條件,因此電視新聞媒體應注重發展信息傳播產業,如影視制作和網絡傳輸產業等,以此來形成龐大的傳播產業鏈條,為電視新聞奠定良好的傳播基數;同時還需拓寬傳播渠道,實現多渠道的同步傳播,并通過樹立媒體競爭意識,優化渠道傳播途徑,組建全天候的電視新聞制度,以24小時的新聞信息傳播來引導受眾群體,增強市場競爭力。
電視新聞傳播的發展令人欣喜,但同樣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如迎接的住時代的挑戰,將會演變成發展的契機,成為時代賦予的機遇。如經受不住挑戰,將會在時代的發展中一蹶不振,光環灰暗。總之,對于電視新聞傳播的研究,是一個不斷探索和求知的過程,需要共同努力,才能最終促進電視新聞傳播朝著良好的發現發展。
[1]楊麗平.電視新聞傳播的發展趨勢及應對措施探析[J].科技傳播,2014(23).
[2]李靜妮.淺議電視新聞傳播的發展趨勢[J].文學與藝術,2011(6).
[3]徐磊.電視新聞傳播的發展趨勢[J].新聞研究導刊,2015(10).
[4]黃祖兵.媒介變革中的電視新聞傳播理念[J].聲屏世界,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