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煒麟
社科類圖書政治性問題的審讀習慣和能力培養思考
譚煒麟
基于“三審制”條件,結合社科類圖書的特點及自身編輯工作實踐,提出圖書政治性問題的審讀習慣和能力培養要求,并對書稿中涉及嚴肅政治性問題的審讀,以及如何審查進行簡要地思考和探索。
社科類圖書;審讀習慣;能力培養
[作 者]譚煒麟,碩士,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副編審。
在編輯實踐工作中,我們發現,往往很多社科類圖書并沒有明顯的整體政治性傾向問題,但以各種形式隱藏的比較多,而且危害性很大。那么,在書稿政治性問題的審讀中應該注意哪些方面?如何準確地對政治性問題做出敏銳的判斷,以下筆者從三個方面進行論述。
書稿中的政治思想觀點必須正確清晰,這是審讀書稿中政治性問題最基本的要求。一些社科類圖書就涉及這樣的問題。文化無國界,但出版工作有國界,從事出版工作必須要遵循《出版管理條例》等基本的法規和出版紀律,書稿中不能出現任何政治性差錯,不能違反國家的大政方針,這些都是圖書出版政治屬性的要求。這些問題,我們經常在一些書稿中見到,如將港澳臺特別是把我國的臺灣省與其他國家并列放在一起的情況,這在翻譯過來的文獻里也有,尤其需要引起注意,這種問題如在審讀中不能清除,圖書出版后造成的危害性極大,完全破壞了“只有一個中國”的原則立場。
政治思想觀點正確與否還涉及我國主權法理方面的依據問題,往往也容易忽視。如筆者近期審讀的一本《錢幣收藏》的書稿里,作者竟然錯誤地將我國的香港地區注釋為“英國的殖民地”,雖然就這么幾個字,但問題十分嚴重,這涉及我國收回香港的歷史法理依據。我們知道,在中國近代史上,1840年鴉片戰爭后,香港被英國強行占領,然后英國再對香港提出長期租界的無理要求。如果把香港說成是英國的殖民地,不僅混淆概念,更重要的是我們自己對歷史事實進行了否定,這在政治上所犯的錯誤是相當嚴重的。
那么,如何判斷書稿中的政治性問題,判斷的標準又是什么?我們認為,除《出版管理條例》條文明確規范約束的外,最根本的一條還是要與時俱進,牢牢把握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必須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國情和實際,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科學發展觀以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指南,這樣才能科學準確的鑒別書稿中的政治思想觀點是否正確,這也是我們甄別書稿政治思想觀點是否正確的標準。
同時,政治思想觀點正確了,還需要進一步審讀其潛移默化的教育意義,這也是社科類圖書的社會功能決定的。我們不僅要通過這些圖書傳播社會科學方面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還可以對讀者進行愛國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及國際主義教育。如果不發現其中的思想教育,不從內容中發掘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里“真善美”的東西,那我們的審讀和出版就并沒有盡到責任,對目前的精神文明教育及出版陣地也是有害的。
在實際編輯工作中,我們發現,很多社科類圖書都存在著十分明確的政治立場,贊揚什么、否定什么。如筆者審讀的一本《西方文化精講》書稿,從前言和整本書的內容,大量文字和篇幅對比東西方文化,極力贊揚西方文化制度的優越性,貶低、詆毀、丑化東方文化,甚至揭露我國政治體制的弊端并探討在我國建立多黨制和民主制等問題,整部書稿體現出與我國的主流文化意識和國家的政治要求嚴重背離的傾向,作者的主觀意識明顯。類似這種稿件,我社嚴格按照三審程序做出退稿決定,沒有商量的余地。
但很多整體傾向性問題則是隱蔽的,很容易被我們忽視。這也是我們審讀最困難的地方。如國外作者寫的一些關于貧窮落后國家地理方面的社科類圖書,同樣采取用“事實、證據說話”的手法,按照不同的材料、邏輯順序等精心設計和安排,通過這些貧窮落后國家經濟、文化和社會各個方面的前后對比,體現出“西方文明帶動和改變這些貧窮國家發展”的主題思想。這說明,社科類圖書整體環境還會表現在對材料的取舍和邏輯順序等方面的運用安排上。這也要求我們只有通過仔細甄別、看到文字背后的東西,才能真正發現書稿所表現出來的整體傾向性問題。當然,這種整體傾向性問題也還是要考慮到當前我國目前的現實政治傾向性問題,不能與國家的相關出版政策背離。
社科類圖書涉及許多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哲學等諸多領域,書稿中不得有違反黨和國家各項政策法令的內容。其中以下四個方面的情況尤其要引起高度重視。
第一,保密問題。這個問題十分重要,判斷也有些難度。并非所有公開發表過的內容就不保密,但是將所有相關的內容和資料搜集整理出來,或許就會透露國家的政治、軍事等方面的機密,對國家造成極大的損失。這方面我們要養成良好的習慣,遇到這類拿不準的問題,需按照重大選題或者特殊選題的辦法送上級主管機關審查,不能有僥幸的想法。
第二,地圖問題。這涉及我國比較復雜和敏感的邊界問題,稍有不慎,會對國家的外交和宣傳造成極大的傷害,甚至使國家在國際事務中陷入被動。遇到這類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到權威依據,如可以對照國家專門的地圖出版社出版編輯的《業務通報》,按照新版地圖,一一對照,仔細核實。實在有疑問的,則需送外交部有關部門審核,保證萬無一失。如有的地圖,沒有附我國的“南海諸島”,甚至將中國“釣魚島”畫在日本的領海上,都是違反有關出版規定的。還有我們在繪制地圖時,我國陸上接壤的鄰國,哪些是已經劃定了的,哪些還沒有劃定;界河國界線的標注是否符合國際標準,島嶼的位置是否精確了,這些都必須按照新版權威地圖標注、核實。另外,從選題報批的程序上講,涉及邊界地圖等的出版,需要作為重大選題報批,不得輕易出版。
第三,涉及對外政策、涉外問題。這方面的問題也至關重要,如發現書稿中類似的問題,則一定要找到權威部門發布消息,并進一步核實。最根本的還是要熟悉和掌握國家的外交政策,要與國家的某些原則立場保持一致。如我們在處理國際事務時,也應該從我國的國際戰略考慮,應本著建立反對霸權主義的最廣泛的國際統一戰線的總原則來處理。
第四,有關民族宗教、或涉及邪教的問題。這些問題十分敏感。有些近年出版的社科類圖書中,涉及邪教方面的問題。2014年,北京某出版社出版《深情的呼喚》一書,從論述傳統中國文化、建立和諧社會入手,“移花接木”,涉及邪教“中華養生益智功”的相關內容。經查實,這是一本邪教組織精心策劃的圖書,出版后對社會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其教訓發人深省。
很多作者打著“做學術研究”的幌子,想怎么寫就怎么寫,認為自己是在做研究,其實很多是超出了科學研究的范疇。現實政治瞬息萬變,你的結論永遠跟不上人家的變化快,某個時間段得出的結論也只能是一只半解。所以,一般來說,圖書出版不必涉及和聯系現實政治某些敏感復雜的區域,我們也不應當強求作者那樣做。
總之,我們在對待書稿中政治性問題的時候,必須要以高度負責和嚴肅的態度對待,無論是政治思想觀點,還是整體性傾向性問題,還是在國家大的政治方針和路線方面,都必須進行仔細認真地分辨和判斷,不得違背國家的有關出版政策和各項規定。當然,從另外一個層面上講,書稿政治性問題的審讀對編輯自身政治理論素養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那就是我們必須站在一定的高度來認識看待這個問題。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在其《登飛來峰》中寫道:“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其哲學精神在于對待大事情的時候一定要站在很高的高度,才能胸懷天下。此句用在我們對于書稿政治性問題的審讀,也是很恰當的,一部幾十萬字的書稿,如“文山”一般,作為初審或者責任編輯,只有站在一定的政治高度來審查作者的書稿,才能在審讀階段牢牢把握住書稿中政治性方向的大局。
[1]王方憲.社科類書稿編輯中容易出現的失誤和問題[J].現代出版,19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