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梅
(新樂市農業畜牧局,河北 新樂 050700)
淺談肉雞的飼養管理技術
王彥梅
(新樂市農業畜牧局,河北 新樂050700)
目前,隨著全國肉雞飼養量不斷增加,如何養好肉雞,提高養殖效益,成為各大養殖戶的首要問題,肉雞的飼養效益好壞,主要取決于肉雞的遺傳因素和飼養管理,遺傳因素與生俱來,但飼養管理因素則可以人為進行調整以滿足肉雞生長的需要。肉雞生長發育快,飼養周期短,養殖效益好,但養殖戶常忽略飼養過程中一些事項,造成肉雞的生長性能得不到充分發揮。為了減少商品肉雞疾病的發生和傳播,提高經濟效益,筆者結合實踐,從肉雞生長的環境,飼養,免疫等方面綜述肉雞管理的技術要點。
肉雞飼養效益如何,遺傳因素是首要決定條件,選擇優質雞苗,應選大小、顏色均勻;身體清潔干燥,絨毛松而光澤;眼明亮,臍部愈合良好的健康雛雞。
2.1溫度的控制
育雛舍的溫度控制在33~35℃,但應視雞群的狀態來調節舍內溫度,溫度過高雞群易張口喘息,頻繁飲水,引起呼吸道疾病,機體虛脫,浪費資源;溫度過低,易扎堆,易引起卵黃吸收不良,踩踏壓傷等情況。確定好溫度后,每周下降2℃,直至第4周下降至20~24℃。
2.2濕度的控制
以65%~75%之間為宜,因此時舍溫高,雛雞失水量大,濕度低,易造成雛雞脫水,第3周齡以后,舍內相對濕度應保持在55%~60%之間,實踐證明,濕度大于80%或小于40%對雞只生長不利,舍內濕度可用濕度計測量。當舍內濕度過大時可通過勤換墊料或通風來改善,反之,可采取在爐子上坐水,增加水蒸氣、地面噴霧、開啟水簾等措施。濕度過大易發生球蟲病、大腸桿菌病等,反之易引起呼吸道疾病。
2.3飼養密度控制
單位面積內并非養的多就賺得多,一般每平方米不超過20~25 kg體質量。
2.4通風管理
在保持雞舍適宜溫濕度的同時,良好的通風是極為重要的。良好的通風可以為雞群提供充足的含氧量較高的空氣。通風方式有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在溫暖地區或寒冷地區的溫暖季節,對跨度較窄的雞舍,可以通過開放門窗、進風口等進行自然通風。機械通風常采用縱向通風,雞舍其他位置無門窗或門窗關閉,空氣沿雞舍的縱軸方向流動。封閉式雞舍為防止透光,一般在進風口設置避光罩,在排風口設置彎管或用磚砌遮光洞。通風時應注意:避免直接吹,以免出現腫頭腫臉;冬季在通風前先將舍溫提高2℃。
2.5光照管理
目前飼養肉雞大多數采用連續24 h光照,或用23 h連續光照、黑暗1 h的光照管理方法,其目的是為了使肉雞能夠適應和習慣黑暗的環境,防止因停電造成雞群擁擠窒息。關于光照強度,最初幾天為了便于雛雞開食和熟悉環境,可用強光,以后降低光照強度,便于飼養員工作即可。
2.6消毒管理
帶雞消毒是一項重要的日常工作。帶雞消毒應選擇刺激性和腐蝕性小的消毒藥,如季胺鹽類。對雞只自身用0.1%的高錳酸鉀進行飲水消毒。冬季消毒時要在中午氣溫較高時進行。在雞群正常生長的情況下,每周帶雞噴霧消毒1次;疫病流行時,每隔2~3 d消毒1次。消毒時注意避開雞群的防疫,一般在防疫前后4~5 d不能進行消毒;消毒時應注意多種消毒藥輪換使用,避免長期使用一種消毒藥。
3.1飲水
育雛時先開飲再開食,有助于雛雞消化道的發育。雛雞身體有60%~70%的水分,脫水超過10%引起身體失調,失水超過20%會引起死亡。初飲應選擇涼白開,在飲水中加入適量的葡萄糖可減小應激反應,提高機體能量。飲水量為采食量的2~3倍。
3.2開食
少量多次,及時清理料槽。
3.3限飼
1~3日齡可自由采食,4日齡后即開始限飼。
3.3.1限飼的意義控制機體早期體質量,保證機體器官均衡發育;減少疾病發生,提高成活率;降低飼料消耗,提高飼料利用率,提高產品質量,增加經濟效益。
3.3.2限飼途徑一是通過控制飼料量,二是控制供料時間。
3.3.1限飼的意義控制機體早期體質量,保證機體器官均衡發育;減少疾病發生,提高成活率;降低飼料消耗,提高飼料利用率,提高產品質量,增加經濟效益。
3.3.3限飼注意事項一是保證料位、水位充足,二是及時挑出弱小雞只,隔離飼養。
總體用藥原則:30日齡前控制好呼吸道病,30日齡后,及時控制腸道疾病。
5.1了解行情
肉雞出欄時的市場價格對肉雞飼養的經濟效益影響很大。因此,飼養戶要經常了解、掌握肉雞市場信息,根據當地肉雞的飼養量、毛雞的需求量等決定進雛時間和數量。
5.2適時出欄
一般肉雞適時的出欄時間是46~52 d。超期飼養,肉雞的食量增加,料肉比下降,飼養的經濟效益降低。
總之,肉雞的飼養工作是一項綜合性工作,只有掌握各方面的工作要點,提高飼養水平,提高肉雞品質,進行綜合性考慮,才能提高肉雞的生產效益。
S831.4
B
1004-5090(2015)03-0021-02
2015-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