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馳,范靜,何健,劉麗潔,李靜
(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藥學部靜脈用藥調配中心,山東 青島 266003)
?
靜脈用藥調配中心與臨床溝通工作存在的問題及改進
徐馳,范靜,何健,劉麗潔,李靜
(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藥學部靜脈用藥調配中心,山東 青島 266003)
目的 探討靜脈用藥調配中心(PIVAS)與臨床溝通工作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方法 采用PIVAS工作開展前與臨床溝通,每天進行臨床調研,每月進行滿意度調查,每月進行不合格醫囑分析,制作《靜脈藥物配制注意事項》,對人力資源進行合理配置與培訓等6種方法全面加強PIVAS與臨床溝通。觀察、比較以上6種方法實施前后醫囑合格率、首次電話通知后不合格醫囑修改率、臨床醫護人員滿意度。結果 上述方法實施以后,醫囑合格率、首次電話通知后不合格醫囑修改率、臨床醫護人員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實施前(χ2=26.13~3 569.23,P<0.05)。結論 通過PIVAS 與臨床醫護人員的深入溝通,臨床科室與PIVAS盡快地建立起合作關系,強化了臨床醫護人員合理用藥的意識,提高了醫療工作效率及治療效果。
靜脈用藥調配中心;溝通;藥物利用評審;醫院管理
為了提高醫院藥學的服務水平,確保靜脈藥物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院于2011年11月建成靜脈用藥調配中心(PIVAS)并投入使用。PIVAS為醫院25個病區800張床位提供靜脈藥物配制服務,目前每天需要配制約2 500袋液體。自PIVAS運行2年以來,科室工作人員保證了全部住院病人配制液體的質量。但由于醫院床位多, 用藥復雜, 集中配制量大,PIVAS 在國內又處于剛起步階段,臨床醫護工作者對PIVAS缺乏了解,在臨床科室與PIVAS 之間一些缺乏溝通協調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現就本院PIVAS運行過程中存在的溝通方面的問題以及解決辦法進行探討。
1.1存在問題
1.1.1臨床醫護人員對PIVAS工作流程不了解 PIVAS為新興科室,臨床醫護人員普遍對PIVAS 認識和工作流程的了解不夠,僅憑借以往臨床工作模式的經驗,認為所有靜脈用藥均可以立即配送,并可隨意更改醫囑和停藥。例如醫師會根據病人要求選擇當天出院,而停藥的時候該病人的液體往往已經配制完畢,造成藥物浪費。
1.1.2臨床個別醫生對藥學知識掌握欠全面,且對PIVAS的醫囑干預存在抵觸情緒[1]醫生作為臨床合理用藥的主體,在治療時的科學合理用藥方面,尚未適應藥學人員參與,存在習慣用藥或經驗用藥現象;開具醫囑時對藥物溶媒的選擇、用法用量等把握不當,對藥學人員的用藥干預有抵觸情緒。例如克林霉素要求配制后的濃度不能超過6 g/L,因此0.9 g克林霉素至少需要用150 mL溶媒進行配制,一些醫生往往根據經驗選用100 mL生理鹽水作為溶媒。
1.1.3PIVAS工作人員缺乏實際工作經驗,難以準確掌握臨床科室對藥物使用順序的要求 PIVAS 工作人員年輕且缺乏各病區輪轉經驗,不能從各病區的實際需求出發,合理安排藥物配送的時間與順序。例如腫瘤科在進行化療前需先行保胃止吐治療,因此保胃止吐的藥物必須在化療藥前進行配送。
1.1.4臨床科室和PIVAS因工作過于緊張難以溝通到位PIVAS工作人員對工作的認識不足,再加上工作量大、人員不足,造成PIVAS工作人員勞動負荷過重、承受的壓力過大,對工作產生一些消極心理,對臨床科室和PIVAS產生的問題缺乏積極、有效溝通。
1.2解決對策
①在科室靜脈用藥集中調配開展前,指派專人深入臨床與醫務人員就合理用藥、醫囑的錄入、執行時間點、靜脈滴注計劃安排(排批次)、藥品配送、開展靜脈用藥集中調配需注意的事項及常見問題等方面進行具體、細致的溝通和磋商,與臨床醫護人員進行面對面的講解與溝通,現場答疑解惑。②每天派出兩名臨床調研員深入臨床調查當天工作中的失誤與新的臨床需求,為工作質量的持續改進提供依據。③每月向臨床醫護人員發放滿意度調查表,收集臨床一線的滿意度及需求,針對所收集資料進行客觀分析,修改工作流程與制度。④每天詳細記錄不合格醫囑內容,及時與臨床醫生溝通修改,每月進行分析總結并公示。⑤對開展靜脈用藥集中調配需注意的事項及常見問題進行總結,制作成《靜脈藥物配制注意事項》宣傳頁;同時針對臨床醫生在開具醫囑時藥物用法用量等常見錯誤,根據本院應用的靜脈藥物目錄,參照藥品說明書、《中國藥典》及《新編藥物學》等制訂簡易方便的《注射藥物使用手冊》,其內容主要包括藥物的通用名、商品名、用法用量、注意事項、特殊人群使用說明,方便臨床醫護人員的查閱[2]。⑥合理配置現有人力資源,將工作時間盡量集中;同時端正工作態度,將電話禮儀、服務禮儀列入崗前培訓內容,使工作人員身心愉悅地投入臨床溝通與服務。
2.1醫囑合格率
上述方法實施前后均審核醫囑10 000條,實施前醫囑合格率為50.21%,實施后為99.83%,差異有顯著性(χ2=3 569.23,P<0.05)。
2.2不合格醫囑修改率
上述方法實施前后均對50條不合格醫囑進行電話反饋,實施前首次電話反饋醫囑修改合格率為56%,實施后為100%,差異有顯著性(χ2=28.20,P<0.05)。
2.3工作質量評價
對臨床醫護人員發放調查表,每月發放調查表100份,全部回收。調查實施改進措施前6個月及實施改進措施后6個月對藥品配送合理性、配送藥物正確率、文明禮貌用語、對臨床提出建議的整改力度等的滿意程度,滿意為5分,不滿意為1分[3]。實施后臨床醫護人員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實施前(χ2=26.13~42.75,P<0.05)。見表1。
本文的研究結果表明,PIVAS與臨床醫護人員的深入溝通,強化了臨床醫護人員合理用藥的意識,普及了建立與使用PIVAS的意義與規范,使臨床科室與PIVAS盡可能快地建立起合作關系,臨床醫生能夠正確理解PIVAS工作流程,在規定的時間內下達與修改醫囑。藥師、醫生、護士達成了共識:藥師整合進治療團隊有益于病人藥物治療決策和病人的用藥安全。目前,我院各院區每月長期靜脈用藥合格率均在99.5%以上。PIVAS通過與臨床醫護人員的深入溝通,不斷修改工作流程和與制度,對提高醫療工作效率及治療效果具有積極作用。

表1 實施改進措施前后工作滿意度比較(χ/%)
[1] 吳鳳芝,劉圣,陳霞,等. 靜脈用藥調配中心與臨床的溝通實踐[J]. 現代醫藥衛生, 2013,29(3):469-470.
[2] 章潔,馬姍,馬容莉,等. 老年病房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實踐與效果[J]. 齊魯護理雜志, 2013,19(2):8-10.
[3] 曲慧利,侯明暉,王曉紅. 采用問卷考核法強化宣教在臨床護理路徑中應用效果[J]. 齊魯醫學雜志, 2012,27(6):531-532.
(本文編輯 馬偉平)
2013-08-17;
2014-08-04
徐馳(1984-),女。
李靜(1971-),女, 碩士,副主任藥師,碩士生導師。
R197.3
B
1008-0341(2015)02-02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