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撰稿_ 楊相頤 發自德國科隆 編輯_ 趙冰燃 供圖_ CFP
移民不止投資一條路歐盟藍卡等你拿
特約撰稿_ 楊相頤 發自德國科隆 編輯_ 趙冰燃 供圖_ CFP
持有歐盟藍卡的人,擁有在簽發國的工作權、居留權,可享受與歐盟成員國公民等同的社會保障和勞動條件,入境其他歐盟成員國均可免簽證。
歐盟“藍卡”持有者可享受很多優惠條件,如可以優先獲得家庭團聚簽證;工作滿兩年后,可選擇另外一個歐盟國家工作;即使決定返回原籍地,日后也可自由進入歐盟工作等。
歐盟“藍卡”雖然與美國綠卡有著很大區別,但是申請藍卡也不失為一種快速有效移民歐洲的捷徑。“藍卡”在歐盟多數國家都被承認,但每個成員國在執行操作時也會存在一些差別。筆者多年前也經歷過拿藍卡的種種磨練,本文就何為藍卡,及具體申請方法做個詳細的分享。
2000年5月,施羅德執政下的紅綠聯盟(社民黨和綠黨聯合執政)為了吸引信息和通訊技術方面的海外人才,能夠進入德國就業市場,將德國打造成為世界領先的IT大國,德國政府通過了“綠卡工程”計劃。這一綠卡制度于當年8月1日開始執行。按規定,綠卡申請者必須擁有高等教育學歷,出具工作合同證明,年收入至少達到10萬馬克(約35萬人民幣)。最終,獲得綠卡的持有者可以在德國居留5年。
當時,第一個拿到德國“綠卡”的是一位學計算機出身的印尼小伙子,他的名字叫維嘉亞。維嘉亞在德國一家小型電腦公司工作了3年,直到他負責的項目停止,這之后他在德國亞琛大學攻讀了博士學位。2010年,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的記者再次找到他的時候,他已經返回印尼多年了。記者問他為什么沒有留在德國,他回答說,綠卡到期后,他一想到為了延長簽證就得沒完沒了地跑外國人管理局,而且想把當時在印尼的妻子接到德國手續就更復雜,索性決定回印尼創業。到2010年,維嘉亞已經在印尼創辦了兩家公司。
維嘉亞的例子并非個案。否則為何當年德國政府原計劃共發放2萬張綠卡,但直到2004年這一簽證種類取消前,也只發出去1.5萬張。
雖然綠卡制度執行期間,在野黨的批評聲一直不斷。以基民盟為代表的觀點認為,綠卡制度對解決德國國內失業問題有弊無益。但是,德國缺乏專業人才的問題卻也越來越明顯。
“綠卡制度”廢除之后,德國在從海外引進專業人才的問題上止步了很多年,直到2012年歐盟多個國家共同推出“藍卡”移民機制。
到目前為止,在德國申請“藍卡”的前提是,與申請者簽訂工作合同的公司必須在德國有駐地。
來自臺灣的30歲姑娘小關在西班牙巴塞羅納已取得MBA學位。她在慕尼黑一家美國企業找到工作,負責亞洲地區業務。高校畢業文憑、工作合同她都有,申請藍卡簽證不成問題。但她去慕尼黑外管局辦簽證那天抱怨說:“在西班牙辦居留身份要比德國快得多,在這里手續太多。”不過好在她所有的材料都合格了,在簽了字,按了手印之后,小關終于拿到了德國藍卡。
德國發放的藍卡簽證有效期為4年,但如果申請者所持有的工作合同少于4年,那么他所獲得的藍卡簽證有效時間將除了覆蓋工作合同規定的時間以外,再額外延長3個月。
藍卡持有者理論上能比其它類型簽證持有者更早申請德國的長期居留,也就是終身居留。藍卡簽證使用33個月后就有望轉為長期居留。當然申請者也需要滿足相應的條件和要求,例如在德國作為高端人才工作時間至少達到33個月;持有藍卡期間履行納稅人義務,按期繳納退休保險金、養老保險金等法律所規定的稅費;滿足申請長期居留的其它條件。除此之外,如果申請人掌握的德語水平超過B1級(中級),那么在持有藍卡21個月后就可以申請長期居留。另外,藍卡持有者在德國居留滿18個月后,也可以前往歐盟其它國家生活工作。
持有藍卡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優勢,就是藍卡持有者的配偶無需證明自己的德語水平就可以同樣申請在德國居留。因為按照德國移民管理部門的規定,申請家庭團聚簽證的一方在赴德前必須證明自己掌握的德語達到了一定水平。而高端人才藍卡持有者的配偶則無需受到語言限制。不僅如此,藍卡持有者的配偶還可以立刻不受任何限制地在德國就業。
三年來,德國通過簽發藍卡,從歐盟以外的國家吸引了大約22000名專業技術人才。
拎客
歐盟藍卡
歐盟藍卡的概念由位于布魯塞爾的歐洲智庫歐洲與全球經濟實驗室(BRUEGEL, Brussels European and Global Economic Laboratory)最先提出。2012年8月,歐盟多數國家共同推出吸引歐盟以外國家專業優秀人才的移民機制——藍卡。由于歐盟旗幟的底色為藍色,所以這一簽證身份也被稱作“藍卡”。藍卡并不是藍領專業技術工人的意思。
申請德國藍卡需滿足哪些條件
依照德國移民與難民事務部(BAMF)官方網頁上提供的信息,申請人必須證明符合以下條件:
1、擁有德國高校畢業文憑或者被承認的德國以外高校畢業文憑
解說:就目前的情況來說,即便掌握了一定的技術能力,但是沒有高等教育畢業文憑的專業人才暫時無法申請獲得德國藍卡。有關德國承認海外文憑的信息網站: www.anerkennung-in-deutschland.de/html/en/index.php(英語)
2、提交工作合同或者用人單位提供的雇傭意向證明
解說:德國境內公司提供的職位年收入(交納稅費前的收入)至少達到48400歐元(2015年標準)。如果在自然科學、數學和工程等領域就業,或者前來德國從事醫生、IT專業人員等工種,對年收入的限制可以放低至37752歐元。年收入最低達到48400歐元的申請無需獲得德國聯邦勞動局的審批即可通過。藍卡申請對最低年收入的要求會根據退休保險金額的核算而每年有所改變。聯邦內政部會在每年年初公布最新標準,但上一年已遞交的申請不會因為第二年的要求變化而受到影響。
3、申請德國藍卡無需證明德語水平
解說:對中國國籍申請者來說,最常見的情況有兩種:一是申請者身處德國以外的國家,但是已經找到德國境內的工作。屬于這種情況的申請者需要前往德國駐所在國使館或領事館提交藍卡簽證申請。第二種情況是申請者在德國高校獲得畢業文憑后找到工作,可以攜帶上述材料前往所在城市外國人管理局申請辦理居留身份變更,獲得藍卡簽證。持有旅游簽證在德國申請藍卡,通常情況下不會被受理。
注:德國藍卡最詳細官網 www.bluecard-eu.de/eu-blue-card-germany/(英語)
>> 當地時間2015年6月21日,德國柏林,民眾聚集德國聯邦議院附近,示威者建造象征移民者的“墓穴”,呼吁關注移民問題。
據調查顯示,到2025年,德國專業人才缺口將高達200萬。據德國聯邦勞動局估測,這當中有80萬個崗位將有望由外國專業人才填充。企業界已經開始有所抱怨,德國政界應該進一步放寬對人才的引進,特別是應該放寬對學歷的要求。
就目前而言,德國對于海外很多高級專業人才來說吸引力并不大。正如2012年申請到藍卡的一位印度籍IT專業人士在接受德國《明鏡周刊》采訪時說,他覺得德國相對于其它國家并不那么吸引人。在德國工作和生活,遇到的障礙太多。“比如語言、飲食習慣、文化差異等等,”他解釋說,“德國人很守時,也非常講究效率。但他們不那么熱心,而且太自我。”IT行業的許多專業才人表示,他們更傾向于前往英語國家工作,首屈一指的當然是美 國。
如前文所提到的印尼計算機專家維嘉亞也說過,沒有哪個高端技術人才會單純因為錢的緣故前往某一個國家。如果想吸引有豐富經驗的專業技術人才為德國服務,那就不能人為地制造太多程序障礙。
鑒于目前德國接收的難民數量相當高,聯邦勞動局向聯邦政府提出,簡化難民審批手續,直接向掌握高等技術知識的難民發放藍卡簽證。但是聯邦內政部拒絕了這一提議。聯邦議院國務秘書君特·柯林斯(Guenter Krings)不久前在接受《萊因郵報》采訪時說:“如果準許向難民發放藍卡簽證,恐怕會引發濫用難民申請程序的現象。到時候難民申請數量會大幅增加。”他表示,難民申請程序不應該和吸引海外人才的制度混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