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芳
(江蘇省蘇州市立醫院東區產房,江蘇蘇州215000)
無縫隙護理模式是一種以科學管理為依據、以“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為指導的護理質量管理模式,其通過創新護理管理機制、優化護理職能及重組護理業務流程等方式來保證護理服務模式的完整性和連續性,是現代護理質量管理的新發展[1-2]。該護理模式以患者的需求為導向,以患者的滿意度為護理服務目標,在臨床各科廣泛應用。2014年以來,我院將無縫隙護理模式應用于產科護理服務中,取得了較好的成果。現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1月至6月在我院門診行孕期檢查并選擇在我院住院分娩的產婦198例的臨床資料。病例納入標準[2-3]:①所有產婦均為初產婦,足月單胎,未見產前并發癥;均無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及糖尿病,未見肝腎功能異常;②無精神疾病史,能夠配合護理工作順利開展;③均知情同意。按照隨機數字表的分組方法將198例產婦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99例。兩組孕婦年齡、孕周等方面經統計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接受傳統護理方法,主要內容包括分娩各產程的護理以及產后康復宣教等。觀察組給予無縫隙護理模式,主要包括產前護理、產時護理及產后護理等。
1.2.1 準備工作:選取產科責任心強、經驗豐富的助產士進行培訓,使其掌握無縫隙護理模式的內容及理念,為后續護理服務工作制定流程,并合理排班;安排經培訓合格的護理人員為產婦進行孕期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保證無縫隙護理服務順利開展。
1.2.2 產前護理:孕婦進入產房前調整好產房的溫濕度,溫度控制在22~25℃,濕度控制在50% ~70%,調節光線使其柔和舒適,為產婦營造良好的分娩環境。護理人員詳細向產婦介紹產房內環境及助產人員情況,認真與患者交流,傾聽患者的需求,糾正患者對分娩的錯誤認識,調整其對分娩方式的期望,幫助工作消除其存在的顧慮,取得患者的信任。
1.2.3 產時護理:待產婦產程進入活躍期時,安排經培訓合格的助產士全程陪伴產婦分娩至產后2 h送回病房;同時,安排1名家屬隨行。對于需行剖宮產者立即送入手術室并安排助產護士全程陪同。增加產婦的安全感,消除產婦對產房或手術室的陌生感,緩解產婦的焦慮和緊張情緒,同時囑咐產婦家屬做好飲食供給等相關工作。
1.2.4 產后護理:待產婦體力恢復后及早開展產后保健及育嬰知識教育,告知產婦母乳喂養的意義,指導產婦科學、正確的哺乳方法;協助產婦及其家屬照顧新生兒,保證產婦有足夠的休息時間。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產婦的分娩方式及總產程時間、產后抑郁癥的發生率,統計患者的滿意度。產后抑郁情況采用愛丁堡產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評價,于產后7 d及42 d分別統計;EPDS評分>13分者為陽性(可確診為產后抑郁),≤12分者為陰性。
1.4 統計學分析:應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和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分別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婦的分娩方式及總產程時間比較:觀察組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剖宮產率低于對照組,總產程時間少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的分娩方式及總產程時間間比較 ±s),[n(%)]

表1 兩組產婦的分娩方式及總產程時間間比較 ±s),[n(%)]
組別 自然分娩 剖宮產 總產程時間(h)觀察組(n=99) 92(92.92) 7(7.07)10.2±2.1對照組(n=99) 84(84.85) 15(15.15) 14.5±2.6 χ2/t 3.222 3.222 1.890 P值 <0.05 <0.05 <0.05
2.2 兩組產后抑郁癥的發生率比較:觀察組產后7 d及42d抑郁癥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后抑郁癥的發生率比較 [n(%)]
2.3 兩組產婦對護理的滿意度比較:觀察組產婦對護理的滿意度為92.9%(92/99),對照組產婦對護理的滿意度為82.8%(82/99),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隨著生物-心理-醫學模式的不斷發展,產科護理有了更高的要求,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服務模式逐漸深入到孕產婦分娩護理的全過程。如何提升產科護理服務質量、保證護理服務安全、改善患者滿意度已經成為產科護理工作的重要研究課題。無縫隙護理服務模式是一種零缺陷的護理服務模式,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改善患者滿意度,在產科的應用較為廣泛[4-5]。
本文將無縫隙護理模式應用于產科的臨床護理,研究表明,經積極準備后,該護理服務模式不僅可取得較低剖宮產分娩率,還可減少產婦分娩的總產程時間,表明了無縫隙護理模式在產科的應用價值較高。
無縫隙護理模式貫穿了產前、產時及產后,每位產婦在產前產后均接受較為系統的孕產期健康知識教育和育嬰知識教育等,為分娩及育嬰提供了較系統的知識儲備。同時,由護理人員、家屬的全程陪伴,不僅可增加產婦的安全感、自信心,緩解產婦的緊張情緒,還可及時調整產婦不健康的心理因素,能夠及早控制妊娠期抑郁及焦慮的發生率。本研究中,觀察組產后7 d及42 d抑郁癥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產時及產后的無縫隙護理可減輕產婦的心理壓力,能夠讓產婦輕松的渡過產褥期,降低抑郁癥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無縫隙護理模式可降低剖宮產率,縮短總產程時間,降低產婦產后抑郁癥的發生率,改善產婦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羅云玲,洪普.“三位一體”無縫隙護理服務模式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13,11(8):82-83.
[2] 王輝,吳爵.全程無縫護理模式在手術室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10): 1919-1921.
[3] 閆利瓊.無縫隙護理管理在婦產科的應用效果觀察[J].河南醫學研究,2014,23(1):127-128.
[4] 洪普,羅云玲,孫波,等.實施“三位一體”護理模式控制妊娠期糖尿病的效果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2013,7(4):254-255.
[5] 孫小玲,郭梅,蔣紅,等.“前伸后延”服務在產科的探索及護理實踐[J].護理學報,2013,11(13):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