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
廈門市閩坤市政園林有限公司(361000)
園林綠化工程施工中的養護管理
陳偉
廈門市閩坤市政園林有限公司(361000)
針對園林綠化養護的相關問題進行探討,分析園林綠化養護的必要性,論述當前常用園林綠化養護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一些能夠提高園林綠化養護管理的措施。
園林綠化;施工;養護
所謂園林綠化主要是指園林植物的種植與養護工作。通常情況下,園林植物種植所需要的時間不是很長,但需要按照相應的綠化種植施工設計來進行規范的施工,只要保證施工質量就可完成園林植物的種植工程。然而植物的養護工作是長期性的,如何保持植物的正常生長和景觀效果在當今園林綠化中占有主體位置。
1)園林綠化與其他工程有本質上的區別,具有獨特性
園林綠化工程與其他建筑工程的區別主要在于園林綠化的主要對象是植物,植物不同于其他建筑施工材料,例如混凝土、砂石等。植物是具有生命力的,要保證植物在移栽后的成活率,就必須在保持植物水分平衡的基礎上保證植物的營養成分。原因在于植物中的營養成分是決定其以后是否會枝繁葉茂的前提,若缺乏一定的營養成分會直接導致植物出現生長不良、枯萎等現象,對園林的綠化極為不利。因此,一些名貴的植物在移植前一季度就應該增強營養供應,以保證在移植過程中避免因營養嚴重流失所造成的不良現象。
2)園林植物的養護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性工程
對于植物來說,一般都具有自身的發育特點,同時植物和周邊環境之間又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影響植物成活率的因素還有季節,以亞熱帶的植物為例,這些植物的移植成活率大多在春季或雨季為最高。處于北亞熱帶區域內植物的移植成活率最高的季節主要是酷暑時節。除此之外,影響植物移植成活率的因素還有土壤條件。保證植物的成活率要考慮多方面的問題,在植物移植的過程中不能有半點疏忽,否則會造成植物死亡,從而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3)園林綠化養護是保證工程項目質量和成本的重點
園林綠化養護是一項具有較強技術性的工作,需要相關人員具備一定的工作經驗和專業技術水平。對于園林綠化養護的好壞直接影響工程項目質量,例如養護不當會導致植被出現病蟲害,使植物的生長受到嚴重的影響,嚴重時會直接造成植物枯萎。這種情況必須要進行新植被的補植工作,增加了施工成本。
1)認識不到位
園林綠化養護管理的特點是長期性和多樣性,園林綠化養護質量管理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園林建設系統目標的實施,關系到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也關系到園林事業的生存與發展。建設部門過分追求城市綠地建設資金的投入,而忽視對現有綠地的養護管理資金的投入,重建輕管現象比較嚴重。
2)園林規劃設計的科學性不足
一些從事園林綠化設計的人員,植物學知識不扎實,過分注重硬質景觀和平面構圖,輕視植物種植設計,常綠樹種與落葉樹種分不清。喜陰樹種與喜陽樹種分不清,耐水濕植物與忌水濕植物分不清;綠籬色塊設計量大,苗木品種單一,栽植密度高,過分追求短時期內成景成林,植株間根挨根、冠擠冠,無生長發展的空間,通透性極差,最終導致生長勢減弱,易受病蟲侵害,枯黃落葉,甚至死亡。鄉土樹種應用量不足,植物種類不豐富,色葉樹種、觀花樹種、觀果樹種應用太少,季相不明顯,綠化形式單調,千篇一律,無地方特色。
3)綠化建設資金使用比例失當
目前,廈門市園林綠化工程實行公開招投標制度,但缺乏有效的管理與監督,各種園林綠化施工隊伍魚龍混雜,建設單位只算經濟賬,使園林綠化標底被越壓越低。在過低的投入下,一些綠化工程粗制濫造,既沒有精品,又沒有特色。一些園林綠化
工程建設完成后,建管交接制度不明確,管理投入少,管理責任不清,后期管理跟不上。園林管理部門年年增加養護綠地,養護資金無法保障。園林綠化建設在整個市政建設工作中地位不高,重視不夠,一些市政設施建設,如管道開挖、鋪設管線等與綠化建設發生沖突時,多以毀綠為主。
4)綠化養護管理技術水平不高
園林綠化的效果如何,園林綠化的成果能否持久穩定,也由園林綠化建成后的養護管理方式、方法、水平來決定。綠化養護管理方法不得當、管理水平不高等在園林綠化上的直觀反映就是觀賞性降低,進而影響景觀效益和生態效益,甚至使園林建設毀于一旦。
1)落實“三位一體”養護制度
加強專業技術培訓,制定相應的培訓措施,提高養護管理技術水平,建立業務強、技術好的養護專職隊伍,增加新的知識,不斷更新技術,使養護管理工作向更高的水平邁進。
2)科學規劃設計,精心組織施工
園林綠化要根據不同的使用功能和性質進行科學設計、合理布局,以鄉土樹種為主,切實做到適地適樹,喬灌木和地被植物相結合,按照生態學和美學的原理進行配置,盡量滿足各種植物生長所需要的條件。還要根據不同季節和植物季相的變化,制定相應的養護技術措施和養護勞動力的投入量。只有嚴格按照規范科學合理栽植,成活率才比較高,為后期的養護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在施工時,必須對園林植物的選苗、起苗、包裝、運輸、栽植等進行精心挑選和安排。
3)完善行之有效的養護管理環節
養護工作需要有完備的技術規范、管理標準。要抓好養護工作的各個環節,必須制定完整、詳細的養護管理措施。對養護措施好、管理突出的綠地要總結經驗,發揚成績;對管理不到位、養護水平差的綠地也要及時查找原因。灌溉、施肥根據植物的生長及開花特性進行合理灌溉和施肥。在雨水缺少的季節,每天的淋水量要稍大于該種類規格的蒸騰量,使其含水量保持在:砂土為3%~6%;砂壤土為6%~12%;壤土為12%~23%;黏土為21%~23%。需水量大的植物,其土壤含水量一般要求:砂土為4.5%~6%;砂壤土為9%~12%;壤土為18%~23%;粘土為22%~23%。需水少且不耐澇的植物,其土壤含水量控制在:砂土為3%~4.5%;砂壤土為6%~9%;壤土為10%~18%;黏土為21%~22%。一般在每年春、秋季重點施肥2~3次。杜鵑等花灌木要適當控水,促進花芽分化。花芽分化后要適當追施磷、鉀肥,使花多、色艷、花期長。肥料不能裸露,可采用埋施或水施等不同方法,埋施可先挖穴或開溝,施肥后要回填土,踏實,淋足水,找平。一般可結合除草松土進行施肥。補植、改植及時清理死苗,一周內補植回原來的種類并力求規格與原來植株接近,以保證優良的景觀效果。補植需按照種植規范進行,施足基肥,加強淋水等保養措施,保證成活率在98%以上。對已呈老化或明顯與周圍綠化環境不協調的樹木或花卉應及時進行改植。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以防為主,精心管理養護,使植物增強抗病蟲能力。采取化學防治、物理人工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綜合防治方法,防止病蟲害蔓延。盡量采用生物防治的辦法,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用化學方法防治時,噴藥一般要在晚上進行,藥物、用量及對環境的影響要符合環保的要求和標準。
4)實現機械化生產,提高養護管理水平
實現機械化生產是園林現代化的方向。運用現代技術,廣泛使用機械操作,可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勞動生產率,因此,園林綠化養護可以根據養護需求編制施工機械設備的投入計劃。對某些工種屬于手工藝性質的勞動,不可用機械代替,必須保持手工操作特色。所以,既要注重提高勞動生產率,又要保證園藝質量。
5)加強綠化宣傳教育,嚴格執行綠化執法
保護綠地紅線和紅線內的花草樹木,對任何侵占和破壞行為要加以制止,并及時報告綠化管理部門。經上級批準臨時借用的綠地,監督限期內恢復原狀,如超過審批面積及數量要立即上報。把綠化保護、環境保護與遵紀守法聯系起來,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加大社會輿論的宣傳監督,配合行政執法部門,加大監管力度。
園林綠化是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重要途徑,養護管理是園林綠化事業的核心工作,只有努力探索養護管理的新措施、新技術,發揮高質量、高水平的養護管理水平,園林綠化才能展現其應有的景觀功能、生態功能,才能體現出它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