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新洲
新媒體不僅是一種具體的媒介形態,更是一種網絡化的媒介環境、泛在的信息場域和多態的存在方式。隨著新媒體技術進化周期越來越短,其作用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力度也會越來越大。未來新媒體發展極有可能引發整個社會出現六大變革。
可計算的未來。隨著移動社會化媒體的廣泛應用、物聯網的廣泛覆蓋,人與人、物與物、人與物之間的聯接越來越多,世界變得越來越小。同時,隨著大數據處理能力和云計算技術的日益成熟,人們對于海量數據的計算能力會越來越強,未來一切都變得可以計算。對于未來,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如下景象:智能健康設備將對人的身體數據進行實時收集,并與醫院進行有效對接,對健康問題進行更實時的管理和更科學準確的預測;強大的社會計算能力使政府廣泛有效地收集民意,準確把握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精確預測疾病疫情、災害災難、能源消耗等趨勢,政府服務與管理將更加高效;企業能夠通過對大數據的處理,準確預測公眾所需所想,制訂更加精準的生產、營銷計劃。
虛擬與現實的融合。當前,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已經作為一種“帶體溫”的媒體極大地延伸了人的感官。不遠的將來,隨著各種高性能智能可穿戴設備快速發展,人的感官將進一步被延伸。虛擬現實技術的突破性進展將為人們創造更趨真實的感官世界,更多現實世界中的商業活動、行為規則乃至親情倫理等都有可能被復制到虛擬空間里,虛擬空間與現實世界的界限會越來越模糊。
社會結構的變革。圍繞互聯網和物聯網展開的社會互動方式高度嵌入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傳統社會組織與區隔單元的邊界日益虛化,基于地域的社群會被打破,而基于利益、價值觀、文化等所集結的社群會成為更為普遍的形式。人們將更趨向于借助互聯網這種多元化、平等化但又情緒化的“集體行為”進行社會參與。基于此,對信息和知識的占有可能取代過去對資源與資本的占有。
商業即服務。新媒體發展所催生的科技革命,將顛覆傳統的經濟增長模式和商業模式。企業的經營將發生重大轉變,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周到、個性化的服務將成為企業生存的基礎與核心使命。3D打印的普及將使個性化的私人定制成為制造業的主要業態形式;電子商務、移動支付的全面普及將使實體店轉變為體驗店、服務店,零售業的業態形式將發生巨大變化。
知識與智能的社會化傳播。新媒體的出現使知識傳播的形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在線教育、移動微型學習、游戲學習等新形式正在改變以學校課堂為主導的傳統教育模式。此外,隨著語義網、智能協作工具、專家系統等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全世界各個角落的智力資源被聚合在網絡上,形成強大的“全球腦”。這種人工智能將獨立于人類,作為一種資源被有形化存儲、漸近式累積、社會化傳播。
促進人的變化。新媒體是沿著人的需求補償這一路徑演進的,其演進以模仿、復制、拓展人的某些功能為動力,包括人的感官、認知、行為模式。高智能的搜索引擎使人們能夠便捷地開啟廣袤信息的大門,可視化的決策系統能夠代替人腦進行更加精準有效的判斷;各種網絡表情、網絡語言、網絡符號的豐富與普及,使人的面部表情、肢體語言等溝通、社交、禮儀等方面的功能大為弱化;計算機鍵盤、語音識別技術等使人手的書寫功能面臨退化;便捷的各種線上服務、線上溝通,使人們的生活極大簡化。以此為基礎,人的行為能力將發生巨大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