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興仁縣下山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玉米種植技術的推廣應用研究
李杰
(興仁縣下山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玉米在我國的種植范圍較廣,且種植面積大,通過運用科學的種植技術提高玉米產量,不但可以滿足糧食需求,能夠為家禽與牲畜提供喂養飼料,也可以醫療行業與工業生產提供必需原料。本文分析了種植玉米時常用的技術,同時探討了推廣應用種植技術的相關問題。
種植;玉米技術;推廣;應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玉米的種植技術也應與時俱進,才能生產出滿足人們需求的優質、高產的玉米。本文主要對玉米的種植技術進行了簡單的介紹,首先應選擇優質、高產的玉米品種。然后根據實際的情況,因地制宜的進行播種,安排合理的種植密度,根據玉米的生長情況,定期的進行施肥,科學合理的進行灌溉和田間管理,從而使玉米健康茁壯的生長、成熟。
2.1 深耕整地
玉米為深根系農作物,采用深耕整地技術可以有效改善種植地塊環境條件,促進玉米根系發育及確保根系能夠有效吸收肥水。在深耕整地時應注意把握好正確的整地時機,同時掌握好整地深度,在必要的情況下應注意進行耕地改土。在整地時機方面,如種植地塊地勢低洼、雨水多,宜選擇早春整地;如地塊中的土壤黏重,則在耕層以下10~20cm的土層含水量為15~20%時,可開始整地。在選擇整地期時應綜合考慮可塑性、黏著性及凝聚性因素,盡量在垡面松散、土塊易碎及耕地阻力較小的時期整地,以提高耕地質量。整地深度應由玉米品種決定,對于淺根系玉米品種,整地深度應為25cm左右,如產量較高及根系發達,則應將整地深度調整至25~30cm。對于不利于玉米根系生長的土壤,如結構緊密、黏性強及顆粒細小的土壤等,應進行改土,改土方法包括以砂壓淤、砂黏混合、黏土壓砂、黃泥壓堿及以淤壓砂等,改土時以增強地塊肥力為原則。
2.2 播種、合理密植技術
播種時要保證深淺一致及深度適宜,深度宜控制在5~6cm之間,對于墑情較好的地塊可減小播種深度,對于墑情較差的地塊,則增加播種深度。播種后應施撒可富、磷酸二銨等肥料,注意控制好肥料中的氮磷鉀含量。采用人工開穴、犁播技術時,播后應均勻覆土,并進行適當鎮壓;種子出苗后根據苗率催芽補種,在先播苗為3~5片葉,出苗率<80%的情況下應及時催芽補種。在進行合理密植時應考慮土地狀況、氣候條件、土壤肥力及品種特性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如植株的耐密性較強、莖稈堅韌、株型緊湊、葉片上沖,則種植密度以6.75萬~9萬株/hm2為宜;如植株群體的透光性較差、葉片平展、葉片數多及植株高大,則種植密度應為4.5萬~5.25萬株/hm2。此外,對于抗倒能力差但株型緊湊的品種,以6萬~7.5萬株/hm2為宜;如植株增產潛力較大、大穗緊湊,種植密度可保持在5.25萬~8.25萬株/hm2之間。采用等行距的方式種植時,行距應為60~73cm;如為大小壟,則窄行為30~50cm,大行為83~100cm。此外,在進行合理密植時應遵循肥地、沙壤土、陽坡地、日照時間長宜密,瘦地、黏重土、低洼地、日照時間短宜稀的原則。
2.3 苗期、穗期與盛花期管理技術
3~4葉時可間苗,4~5葉時可定苗,定苗后及時進行追肥中耕。中耕時需要除草與松土,攻苗肥為鉀肥5kg/hm2,尿素為20kg/hm2。在苗期應積極防治粘蟲及地老虎。可采用2.5kg甲敵粉及15kg細土混合成毒土,并在心葉中撒施毒土,以防治粘蟲。同時采用炒香的麥麩及巴丹粉劑(50:1)撒在玉米種植地塊中,以有效誘殺地老虎。玉米穗期的管理目標為粒多、大穗及壯稈。在穗期應及時灌溉,確保地塊土壤的含水量為70~80%,以滿足玉米穗期對于水分的需求,在必要時可覆蓋地膜;如頻繁降雨,應注意排水防澇,以免因土壤水分含量過高而造成根系無法正常呼吸。在中耕培土期間應施攻穗肥,一般可施尿素,施肥量為30kg/hm2,以縮短雄穗、雌穗出現間隔及提高授粉率。小斑病、大斑病及玉米螟是穗期極容易出現的病蟲害。對于小斑病與大斑病,可采用500倍多菌靈粉劑或500倍代森錳鋅進行防治,將多菌靈或代森錳鋅噴于葉面,每周1次,連續噴施2~3周。同時采用500倍福美雙防治玉米黑粉病。抽雄前可在心葉中撒入適量毒土,以避免玉米螟對雄穗、莖稈及葉片造成危害。在開花受精階段,需要大量水分,應通過合理灌溉確保土壤水分為75~80%,在土壤中的水分>80%的情況下,應及時排澇。在玉米抽雄后應及時隔行去雄,以避免雄穗攝取過量養分及防止倒折或倒伏,同時提高地塊的透光率與改善通風效果。在去雄時,應直接在頂葉中抽出雄穗的1/2或1/3,確保在植株散粉前能夠及時拔除部分雄穗,以實現增產;注意先將蟲株、弱株及先抽雄植株的雄穗拔除,避免拔除地塊邊緣的雄穗,在去雄時注意保護好頂端的葉片。在盛花期階段可根據天氣情況進行人工授粉,以減小空稈率。可選擇在晴天上午9~11點進行授粉,授粉時盡量保證露水已經被曬干。授粉時需采用新鮮花粉,以同時進行采粉及授粉為宜,采集花粉后需將穎殼去除,隨后在小竹筒內裝入花粉,裝入后采用紗布將竹筒口封好,并對準雌穗花絲拍打竹筒即可。老鼠、蚜蟲可嚴重危害盛花期的正常生長,應采用加有敵鼠鈉鹽的植物油或動物油防鼠,同時采用500倍樂果防治蚜蟲。
3.1 選擇合適的玉米品種種植
在推廣玉米種植技術過程中,選擇一個合適的玉米品種十分重要,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充分了解市場需求,市場對玉米品種的選擇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應該全面考慮到市場對玉米種植情況的需求與變化,在技術方面對其銷售情況與市場價格進行重點分析,從而選擇具體的玉米品種進行有效推廣。②對玉米種植的土地進行分析,玉米的生長周期與土壤的肥沃情況與熱量關系十分密切。一般來說,玉米的生長周期越長,質量就越好,穩定性也就越高,在市場上也更加受歡迎,還與土壤中的濕度、溫度和酸堿度、土地坡度有關。③根據之前病蟲害的發生與治理情況進行選擇,合理采用技術手法,選擇玉米品種,選取那些受病蟲害影響較小的玉米品種進行種植推廣,盡量避免所推廣的玉米品種受到大量病蟲害的影響,而降低產量或質量,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3.2 推廣玉米生產的培養技術
玉米種植技術在推廣過程中,培養階段十分關鍵,即為玉米的育苗階段,這一時期對玉米的產量與質量有著直接的影響,要特別慎重對待,育苗技術的提升能夠提高產量。需要注意以下幾點:①對玉米種子進行照曬處理,在種植之前要對玉米種子進行充分的陽光照曬,照曬之后種子吸收水分的速度較快,并且具有生長整齊和發芽早等優點。②播種,在玉米種子進行播種時,應該保持一定的距離間隔,所間隔的距離不僅能夠保證玉米生長的需要,還不能夠浪費土地資源,播種完畢之后,覆土進行覆蓋,水分較為充足時輕壓即可,比較干旱就需要重壓。③施肥,在玉米種子播種完成之后,就需要對其進行技術性施肥,以此來促進幼苗的發育與成長,提供充足的營養,提升其抗病蟲害和抗干旱等能力,在選擇肥料時,要注意鉀肥、磷肥、氮肥等搭配,控制用量,避免施肥過多導致燒苗。
3.3 為玉米提供優良生長環境
玉米種植技術在推廣過程中,需要為玉米提供一個優良的生長環境,選擇合適的土地十分重要,為了能夠讓玉米種植達到高產與優質的目標,應該選擇地塊平整、土層深厚、質地疏松、通透性好的土地來種植玉米,并且在播種之前,還需要對土地進行深耕精細整理,使種植的土壤更加細碎平整、土質松軟,對土地進行整理之后在開溝起壟播種。由于玉米的根系比較發達,適應環境的能力較強,所以對種植土壤的要求沒有其他農作物那樣高,不過由于其根系發達、植株高大,就需要從土壤中吸收到大量的水分與營養,而選擇合適的土地,有效進行整地,目的就在于為玉米提供一個優良的生長環境,使種植的土地中還有豐富的水分和符合營養需求的狀態,保持玉米在生長過程中有充分的水分和其他各種營養,為玉米的產量和質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3.4 其他
3.4.1 大力宣傳
身處于當今的經濟社會,如果農民們還按照傳統的以往種植玉米的經驗進行種植,最后玉米的質量和產量都已經不能滿足如今人們對玉米的需求了,因此,玉米的種植技術也應跟隨時代發展的腳步進行改變,這樣才能使玉米的質量和產量都相應的提高,達到人們對玉米的需求。大力對推廣應用玉米的種植技術進行宣傳,可以使更多的農民采用玉米的種植技術進行種植,使農民們收獲更大的經濟效益,為國家的糧食儲量做貢獻,能夠保障人們的溫飽問題。
3.4.2 對推廣應用玉米的種植技術進行積極扶持
推廣應用玉米的種植技術,使玉米更優質、高產,農民們經濟收益和糧食更多,國家的糧食儲量也更多,更有保障,國家的農業也一并進步和發展。因此,國家應對推廣應用玉米的種植技術進行積極扶持,投入鼓勵和扶持農民們采用玉米的種植技術的資金,并調派專業的技術人員去指導和幫助農民們在種植玉米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還應設立玉米的種植技術的研究機構,使玉米的種植技術更加完善,并讓玉米種植的大戶先了解和掌握玉米的種植技術,可以有效地帶動其他農民也去了解和掌握玉米的種植技術,使農民們能夠更早的掌握此項技術。
玉米的優質、高產能夠給農民們帶來相對較高的經濟效益,推動國家農業的進步和發展,有利于社會的更加和諧穩定,使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提高,因此,玉米的種植技術應受到國家和廣大農民重視。對玉米的種植技術進行推廣應用的大力宣傳和國家的積極扶持,使更多農民能夠早的了解和掌握玉米的種植技術,使農民們擁有更多的經濟收益。
[1]郭夏勤.玉米種植技術推廣的方法和意義研究[J].好家長,2015(21):237.
[2]郭長春.玉米種植技術的改進及推廣意義研究[J].農技服務,2015,32(7):66~67.
[3]康云友,朱月浩,吳靜.山東夏玉米種植技術模式試驗研究[J].農機化研究,2014(6):143~147.
S513
A
1005-7897(2015)12-0015-02
2015-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