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喜波 黃習武
(1.湖南省沅江市林業局草尾林業管理站 湖南 沅江 413100 2.湖南省沅江市林業局黃茅洲林業管理站 湖南 沅江 413100)
洞庭湖區園林植物資源多樣性與利用的研究
曾喜波1黃習武2
(1.湖南省沅江市林業局草尾林業管理站 湖南 沅江 413100 2.湖南省沅江市林業局黃茅洲林業管理站 湖南 沅江 413100)
洞庭湖作為我國第二大內陸淡水湖,不僅面積廣闊,而且河網縱橫,洲、灘眾多,洲、灘上生長著各種原生態植物多達400余種。湖區植物多樣性是湖南省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高整個地區生態環境、維護洞庭湖區生態平衡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給予高度重視。本文主要闡述了洞庭湖區園林植物資源多樣性與利用。
洞庭湖;園林;植物多樣性;利用;野生
洞庭湖區位于中國中南部,湖南北部,長江荊江河段以南,是中國第三大湖,洞庭湖南納湘、資、沅、澧四水匯入,北與長江相連。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降水豐富,熱量充足,雨熱同期,夏季降水集中容易引起洪澇災害。洞庭湖區具有豐富的植物資源,種類繁多復雜,加強對洞庭湖區植物資源多樣性及其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東北部,長江中游荊江南岸,介于北緯28°30′~30°20′和東經 110°40′~113°10′之間,為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承納湘、資、沅、澧四水而吞吐長江,是長江中游最重要的行蓄洪湖泊,兼具蓄、泄功能的過水性洪道型湖泊。流域濕地總面積達2625km2,其中岳陽市境內為1650km2,占洞庭湖總面積62.8%。洞庭湖區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季風環流是形成湖區氣候的主要天氣系統,具有四季分明,熱量豐富,降水充沛,降水季節集中,降水量年際變化大等鮮明特點。該區自然環境特點為水情變幅大,表現為“夏季湖相、冬季河相”。
洞庭湖區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由于本區地貌類型多樣,氣候溫暖濕潤,自然條件復雜,孕育了豐富的野生植物資源。據湖南省洞庭湖環境保護監測站統計,植物有430余種,其中喬木18種,灌木21種,木質藤本12種;草本植物有380余種。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有莼菜(Ⅰ級)、蓮(Ⅱ級)、金蕎麥(Ⅱ級)、野大豆(Ⅱ級)、野菱(Ⅱ級)、水蕨(Ⅱ級)和粗梗水蕨(Ⅱ級)等種,省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龍舌草(水白菜水車前)、芡實和香蒲(東方香蒲)等種。同時發育了豐富的濕地植被類型,主要包括蘆葦、荻、苔草、水蓼、藨草、蔞蒿和虉草等,以及菹草、竹葉眼子菜、苦草、黑藻、金魚藻、水鱉、鳳眼蓮、莕菜和蓮等水生植被等。湖區的維管束植物約有170科,637屬,1428種(包括種下單位,下同),分別隸屬于蕨類植物21科33屬52種;裸子植物6科13屬23種;被子植物143科591屬1353種。被子植物占有絕對優勢,湖區的植被覆蓋率為22%。濕地浮游植物主要有微囊藻、空球藻、星球藻、實球藻、盤星藻等;淺水濕地植物包括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浮水植物等3種類型;洲灘濕地有草甸、落葉闊葉灌叢和落葉闊葉林3種植被,形成16個群落,計90余種。其中常見的經濟植物主要有苔草、荻、蘆葦、菰、苦草、金魚藻等10余種。
2.1 途徑
充分發揮洞庭湖區植物資源優勢,進行有計劃而合理的采收、挖掘、砍伐和剝取,湖區植物資源永遠保持其資源優勢,以此保證可以持續進行利用。充分利用農業和生物技術及其先進手段,進行引種馴化、人工栽培、組織培養及采用遺傳工程技術,使一些稀少、珍貴的植物資源迅速增加其數量、提高質量,為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擴大或建立原料基地。通過提取、加工、精制等工業途徑,使植物資源按市場需要形成名優新產品,采取一物多用綜合開發途徑。
2.2 植物資源開發利用的原則
在保護湖區植物資源的基礎上,維持最高產量的原則。局部利用與整體利益統一的原則。生態利益大于其他一切利益。綜合開發利用,提高經濟效益的原則。根據市場需求,不斷開發新資源的原則。
3.1 遵循生態經濟性原則,進行樹種的區劃布局
樹種的區劃布局是一項具有百年大計的戰略性措施,它既要考慮經濟效益,又要注重生態效益,一旦生態平衡遭到破壞,帶來的后果不堪設想。針對洞庭湖區自然地理區域分異的特點和不同的立地條件類型,完全有必要和可能采用多目的、多樹種、多層次的區劃布局,做到適地適樹、達到綠化樹種的多樣化,以解決綠化樹種單純所帶來的生態防護效益不高、病蟲害蔓延等問題。
3.2 注重保護本地鄉土植物
保護鄉土植物是體現洞庭湖園林規劃植物多樣性的有效手段。鄉土植物對于地域環境有極強的適應性,抗蟲抗病能力也很強。具有這些特點的本地鄉土植物,在養護管理方面消耗的人力物力資源較少,是在洞庭湖區綠化中適宜大量培植的物種。人類行為的影響下,洞庭湖區的地理環境已經發生了一系列變化,即使是生長在本地的鄉土植物也會發生變異,這是由自然選擇所決定的。應該做好對本地鄉土植物變異產生新品種的觀測,及時選取更適合應用的抗性強、生長態勢良好品種實施馴化和培養,投入到洞庭湖區規劃建設中。制止破壞性的利用方式,保護樹木的再生能力。盲目地濫伐,毫無節制的濫采,不僅造成資源枯竭,而且往往引起生態平衡失調。因此,既要因地制宜地發揮河南省樹種資源豐富的優勢,又要注意改善樹種的生態環境,使樹種資源長期利用不衰。
3.3 保護稀有瀕危植物的措施
在保護珍稀植物方面,應該努力減少人類活動的干擾,盡力就地保護營造和恢復其適宜生存的環境。必要情況下也可以采用遷地保護,但一定要注意對遷移地環境的考察,一旦將瀕危珍稀植物遷入新區,就要劃地保護。在對瀕危植物保護的過程中,應該研究擴大瀕危物種繁殖的方式,以保障珍惜物種的長期生存。在洞庭湖區規劃的過程中,以保護和擴大瀕危植物物種為前提對這些植物進行引種,豐富洞庭湖區的園林綠化植物物種,不僅可以提高洞庭湖區景觀的檔次,還能讓瀕危植物獲得更大的生存空間,可謂雙贏。在洞庭湖區園林中有為數不少的、樹齡達到幾百年的古樹。這些古樹可以說是洞庭湖區生態環境變化的圖書館,保護這些古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旅游活動中,不能只為了經濟利益讓園林的客流量過大,對古樹的生存環境造成破壞性影響。對古樹的保護要規范化制度化、重罰違反古樹保護規定的個人和單位。
3.4 外來植物引入應該注意的問題
對于觀賞價值高、對自然地理環境適應力強的外來植物進行引種也是加強洞庭湖區園林規劃植物多樣性的有效方法。但引種之前一定要對這些植物的生存習性進行深入的考察,避免由于引入新物種而威脅本地物種的生存。對于被定義為入侵物種的植物,應該盡快實施有效的防治和清理,做到清理過程中也不危害到本地的生態環境。
3.5 保證洞庭湖區園林綠地植物的群落多樣性
在規劃洞庭湖區園林綠地的過程中,應該注意構架合理的復層群落,對于現在已有的植物種類單一的綠地考察綠地的溫度濕度條件,根據現有植物品種的生活習性適當補充其他生態植物,是建立復層群落的有效方法。比如喬木、灌木、草本的植物搭配就可以讓綠地在物種多樣性和景觀豐富性上實現協調發展,可以對綠地的利用率實現大幅度的提升。
綜上所述,洞庭湖區具有極其豐富的植物資源,其獨特的自然環境孕育了大量的野生植物資源,各種植被造就了洞庭湖區園林植物資源的多樣性。在對洞庭湖區園林植物的保護和利用中,需要嚴格按照相關原則,在保護植物資源的基礎上,做好植物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1]向國紅,李敏捷,顧振華,顧建中,彭友林.常德市園林植物多樣性調查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8(03):99~100.
[2]向國紅,顧建中,杜云安,彭友林.洞庭湖區園林植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的研究[J].湖北農業科學,2009(06):46~47.
[3]鄭忠明.武漢市園林植物資源及物種多樣性保護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2005(08):37~38.
[4]田敏.株洲市園林植物多樣性及其保護的研究[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07(05):62~65.
S68
A
1005-7897(2015)12-0093-02
2015-11-20
曾喜波(1970-),男,工程師,本科,主要從事基層園林綠化工作。
黃習武(1977-),男,工程師,本科,主要從事洞庭湖區造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