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學兵(貴州陸通集團監理有限責任公司)
山區高速公路生態環境保護技術對策及措施
黃學兵
(貴州陸通集團監理有限責任公司)
摘要:主要分析山區高速公路生態環境保護現狀和對生態環境的主要影響,并提出山區高速公路生態環境保護技術對策,以期為同類工程提供借鑒。
關鍵詞:山區高速公路;生態環境保護;技術;對策;措施
中圖分類號:U418. 9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8-3383(2015)04-0183-01
山區高速公路在促進山區經濟發展、提升山區資源開發效率、促和諧、保穩定、服務社會經濟發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作用。但是山區地形復雜,具有地形起伏大、溝谷切割深,甚至有些地形復雜地區還廣泛分布著活動斷裂帶,生態環境也極其復雜,例如:山區林地部分為遠古形成至今的原始森林,土壤層較薄、植被一經破壞將很難恢復原貌。鑒于此,山區高速公路項目的施工活動將面對異常復雜的地形、地質條件。由于這種地理條件、環境條件的特殊性,山區高速公路在設計、建設技術難度大,因此,在進行建設活動時,應充分認識地形條件、地質條件、氣候條件、生態條件、工程技術等方面的復雜性,解決好“安全、生態、經濟、便捷”四大問題,山區高速公路的環境保護設計必須貫徹“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統一”的方針,各種環境保護設施因地制宜,做到技術可行、經濟合理、效益顯著。
山區高速公路的建設活動對沿線的生態環境造成很大影響,其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環境的破壞。工程建設活動產生大量的廢棄物,如:施工廢料、生活廢棄物等,破壞環境,同時在施工需要大型機械的協助,噪聲污染嚴重。(2)對動植物的不利影響。山區高速公里建設時,對山區植被破壞嚴重,破壞了動物的棲息地,使野生動物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環境。(3)水源污染。高速公路建設在穿過水源地時,經常需要對原有水道整改,如果處理不當,會導致水土流失、洪水等情況。(4)引發地質災害。山區高速公路的路基、結構等工程,需要土石方施工,造成土壤破壞、誘發地質災害;同時在填方和挖方附近的土壤,影響山區耕地。
3.1生態保護措施
山區高速公路沿線生態環境比較脆弱,且環境敏感點較多,因此,應根據實際工的生態環境特點,采取適當的保護和處理措施:首先,在公路設計和施工前,明確需重點保護的范圍,采取避開、繞行等措施,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其次,工程建設應避開環境敏感地區,同時在公路路線布設時,盡量與沿線生態環境協調發展。此外,注意保護水源,采取合適的工程措施保護水源,例如:以橋梁形式跨越一級水源保護區。如果必須穿過水源地,需采取多種工程措施:①經過水源保護區時,在駛入和駛出點設置警示標志牌,橋梁上設置雙層防撞護欄;②橋面徑流集中排至橋梁兩端及路面、隧道徑流集中收集后經具有初步過濾、沉淀功能的沉淀池作為水源地環境保護措施。
3.2動物保護措施
山區高速公路建設對野生動物造成很大影響,對此,可通過設置動物通道、標志、防護網等方式,減少對其的影響,現作具體分析: (1)野生動物通道主要包括涵洞、下方通道、橋梁上方通道、隧道等形式,涵洞主要是通過加寬、加長洞道,引導野生動物穿越公路;下方通道主要有橋梁、大型涵洞等形式,野生動物可通過此通過自由穿行;橋梁上方通道,即指野生動物由橋梁上方通過,但是由于造價高,很少使用;隧道應用比較廣泛,適用于山地動物通過,但是需要在洞口設置圍欄,以避免動物摔落。(2)標志:在野生動物經常出沒的地段,設置警示標語,提醒駕駛人員減速慢行、禁鳴喇叭等,以為野生動物提供安全的生存環境。(3)防護網。典型防護網網眼成直角,規格為2 cm×2 cm~4 cm×4 cm,材料一般為金屬絲,防止動物進入危險地帶。
3.3工程措施
3.3.1隧道工程
在隧道工程建設時,爆破工程盡量選用預裂爆破或者光面爆破方式,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在進行開挖時,盡量采取大斷面開挖方式,以避免圍巖較大擾動問題。隧道工程主要包括便道建設、洞門建設、廢水棄渣處理,對此,應注意: (1)便道建設。隧道施工對生態環境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因此,在選擇便道時,應盡量避免地形起伏較大的地段,盡量減少便道的寬度,并做好防護措施,以減少滑坡問題。(2)洞門建設。在此項工程中,延長式明洞洞門使用比較廣泛,施工建設時,應以“早進洞、晚出洞”為主要設計和施工原則,洞門施工方式盡量采用零開挖進洞或出洞方式,以減少開挖對環境的破壞。(3)廢水排放。爆破工程、注漿施工等會產生大量的廢水,這些廢水如果直接排放,會造成嚴重的水污染,因此,應通過在洞口設置處理設施,使廢水經過處理后,如過濾、沉淀,再排放。在公路運營期間,可通過在路面和地下設置排水溝,路面雨水應收集且經過沉淀、過濾后排放,地下水可采取直接排放的方式。(4)棄渣處理。山區地形復雜,尤其是高山峽谷區,谷坡陡峻,生態脆弱,地震可誘發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地質災害。對隧道比例較大的山區高速公路,其路基土石方量大,相應的棄方量也大。隧道出渣可采用利用、棄置兩種方式。
3.3.2橋梁工程
在山區高速公路建設時,其橋梁工程蛀牙包括三種,分別為涉水橋梁、山坡橋梁及跨溝谷橋梁。(1)涉水橋梁。主要是指臨河而建的橋梁,對水環境的影響較大,對此,應在橋型選擇、跨徑布置等方面慎重考慮,通過對周圍環境和地質特點的考察,確定設計目標,且注意涉水橋梁應盡量減少對河道的壓縮,跨越跨徑盡量放大;在橋墩以及基礎選型方面,選擇圓柱式橋墩比較好,這種橋墩類型能夠減少對河道的占用以及阻水作用。(2)山坡橋梁。對于山坡陡峭的地段,采用山坡展線橋梁時一種非常好的選擇,盡量減少路基工程;在施工中,應減少便道建設、基礎施工的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便道建設,最好選擇跨徑大、基礎墩臺數量少的類型,樁基均采用挖孔樁施工,多開工作面,以加快施工進度。(3)跨溝谷橋梁。主要是指跨越溝谷而建的橋梁,在設計時盡可能大角度、大跨徑跨溝谷,并盡可能減少便道建設,如采用特殊橋型結構,樁基采用挖孔樁(山坡上)或鉆孔樁(溝谷內)施工,以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綜上分析,在進行山區高速公路建設時,生態環境保護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問題。對此,在工程中應考察工程建設對植被、水源、動物等的影響,制定環境保護計劃,盡量采用避讓、繞過或者適宜的工程措施,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以使山區高速公路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趙文忠.山區高速公路建設生態環境保護探討[J].公路交通技術,2009,(4) : 157-161.
[2]丁美林.山區高速公路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措施研究[J].青年科學,2010,(7) : 56.
[3]任秉龍.淺談山區高速公路設計與環境保護及對策措施[J].山西建筑,2009,(19) : 288-289.
收稿日期:2014-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