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俊梅,解 磊,李蓮美
(東寧縣氣象局,黑龍江 東寧157299)
東寧縣位于黑龍江省東南部, 屬牡丹江市所轄的邊境縣份,境內總面積7137 km2,地貌呈“九山半水半分田”特征。 受海洋性氣候影響,東寧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水量充沛,素有“塞北江南”之美譽。 東寧盆地,西起東寧縣城向東延伸,一直到瑚布圖河,都是沖積平川。 氣候溫和,景色宜人。
東寧的水稻主產區主要分布在東寧盆地內綏芬河右岸的沖積平原。 此地區受海洋性氣候影響,溫和濕潤,年平均氣溫5.8 ℃,有效積溫2 900-3 000 ℃,無霜期150 d,雨熱同季,水量充沛,年均降雨量510 mm。 綏芬河為黑龍江省的五大水系之一,豐富的水量資源及優越的地理環境使東寧盛產品質優良的綠色無公害大米。
東寧的傳統水稻種植品種為“五優一號”,近年來“平粳2 號、松粳9 號”也獲得了大面積推廣。 為了保證水稻豐產豐收,東寧人充分利用“控氮增磷、間歇性灌溉”等水稻種植技術,提高水稻生產的科技含量,保持生產的綠色無公害化。
2.2.1 大氣溫度
水稻為喜溫作物, 生長發育需要一定的熱量條件,不同生長發育階段對溫度的要求不同。 水稻種子發芽的最低溫度為10-15 ℃, 最適宜溫度為30-35℃; 出苗后日平均溫度在20 ℃左右對培育壯秧最有利,低溫降至5-7 ℃時,稻苗易受凍[1]。 東北地區春季寒冷,不適合室外播種,育秧一般選在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5 ℃時采用棚室播種方式[2]。 東寧地區穩定通過5 ℃的初日平均為4月10日。
近25 a 內, 在1987、1988、1996、2010年穩定通過5 ℃初日分別是4月27日、4月23日、4月21日、4月20日比歷年平均4月10日晚10 d 以上。 其他年份都圍繞在平均日左右, 甚至比平均年份早10 d 以上。
溫積除了1996年明顯偏低熱量資源有所不足外,1987年及1988年積溫比常年略低, 但這兩年的春寒對水稻的總體長勢影響不大。
2.2.2 水溫
經研究表明,水溫對水稻的影響大于氣溫。 水溫越高,出葉周期所需的總積溫數越少,出葉間隔期也越短。 在持續低溫條件下,因生長速度慢,導致推遲生育和延遲出穗。 在水稻分蘗期,水溫較氣溫更為重要, 因為早期的生長點浸于水中, 在適宜溫度范圍內,溫度越高,分蘗發生越早,數量越多。
2.2.3 日照資源對水稻生長的影響
水稻喜光,光照是培育壯苗的重要條件之一,光照充足,光合產物多,結實率與千粒重均高,要求秧田期每天要有4 h 以上的日照,進入大田期每天平均要有7-8 h 以上的日照才能進行正常的光合作用。葉片生長受光照影響很大,若光照不足,會直接減少葉綠素的形成,導致光合能力降低,同化產物減少,引起葉片形態上的變化, 嚴重時還影響到葉片的生長。 光照對水稻開花、結實以及成熟都有很大影響。因此, 光照在水稻的全生育期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受到天空中云量增加、大氣污染和水汽蒸發等原因影響,東寧的日照資源逐年下降,但是與南方各省傳統水稻種植區比較,日照資源還是比較高的,現有的日照能滿足水稻各生育期的生長。
2.2.4 水分資源
水稻為喜濕作物,需水量較大。 水稻生長發育各個階段對水分的需求不同, 水稻種子從外界吸收的水相當于種子干重35-41%時,開始萌發。 秧苗期缺水,秧苗不能正常生長,而在淹水條件下,秧苗將不生根毛或少生根毛[3]。 水稻移栽到大田后,根據生產實際經驗,淺水層對分蘗有利。
當水稻進入幼穗分化以后,代謝作用增強,葉面積逐漸發展,至出穗期達最高值,它是水稻全生育期生理需水最多的時期,缺水嚴重將影響水稻生長。 但長期淹水特別是灌深水也不利于水稻生長。 總之,水稻的全生育期大部分時間是生長在水中的, 可見水分對其生長的重要性。
東寧縣年均降水量510.3 mm, 在東北地區屬于降水資源較充足的縣。 全年降水量在各季節分布較均勻, 以夏季降水量最多, 占全年降水量的57.5%,春、秋降水量分別占全年的19.4%及18.7%,出現因春、秋降水不均引發的旱澇災害的情況較少。 東寧的降水資源是很適合水稻各生育期需要的。
綜上所述, 在水稻的栽培中, 為了能夠實現高產、穩產的目標,溫、光、水等氣候要素至關重要。 為了應對東寧氣候特點,特提出以下生產建議:
(1)加強氣候變化的科學研究,增強科技支撐能力。 加強農業災害性天氣的預報預警工作。
(2)培育耐旱、耐病、耐低溫、適宜當地氣候條件的優良品種,提高稻谷產量及品質。
(3)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節水農業,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按照水稻各生育期對溫度、水分的需求,加強田間肥水管理。
(4)加強農田設施建設,減少氣候因素對水稻種植的影響。 改進種植技術,合理利用氣候資源。
[1]馬秀玲,刁瑛元.農業氣象[M].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6.
[2]程式華,李建.現代中國水稻[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7.
[3]閆璇玲.北方水稻種植與植保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