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厚林
(重慶市巫山縣騾坪林業管理站 重慶 巫山 404700)
林業生態建設項目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
周厚林
(重慶市巫山縣騾坪林業管理站 重慶 巫山 404700)
隨著我國林業生態建設項目的不斷實施,極大的改善了我國的生態環境,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但是,通過對林業生態建設項目的實施情況與結果進行研究分析發現,當前我國林業生態建設項目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采取適當的措施進行解決。本文首先對林業生態項目進行了詳細介紹,然后對林業生態建設項目的現狀進行分析,并具體探究了優化對此,以期推動林業生態工程建設。
林業生態;建設項目;對策
現如今,環境問題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林業生態建設項目得到了初步的發展,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其整體經濟增長仍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探究新形勢下的林業生態建設項目的發展對策,有利于提升林業生態項目建設效果。
2.1 林業生態項目內容
在現代對林業生態工程的研究中,將林業生態的內容分為以下幾個部分:林木合理密度及密度控制;整理土地及造林的方法;林分組成及樹種選擇;不同地區環境、資源、土地利用特點以及水土流失問題;適地種樹及立地劃分;林業生態工程發展戰略及生態環境工程建設所遇到的問題;我國主要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及其空間分布;六大林業生態工程的特點及基本情況;林業生態工程的戰略規劃以及總體布局。除此之外,還包括以流域、水網以及山系等為單元的生態防護體系的構成及特點,海岸防護等防護林的配置與構建技術,災害地區植被的恢復,河岸道路的防護,農田農網、農林復合、水源涵養以及水土保持。最后還包括鈣積層、干瘠、風沙、鹽堿以及干旱等技術問題。
2.2 林業生態項目特點
林業生態工程的核心是以生態環境改善為目標,通過系統設計、規劃以及對人工生態系統結構要素、控制機構、信息反饋關系以及相關工藝流程的調控來進行的林業生態建設。林業生態工程的目標是在堅持土地資源優化組合原則的前提下,通過大力植樹造林,全面保護森林生態環境,優化森林的功能結構與分布格局,以此提高森林自身改善生態環境以及抵御自然災害的功能。
3.1 有利于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森林資源
森林資源含有較多的利用價值,森林木材是眾多行業發展的物質材料。我國的森林資源缺乏,森林人均占有率較低。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木材以及其他森林資源的利用顯著增多,嚴重破壞了森林生態系統,導致森林資源難以實現良性循環利用。為進一步提高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必須重視生態建設,通過合理的苗木培育與森林管護,促進森林資源系統能夠保持良好的循環狀態,從而促進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3.2 有利于促進國民經濟體系的有效運行
國民經濟體系是由很多個產業體系所構成的,其中林業產業體系與林業生態體系至關重要。為了保證國民經濟體系的有效運行,應該積極林業生態作用,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優質服務?,F代林業需要肩負保護生態環境,以及為經濟發展提供森林服務的雙重使命,為此應根據林業的區域發展現狀,針對不同區域的林業進行分區經營,從而實現分塊突破,為國民經濟系統的良好運營提供更多的服務。
3.3 有利于發揮林業生態效益
森林資源種類豐富,其具有的實際功能也較多,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林業具有社會、經濟與生態這三大效益。為了更好的發揮社會與經濟效益,應該充分利用生態效益,只有在保證森林生態系統穩定的基礎上,才能在最大程度上發揮林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由于三種效益之間的相互聯系是依存的,因此在林業發展中應注重對森林的生態建設,發揮其生態效益。
近年來,環境問題的重要性已經在國際社會上得到了廣泛的認可,我國也將其提上了重要的議程,全力改善國家生態環境。在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方面,我國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果。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開始大力發展林業,建設林業生態工程,并采取了一系列方針政策進行支持,例如建設三北防護林,解決北方沙塵問題;建設長江流域防護林,預防長江汛期洪水以及構建防護林保護水土資源,退耕還林政策等。這些措施的實施無不在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英明決策,提升著全國人民的森林保護意識,得益于國家和人民的大力支持。目前我國森林覆蓋率已達到20%左右,人造森林面積更是高居世界首位。雖然憑借社會各個方面的不懈努力,我國的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取得了初步的進展,整體生態環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相比較于世界平均水平而言,我國的林業生態工程建設仍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目前我國林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大致分為以下三個方面:①總量豐富,人均資源不足,投入資金額度低,目前我國人均森林占有量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分布不均勻;②群眾林業意識存在偏差;③林業生態工程建設質量差。
5.1 以生態經濟與可持續發展理念為指導
堅持和貫徹落實國家的科學發展觀,正確認識社會自然經濟與自然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堅持人與自然和睦相處。這就要求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中尋找到均衡點,使社會經濟得到發展并且不以環境的破壞為代價,要在發展社會經濟的同時加強對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以科學發展觀為理論指導,在林業生態工程建設中貫徹科學發展理論,廣泛傳播,大力弘揚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方針。除此之外,社會經濟的發展必須要考慮到生態經濟的協調性、綜合性以及整體性,拋棄原有傳統的錯誤思想觀念,追求生態與社會的綜合效益,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改善生態環境。由于生態反作用于社會經濟,所以,生態的改善自然會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從而實現社會經濟與生態經濟之間的良性循環,促進可持續發展。
5.2 優化林業經濟格局
森林資源為可再生資源,所以,在生產上要加以重視,大力推進速生豐產林、名特優新經濟林以及短周期工業原料林的建設;不斷加大對新技術以及新產品的研究開發力度,使林業生產從低層次原料加工向高層次綜合精加工轉變;利用其生態功能發展第三產業,發展旅游業,為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提供資金;最后要對林產品結構進行合理優化,大力發展優新產品,不斷拓展市場規模。
5.3 推進封山育林建設
在封山育林建設中:①要求做好項目的規劃設計,規劃內容包括封山的面積,具體形式,封山時期,育林措施等等,均需要提前進行設計。②要做好封山育林的基礎設施建設,例如警示牌的樹立,圍欄的建設等。③加強管理隊伍的設置,安排專業的育林護林隊伍,維護封山育林區域的整體秩序,保證將育林工作落到實處。
5.4 提高造林存活率
新形勢下,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需要更為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提高標準進行生態林業建設工作,確保現實條件下造林的存活率。①在造林開始前要制定嚴格的林業管理規章制度,規定管理人員的工作任務和細則,在制度方面保障造林效果。②在施工隊伍選擇方面嚴格把關,選擇行業口碑好、合作長久、信譽有保障的施工單位,并簽訂正式合同,落實林業建設中各方面的責任,同時雇用監理隊伍進行工程管理,高標準要求,保障造林的成活率。③加強工程的驗收環節,對于不合格的地方按照合同進行返工,保障造林存活率。
5.5 堅持科教興林
科教興林主要是指借助科技力量,實現對現代林業的快速發展,實施科教興林主要是基于如下需要:①林業增長的需要。當前,我國的林業增長方式較為傳統,主要以集約度較低的粗放型增長為主,對先進技術的運用水平低。②我國林業要想實現跨越式發展需要科技的支撐,國民經濟建設中林業建設水平較低,只有通過科技教育才能使林業發展取得重大進展。③林業產業與林業生態兩大體系涉及到的內容較多,要想實現多層次的發展,離不開對先進科技的運用,進行科技教育則成為重要任務。
良好的林業生態系統不僅能夠為人們提供林木資源,而且能夠調節自然環境,維護大自然的生態平衡,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新形勢下,林業生態工程的建設必須牢牢把握住時代的發展趨勢,利用各種資源妥善建設生態林業,為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創造良好生態環境。
[1]易葦.關于加強林業生態項目績效評價的思考[J].綠色天府,2015(05):46~47.
[2]婁偉麗.淺談對林業生態發展理念的探討[J].引文版:社會科學,2015(04):214.
[3]李寧,舒霞.林業發展現狀與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16):283.
F326.2
A
1005-7897(2015)12-0111-02
2015-12-8
周厚林(1970-),男,林業工程師,大專,主要從事營造林及林業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