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薇

摘 要: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使得環境的惡化現象越來越嚴重,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使得人們對環境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因此園林綠化在發展中的作用就越來越明顯,通過對園林進行合理地規劃不僅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還能改善生態環境。筆者通過對園林規劃和生態保護的發展現狀進行探討,提出幾點解決的措施,僅供參考。
關鍵詞:園林規劃 原生態保護 經濟發展
中圖分類號:S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11(a)-0121-02
改革開放政策的提出,使得我國的經濟社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一社會現狀也使得人們把更多的目光投向經濟建設,而忽視了對原生態環境的保護,加上對園林規劃的不重視,使得環境惡化的現象逐漸開始加重,甚至已經影響到了人們的正常生活,這才逐漸引起人們對生態環境的重視程度,重視起對園林規劃的中重要作用。
1 園林規劃設計和原生態保護的發展現狀
1.1 盲目引進新品種缺乏合理規劃
隨著人們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逐漸加強,園林建設在近幾年的發展速度十分迅猛,很多地方的城市過于追求園林建設的發展速度,為了更好地增強景觀效應,盲目地引進外來品種,對于適合本土生長的植物品種避而不用,然而很多引進的品種并不適應當地的生態環境,生長的勢頭并不是十分理想,嚴重的還會出現病蟲害的現象,不僅浪費了大量的建設資金,還使得病蟲害現象威脅本地健康的植物生長,這種盲目引進新品種的現象不僅沒有達到實現對園林規劃的作用,反而阻礙了園林建設的發展。
1.2 樹種配置不合理,病蟲害現象嚴重
在園林建設的過程中并沒有充分考慮各種樹種之間的關系,只是進行盲目地建設,導致在樹種配置上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現象,有的樹種之間甚至存在相克的現象,一旦發生病蟲害會迅速傳染給其他樹種,沒有掌握好樹種的生存習性,使得很多需要光照的樹種卻種植在背陰的地方,很多不喜水的樹種卻種植在低洼的地方,這些都是導致樹種發生病蟲害的原因,而且這種配置方式在進行治理時并不會起到很好的作用,使得園林的樹種常年在病蟲害的侵蝕下生長。
1.3 園林規劃設計的模式單一
在園林建設的過程中還存在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設計模式單一,因為園林在建設時為了使得景觀效應達到最佳,種植方式都是整齊劃一的,一些影響植物的因素也都趨向一致,這種規劃的方式使得水土流失的現象十分明顯,土壤的狀況也逐漸減退,比如在選擇一些冷季型禾本類草坪時,如果種植的面積過大,就會使得一些害蟲的大量繁殖,近而引起植物的潰爛死亡。
2 解決園林規劃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2.1 選擇幼苗要與本土環境相適應
要根據種植的環境來選擇培育的品種,盡可能減少對外地品種的引進,這樣在生長空間上就有了更重要一層的保證,雖然引進的品種在景觀上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生長環境的差異,很多引進的植物生長的狀況并不是很好,甚至會出現病蟲害影響本地樹種的生長。
2.2 要充分考慮到樹種的自身性能
在選擇樹種時要根據想要達到的目的來選擇樹種的類型,首先要對不同的樹種習性進行了解,根據其對光照、水分等條件的不同需求進行選擇,還要考慮所種植地區的環境狀況如果污染現象比較嚴重,就要選擇一些抗污染性能較好的樹種,而且種植地區的地理環境也要考慮進去,包括地勢的高低、土壤的狀況等,而且在種植時要考慮好天氣的影響,選擇適宜的天氣進行種植,如果天氣不適宜就會直接影響幼苗種植的成活率。
2.3 保持種植結構的多樣化
要想實現園林規劃在原生態保護中的作用,就要在種植結構上保持多樣化的特點,注意結構之間的層級、疏密、高低之間的分配關系,威脅園林發展的最主要因素就是病蟲害,通過豐富樹種的多樣化,可以使植物之間形成相互制約的作用,盡可能地減少病蟲害的發生,而且種植結構的多樣化,還可以增強園林建設的美觀效果,豐富園林的景觀建設。
2.4 保證種植設計的合理科學
一些樹木的生長勢頭比較強,在生長的過程中為了吸取更多的養分,分泌出一些對相鄰樹種有害的物質,這種現象就是樹木的相克,而有的樹種就可以實現互相促進的生長,可以分泌出一些適合對方生長的物質,實現和諧共處,這就是樹木的相生現象。所以在進行園林設計時,要充分利用樹種之間的關系,合理地對其進行設計分配,使其可以在相生的環境下生長,為樹木的生長提供一種更加和諧的環境,減少病蟲害現象的發生。
2.5 注意把握好種植的密度
種植密度對于樹種的生長也有著重要的影響,人們在園林設計規劃的過程中,過于追求其實現的作用,要求其在實現環境綠化上可以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在種植的過程中過于盲目,使得植物的生長空間十分狹窄,在陽光和養分的汲取上都不夠充分,而且極易引發病蟲害的滋生,所以必須要把握好種植的密度。
3 園林規劃在生態保護方面應遵循的原則
3.1 保證植物結構的多樣性
從設計美學的角度出發,園林的規劃設計一方面要實現其生態價值,另一方面也要滿足人們的欣賞要求,要通過相應的設計方法,通過對植物結構的合理分配增加園林的欣賞價值,使人們可以感受到一種融入自然的感覺,這些都是要通過植物結構的多樣性來實現。
園林景觀設計在統一中注重變化,根據均衡的原則,對于體量以及質地不同的植物進行配置,在樹形、線條以及質地等方面表現差異性以及變化性,但是,變化和差異中需要具備相似性,不僅有生動活潑的感覺,還能產生和諧統一的美感。例如,如果植物的色彩比較濃厚,體量較大,質地表現粗厚,枝葉繁茂,給人以沉重感;如果色彩比較素淡,體量較小,數量較少,質地表現輕柔,枝葉比較疏朗,給人以輕盈感。
3.2 融入人性化因素
通過園林綠化,能夠使城市具有一定的特色,如果生態設計沒有注重美感,缺少文化內涵,就不能得到大眾的認可。在設計的過程中,應當結合中國的園林文化,與自然規律以及人文相結合,對園林的生態功能、審美觀念、意境創造進行綜合考慮,使園林規劃更具有生態內涵。園林景觀設計應當以人為本,結合園林要素的相互關系,注重綠量,設計合理,表現園林植被的寓意,融合當地的民俗、文化以及文物等,城市的園林綠化能夠體現地方特色,形成標志,給人們創造足夠的活動空間。
3.3 加強生態功能的建設
在城市園林規劃設計中,應當整合人工要素以及自然要素,使植物景觀實現多樣化,根據市民的生活空間,結合自然過程的整體性,注重進行綠地鑲嵌,使廊道保持貫通,在人口密集區以及郊區都要注重綠地的發展,大力建設生態廊道,使城市的園林生態形成網絡。在城市綠地生態功能中,綠量是基礎,如果植物群落的生態結構比較復雜,葉面積的指數比較高,光合作用的能力比較強,穩定性好,能夠防御風沙和塵土,生態效益比較高。因此,在園林規劃設計中,需要提高綠地率,使群落結構實現復雜化,不斷完善園林景觀。
4 結語
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使得人們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逐漸加強,因此在園林規劃設計的過程中,要盡可能地突出其生態價值,在設計時要使其與本地的人文環境相符合,能更好地襯托城市的發展特色,為城市經濟的發展創建更和諧的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 張書奇.論區域生態綠地建設與城市的可持續發展[J].安徽農業科學,2007(30):9666-9667.
[2] 何木林,黃旭波.園林綠化在城市建設中的重要性[J].建材與裝飾,2007(8):230-231.
[3] 翟寶輝,王如松,陳亮.中國生態城市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J].中國建材,2005(7):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