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濤,曹振宇,吳明官
(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哈爾濱150080)
林海水庫建設方案論證成果分析
周光濤,曹振宇,吳明官
(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哈爾濱150080)
林海水庫工程的建設條件成熟,前期工作基礎牢固,建設方案論證充分,技術經濟指標較優,而且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顯著。該工程項目的建設必將對海浪河流域及黑龍江省東南部地區的社會和經濟發展將起到較大的推動作用。因此,建議牡丹江市政府抓緊時間決策后,繼續推進前期工作進程,早日開工建設林海水庫,盡快發揮應有的綜合利用效益。
海浪河;林海水庫;發電為主方案;供水為主方案;推薦建設方案
牡丹江市林海水庫供水工程包括水源工程(林海水庫)、取水樞紐工程、輸水管線工程、凈水廠和市內管網工程。該項供水工程水源取自牡丹江左側一級支流海浪河中游。
海浪河位于黑龍江省東南部海林市境內,發源于張廣才嶺,是牡丹江中游左側的一級支流。為山區性河流,坡陡流急,多峽谷、急彎,干流天然落差為530 m以上,水能資源十分豐富,干流梯級水電站總裝機容量約24×104kW,多年平均年發電量約5.5× 108kW·h,海浪河長213 km,流域面積5 251 km2[1]。
海浪河水質優量豐,為全省年降水和年徑流高值區,但目前的水資源利用率很低。流域內年降水分布差異較大,上游高達1 110 mm,下游為530 mm左右。年徑流分布由上游向下游遞減,全流域多年平均年徑流深約388 mm,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約20× 108m3。
海浪河屬山區性河流,洪水來勢兇猛,歷史上的大洪水年有1932、1956、1991年等。尤其是1991年洪水,成災的耕地面積達4 000 hm2,海林市城堤兩處決口,多處滑坡,直接經濟損失超1億元(當年價)。
海浪河干流現有5個水田灌區,現狀總灌溉面積5 600 hm2,干流現有堤防13處,總長度17.5 km,其中海林市城堤l處,長6.6 km;農田堤防12處,長10.9 km。
2.1 工程任務
林海水庫供水工程項目建議書和可研報告、可研修編報告中,該水庫均以水力發電為主,結合城市供水、農田灌溉、生態環境用水,兼顧下游防洪等綜合利用的大(Ⅱ)型水利樞紐工程。
2.2 工程建設的必要性
2.2.1 海浪河流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林海水庫是海浪河流域綜合開發利用的關鍵性工程,是流域規劃推薦的第一期控制性龍頭工程,在全流域開發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不僅為牡丹江市和海林市提供優質水源,促進兩市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保證該地區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而且通過該水庫樞紐對天然徑流的調節,可充分利用流域內的水能資源發展水電,帶動下游4個梯級水電站的開發,為黑龍江省東部電網提供可再生能源及調峰電力;同時還可以削減洪峰和調節枯水徑流,減少
下游農田和村鎮的洪災損失,發展水田灌溉。該工程的建設條件成熟,技術經濟指標優越,其開發建設對牡丹江市、海林市及本地區的社會和經濟發展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2.2.2 牡丹江和海林兩市城區供水需要
牡丹江市是黑龍江省第三大城市,也是黑龍江省東南部的核心城市,其發展和變化對該地區及鄰近區域的建設和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僅居民生活用水和部分工業用水需求量不斷增加,而且對水質的要求也逐漸提高。目前供水設施一方面規模較小,供水量滿足不了需要,另一方面,牡丹江市目前主要依靠牡丹江干流作為供水水源,其水質污染指標已遠遠超過國家規定的飲用水源水質標準。
根據修改后的牡丹江市和海林市的城市發展規劃和供水規劃,兩市近期2020年需增加供水量1.84億m3,遠期2030年需增加供水量2.37億m3。海浪河水量充足,水質優良,地理位置優越,輸水距離短,完全符合城市供水的要求。因此,需在海浪河上修建控制性的蓄水工程,調節徑流,滿足兩個城市的需水要求是非常必要的。
2.2.3 發展可再生能源需要
目前,糧食安全、能源安全和金融安全,被并稱為當今各國經濟發展的“三大安全”問題,能源問題是當今世界上最突出的問題之一。煤、石油等礦藏資源為一次性消耗能源,大量長久開采使蘊藏量逐年減少,而水能資源是一種天然可再生能源;同時,水電不污染環境屬于清潔能源。世界各國都把水電開發放到優先地位,法國、瑞士、意大利、日本等發達國家水電資源的開發程度都已達到80%以上。
海浪河位于黑龍江省東部的降雨高值區,水資源豐富。河流全長213 km,總落差達530 m,且主要集中在上中游。河流坡陡流急,河谷呈“U”字形,多急彎峽谷,水能蘊藏量大,開發條件優越,因此,已列入黑龍江省近期水電開發建設計劃。
2.2.4 農田灌溉需要
海浪河中下游兩岸灘地漸寬,分布有一些耕地,有發展灌區的條件。海浪河干流上現有5處灌區,都集中在長汀鎮以下,即新合、舊街、石河、新安和海南灌區。現有灌溉面積6 140 hm2。從海浪河流域內的自然地形和地勢上看,灌區面積可擴大至8 667 hm2。
雖然海浪河水資源充足,但由于年內分配與農作物的需水不一致,特別是水田泡田期需水量大,僅靠天然徑流難以滿足需求,必須在上游干流上修建蓄水工程后蓄豐補枯。
2.2.5 海浪河干流防洪需要
由于海浪河為山區性河流,洪水來勢兇猛,峰高、歷時短,中下游兩岸村鎮和農田易遭受洪水襲擊,發生洪澇災害。新中國成立以來,曾發生的較大洪水有1951、1952、1956、1957、1960、1964、1991年等,均造成過較大程度的洪澇災害。據統計1991年大洪水,成災面積達4 000 hm2,海林市城堤兩處決口,多處滑坡,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億元(當年價)。盡管近幾年在海浪河兩岸村鎮和農田都修建了一定標準的堤防工程,但也需要上游興建控制性工程,減輕下游的防洪壓力。
綜上所述,林海水庫樞紐工程是海浪河干流上的控制性工程,也是海浪河水電梯級開發的龍頭工程,無論是從城市供水和水力發電,還是發展灌溉,提高下游防洪能力來講,興建林海水庫樞紐工程是非常必要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巨大,對當地的經濟振興將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應盡快實施,早建設、早受益。
3.1 歷次規劃情況
1993年牡丹江市水利局根據國家計委、水利部資規[1991]44號文《關于協同做好缺水城市供水水源規劃審查和報批工作的通知》精神,完成了《牡丹江市城區供水水源規劃》。該規劃于1993年末,先后經過牡丹江市有關部門自驗收通過;經松遼委、省水利廳組織的相關專業技術專家審查通過。
1994年由省水院編制的《海浪河流域干流規劃》中,對海浪河干流水能資源的開發方案進行了詳細研究,最后推薦在海浪河干流上修建9座梯級水電站的水能開發方案。該規劃于1999年6月17日,黑龍江省計劃委員會以黑計農經[1999]355號文批復了《海浪河流域干流規劃》。
1999年5月,由省水院編制的《海浪河流域干流規劃補充(抽水蓄能電站部分)》中,推薦了海楊—太平溝、七峰—興農、林海—開化3座混合式抽水蓄能電站(裝機容量分別為240 MW、60 MW、360 MW)和老黑頂抽水蓄能電站(裝機容量2 000 MW左右為宜)。
2004年6月中國電力出版社正式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力資源復查成果,第六卷黑龍江省(2003年)》中,也推薦了海浪河干流上的海楊、太平溝、七峰、興農、林海、開化、發河、團結、火龍溝共9級不連續梯級水電站方案,其中:林海水電站、開化水電站為近期開發工程。
2007年6月,受東北電網公司委托,省水院重新編制的《海浪河干流水電開發規劃報告》,于2008年12月18日,省發改委以黑發改能源[2008]1654號文,批復了該水電開發規劃報告。
3.2 審批情況
1997年由省水院編制的《牡丹江市林海水庫供水工程項目建議書》,于1999年9月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以計投資[1999]964號文,正式批復了該項目建議書。
2001年3月15日,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以環審[2001]59號文,批復了《牡丹江市林海水庫供水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審查意見》。
2002年9月由省水院編制的《牡丹江市林海水庫供水工程水資源論證報告》,于2004年3月19日,國家水利部以水資源[2004]81號文,批復了該水資源論證報告。
2002年10月由省水院編制的《牡丹江市林海水庫供水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通過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審查后,并由水利部上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受國家發改委的委托,省發改委于2007年10月以黑發政函字[2007]150號文,批復了該可行性研究報告。
自從1997年7月編制《林海水庫供水工程項目建議書》后,于2002年10月編制完成了《林海水庫供水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由于該可研報告編制完成后,迄今為止,實際情況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因此,受華能黑龍江發電有限公司委托,省水院于2011年11月編制了《林海水庫供水工程可行性研究修編報告》。
從林海水庫供水工程投資變化成果中可以看出,1997年項目建議書中靜態總投資為9.48億元,其中:水庫淹沒及工程占地補償投資為1.46億元,占總投資的15.4%;2002年可研報告中靜態總投資為14.63億元,比項目建議書增加了5.15億元(54.3%),其中:水庫淹沒及工程占地補償投資為3.0億元,占總投資的20.5%;2011年修編報告中靜態總投資為31.15億元,比可研報告增加了16.52億元(112.9%),其中:水庫淹沒及工程占地補償投資為15.13億元,占總投資的48.6%。
4.1 發電為主方案
上述介紹的項目建議書和可研報告、可研修編報告中推薦的林海水庫工程,均以水力發電(調峰)為主確定工程規模,敖頭取水樞紐的反調節水庫規模中已考慮了林海水電站的調峰影響。因此,下面簡單介紹可研修編報告中推薦的發電為主方案。
4.1.1 正常蓄水位比選
本次可研修編在滿足城市供水和灌溉用水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海浪河干流水能資源為主要目標,對正常蓄水位比選成果進行詳細論證。
從論證成果中可以看出,正常蓄水位在508~510 m,各方案均能滿足供水和灌溉用水要求,隨著正常蓄水位的提高,電站的保證出力、保證電能、多年平均電能亦相應增加,但增量逐漸減小。從差額經濟內部收益率來看,正常蓄水位由508 m提高至509 m時,差額經濟內部收益率為8.44%,大于社會折現率8%,方案2(正常蓄水位509.0 m)較優;當正常蓄水位由509 m提高至510 m時,差額經濟內部收益率無實數解,差額經濟效益費用比小于1,故方案2仍較優。
從林海水庫壩址以上庫區地形、地質條件看,由于右壩肩上游1 km處有約500 m長的啞口,其最低高程為509.3 m,所以正常蓄水位超過509 m以上時需要增加較大的副壩工程量及投資。且該副壩土質不宜于長期浸泡,僅可以擋洪水(短歷時)及風浪爬高、壅高。因此,從地形角度來看,林海水庫正常蓄水位也≤509 m。
從海浪河干流最優梯級水能開發角度看,林海水庫正常蓄水位509 m與上游興農梯級水電站尾水位銜接較好,也比較符合海浪河干流梯級水電站開發規劃總體方案。
總之,經全方位反復論證和技術經濟等指標綜合比較后,可研修編報告中推薦林海水庫正常蓄水位為509.0 m。
4.1.2 電站最佳消落深度
林海水電站單純發電最佳消落深度的方案比較,是在林海水電站為短洞方案及正常蓄水位509 m的基礎上進行的。
從比較成果中可以看出,死水位從低于484 m開始保證出力及保證電能的變化梯度突然變小,出現明顯的拐點,故可以認為方案6(25 m)接近于最佳消落深度,即死水位484 m。
根據以上分析成果,適當考慮水庫淤積、水質要求和發電最佳消落深度等諸方面因素;再考慮遭遇特枯年份(供水破壞年),可動用部分死庫容來解決牡丹江市和海林市居民生活基本用水問題,故最終選定成果如下:死水位484 m,最佳消落深度25 m,死庫容為7264×104m3。
4.1.3 裝機容量比選
2002年可研中選擇裝機容量為60 MW,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總院對裝機容量的審查意見為:林海水電站裝機容量在50~60 MW較合理。
本次可研修編在2002年可研裝機容量和選定正常蓄水位509.0 m、死水位484.0 m的基礎上,通過經濟技術綜合比較后,確定林海水電站裝機容量。本次擬定7個比較方案,影子電價采用0.365元/kW·h,基準收益率取8%,分別計算經濟技術指標,其中投資只考慮與電站直接有關,且裝機容量不同而有差異的部分進行計算。
從比較成果中可以看出,年發電量隨著裝機容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幅逐漸減少,超過60 MW以后隨著裝機容量增加而電量增加不多;年利用小時數隨著裝機容量的增加而逐漸減小,按裝機利用小時數控制在≥1 800 h時,裝機容量可在40~60 MW選擇較合適。從單位電能差投資來看,隨著裝機容量增加而逐漸增加,在50~60 MW時單位電能差投資較低,而且出現明顯的拐點。
從上述方案間差額來看,方案1、2進行比較時,差額投資351.6萬元,差額經濟效益190.5萬元,差額經濟內部收益率31.96%,大于基準收益率8%,故方案2較優;方案2與方案3進行比較,差額經濟內部收益率20.36%,大于基準收益率8%,故方案3較優;方案3與方案4進行比較,差額經濟內部收益率為9.83%,大于基準收益率8%,方案4較優,故選擇方案4;方案4與方案5、方案5與方案6、方案6與方案7相比較,差額經濟內部收益率均小于基準收益率8%,說明各方案兩兩比較,投資大的方案在經濟上不合理,故不宜采用。
從上述的比較成果中可以看出,裝機容量60 MW方案在技術上可行,而且經濟上合理,因此,本次可研修編推薦電站裝機容量60 MW。
4.2 供水為主方案
本次專題論證中以城市供水為主確定工程規模,主要有兩套大的建設方案。
方案1:雙庫方案,即林海水庫、敖頭取水樞紐和輸水工程方案。
方案2:單庫方案,即林海水庫下游梯級團結水庫和輸水工程方案。
本次在滿足城市供水、灌溉用水的前提下,調節計算各方案正常蓄水位,結合城市供水、灌溉和生態環境用水、棄水等發電,故水力發電不單獨占用調節庫容,各方案均承擔海林市防洪任務。城市供水及水田灌溉均按林海水庫直接供水考慮,冬季考慮河道結冰損失,近期(2020年)林海水庫多年平均城市供水量1.84×108m3/a,遠期(2030年)為2.37×108m3/a;近期灌溉水田面積8 667 hm2,遠期灌溉水田面積12 000 hm2,下游防洪均使海林市城區達到30 a一遇防洪標準。
4.2.1 雙庫建設方案
該方案就是林海水庫作為城市供水調節水源,結合供水、灌溉和生態環境用水、棄水發電(不調峰),敖頭取水樞紐中不設置反調節庫容等建設方案。
本次專題論證中由于林海水電站不需要調峰,故敖頭水庫不設置日調節庫容,因此,敖頭取水樞紐的取水高程采用死水位262.0 m即可。
在林海水庫泥沙淤積庫容的基礎上,考慮遭遇特枯年最枯月(2月份)城市供水量2 419萬m3和冬季冰蓋厚度1.2 m等因素,初步確定的死水位475 m,死庫容為3 323萬m3。
4.2.2 單庫建設方案
該方案就是采用林海水庫下游梯級團結水庫方案,具體為從團結水庫取水后,通過約55 km左右的輸水管線直接供給牡丹江和海林兩城市用水。
團結水庫壩址以上流域面積2 402 km2,長汀水文站以上流域面積2 424 km2,故城市供水和農業灌溉均采用直供方式,進行系列法興利調節計算后,確定相應的興利規模。
4.2.3 建設方案比選
從供水為主的方案比較成果中可以看出:
方案1:調節水庫—林海水庫興利規模初選成果,正常蓄水位492 m,相應庫容1.34億m3,調節庫
容1.01億m3;下游修建敖頭取水樞紐后,通過管道輸水至海林和牡丹江兩市城區供水。其中子方案1(壩后式水電站)裝機容量1.7萬kW,裝機年利用小時數3 561 h,該方案靜態總投資20.16億元;子方案2(混合式水電站)裝機容量2.0萬kW,裝機年利用小時數3645h,該方案靜態總投資20.75億元。
方案2:由團結水庫調節后直接通過管道給海林和牡丹江兩市供水,興利規模初定為正常蓄水位385.7 m,相應庫容1.31億m3,調節庫容0.95億m3;電站裝機容量2.5萬kW,裝機年利用小時數3 691 h,該方案靜態總投資20.74億元。
以上各方案的經濟內部收益率均大于8%的基準收益率,經濟效益費用比均大于1,故單方案本身在經濟上均是合理的。
方案間兩兩比較:子方案1(壩后式水電站)與子方案2(混合式水電站)比較,子方案2比子方案1投資多5 905萬元,效益多627萬元,差額經濟內部收益率為8.54%,略大于8%的基準收益率,差額經濟效益費用比為1.05,略大于1,說明子方案2與子方案1在經濟上比較接近,但混合式水電站方案略優于壩后式水電站方案。
混合式水電站方案與方案2(團結水庫方案)比較,投資多115萬元,效益少648萬元,但年運行費用低1 151萬元,即方案2年運行費用主要是多在55 km輸水工程的運行管理、正常維護費用上,故雙庫方案相當于在效益相同情況下年運行費用比團結水庫方案節省503萬元,遠大于差額投資。因此,單純經濟上看,雙庫(林海水庫、敖頭反調節水庫)方案更優于單庫(團結水庫)方案。
另外,從前期工作情況來看,雙庫方案已進行過工程規劃、項目建議書、環境影響評價、水資源論證、可行性研究等工作,并已取得過國家發改委、環保總局、水利部等有關上級部門的批復文件,其審查、評估、報批等過程非常艱難,歷時十多年才達到了目前程度,而且還進行過初步設計工作,但因各種原因已擱淺至今。單庫(團結水庫)方案只進行過工程規劃,前期工作基礎相差懸殊,無法與雙庫(林海水庫、敖頭反調節水庫)方案相提并論。
綜上所述,除了城市供水水質條件以外,無論是前期工作、運行管理、梯級開發、綜合利用、經濟等諸方面,雙庫方案明顯優于單庫方案。
4.3 其它方案
4.3.1 取水樞紐方案
林海水庫下游海浪河干流上農業灌溉取水口主要利用現有工程,經過多年運行取水口位置基本合理,不需要進行調整;城市供水的取水口位置共比較過3個方案(1997年項目建議書階段),最后推薦在敖頭樞紐處取水方案。
具體方案比較結果,火龍溝取水樞紐工程造價最少,較敖頭取水樞紐工程少946.5萬元(7 266萬元現價),較團結取水樞紐工程少439.4萬元(3 373萬元現價)。但從取水樞紐和輸水管線工程總造價來看,火龍溝取水樞紐較敖頭取水樞紐增加輸水管線長25.6 km,總工程造價多8 883.5萬元(3.11億元現價,不含水庫淹沒補償費用);團結取水樞紐較敖頭取水樞紐增加輸水管線長55 km,總工程造價多17 233.9萬元(7.86億元現價,不含水庫淹沒補償費用)。
4.3.2 分期實施方案
牡丹江市林海水庫供水工程曾列入過亞行開發銀行1999年的備選項目,即亞行技援字第3215—PRC號,黑龍江供水工程(含磨盤山水庫工程)。
應亞洲開發銀行的要求,省水院在可研成果的基礎上,另外編制過牡丹江市林海水庫供水工程分期實施方案,即一期工程建設敖頭反調節水庫及輸水管線,先供牡丹江和海林兩市用水;二期再建設林海水庫,其所涉及的一期工程的供水量、投資、融資計劃、水價等作了初步研究,主要結論如下:
林海供水工程分期實施方案的一期工程,由于供水能力取決于海浪河枯水期的設計流量,因此,輸水管線的管徑需要調整,并重新估算投資。如采用現有可研報告中的輸水管徑,則需增加投資約5 500萬元(動態),貸款額度需增加約3 800萬元,相應增加還貸利息3400余萬元,而且相應資本金需增加1 570余萬元,為自籌資金9 435萬元的16.67%。當然管徑變小后,二期工程實施時將會有重復投資,初步估算重復投資3800余萬元,相應增加的還貸利息與重復投資基本相抵,由此可以得出這樣結論:若一、二期工程實施相隔時間>3 a,則一期先修雙管(小管徑),二期增加一條大管方案較經濟;按25.4 ×104m3/d的輸水能力設計輸水管線,即分期實施方案的一期工程方案,如實施相隔時間在3 a之內,則現有可研報告中推薦的輸水管線(兩條大管)方案是經濟的。
5.1 分析結論
5.1.1 發電為主方案
從已有的林海水庫建設方案論證成果來看,林海水庫在確保城市供水和農田灌溉用水的前提下,正常蓄水位495~510 m各方案,均能滿足以發電為主,結合城市供水和農田灌溉,兼顧下游防洪等綜合利用要求。
單純從水力發電角度來看,由于現狀的水電站上網電價偏低和水庫淹沒補償投資逐年增加等原因,林海水電站正常蓄水位越低,技術經濟指標相對較優,但是均不能滿足水利建設項目經濟評價規范所規定的社會折現率和財務基準收益率要求,故單純水力發電方案經濟上不合理。
5.1.2 供水為主方案
本次以城市供水和農田灌溉為主方案的論證結果來看,雙庫方案(林海水庫、敖頭取水樞紐)優于單庫(團結水庫)方案,混合式水電站方案略優于壩后式方案。因此,本次推薦雙庫方案和混合式水電站方案作為采用方案。
5.1.3 推薦方案
海浪河干流梯級水電站規劃中,林海水庫是以城市供水、發電為主,結合灌溉、防洪等綜合利用水利樞紐工程,是歷次規劃中推薦的第一期工程項目,又是海浪河干流水能梯級開發中關鍵性的龍頭工程。該工程項目實施后,必將帶動林海水庫上下游各梯級水電站建設,并對牡丹江干流上已建的蓮花水電站枯水期保證出力的提高將起到一定的作用。
海浪河干流梯級常規水電站總裝機容量約24× 104kW;海楊、七峰、林海三組混合式抽水蓄能電站總裝機容量約66×104kW;老黑頂抽水蓄能電站總裝機容量約200×104kW。上述的常規水電站和抽水蓄能電站總裝機容量為290×104kW。其中:林海水電站與它銜接的開化梯級水電站的總裝機容量為8.4×104kW;以林海水庫作為上、下池的林海混合式抽水蓄能電站和老黑頂抽水蓄能電站的總裝機容量為236×104kW,這兩大部分的總裝機容量為244.4 ×104kW,占海浪河干流可開發利用水能資源總裝機容量的84%;占黑龍江省2020年水電需完成裝機容量760×104kW的32%。所以林海水庫工程一旦上馬,必將拉開海浪河流域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的序幕,將引來許多具有戰略眼光的投資者開發建設該地區。因此,海浪河流域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的美好前景,在不遠的將來,必將變為現實。
從戰略意義上講,像煤、石油等一次性消耗能源,盡量保護起來,利用天然、清潔、可再生的太陽能、風能、水能資源等替代礦藏能源,將來子孫后代去從深度、廣度開發利用這些寶貴資源,充分發揮其應有的價值。一些發達國家把已開發的油汽田井封存起來,不主張大量開采本國的礦藏資源,無疑是聰明的舉措,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因此,海浪河流域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無論什么角度都具有重要的戰略和現實意義。
總之,從水能梯級開發的海浪河流域水資源優化配置角度,本次推薦以發電為主的方案作為林海水庫建設方案,即林海水庫正常蓄水位509 m、水電站裝機容量60 MW方案。
全國大型水庫“十五”和“十一五”建設規劃中,黑龍江省只列入過3座大型水庫(磨盤山水庫、林海水庫、西山水庫)。迄今為止,哈爾濱供水的磨盤山水庫(2006年竣工)和伊春供水的西山水庫(2010年竣工)已建成,并正式投入運行,正常發揮效益,而唯獨林海水庫仍在原地踏步走,故建議牡丹江市政府盡快決策后,早日實施為好。從林海水庫供水工程技術經濟指標來看,無論是已建成的磨盤山水庫和西山水庫,還是已列入全國大型水庫“十二五”建設規劃的黑龍江省五座大型水庫(穆棱市奮斗水庫、綏化市閣山水庫、大興安嶺地區塔林西水庫、齊齊哈爾市花園水庫、鶴崗市關門嘴子水庫),均不如林海水庫,但各地市正在積極開展前期工作,計劃將在“十三五”期間建成。總而言之,林海水庫工程的建設條件成熟,前期工作基礎牢固,建設方案論證充分,技術經濟指標較優,而且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顯著。該工程項目的建設必將對海浪河流域及黑龍江省東南部地區的社會和經濟發展將起到較大的推動作用。因此,建議牡丹江市政府抓緊時間決策后,繼續推進前期工作進程,早日開工建設林海水庫工程,盡快發揮應有的綜合利用效益。
[1]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黑龍江省海浪河干流水電開發規劃報告[R].哈爾濱: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2007.
TV62
B
2014-10-31
周光濤(1979-),男,山東蓬萊人,高級工程師;曹振宇(1976-),男,黑龍江哈爾濱人,高級工程師;吳明官(1955-),男,黑龍江哈爾濱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1007-7596(2015)06-004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