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菊,姬佳彤
(1.雞西市水務局,黑龍江雞西158100;2.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哈爾濱150080)
參與式管理在雞東灌區的應用實踐
宋元菊1,姬佳彤2
(1.雞西市水務局,黑龍江雞西158100;2.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哈爾濱150080)
烏云水庫為是農田灌溉、水力發電為主,結合城鎮供水,兼顧下游防洪、生態環境、水產養殖等綜合利用的大(2)型水庫。在近期工程的基礎上,根據下游水田灌區擴大灌溉面積至5 333 hm2的配套情況和嘉蔭農場等城鎮用水需求,增容擴建水電站,并將正常蓄水位逐漸提高至遠期規劃目標。
雞西灌區;參與式管理;用水戶協會;灌溉管理
雞東灌區位于雞西市境內,灌區總人口14.3萬人。灌區現有總干渠4條,長41.2 km,干渠25條,長度180.4 km;排水干溝25條,長度115 km。截流溝11條,長度53.7 km。渠首11座,在穆棱河3座,穆棱河支流上的大石河3座,黃泥河4座,哈達河1座。水庫5個,其中中型3個,小型(1)2個。灌區設計灌溉面積2.079萬hm2,實際灌溉面積1.94萬hm2。下設銀峰、雞林、新華、永和、平陽、下亮子、向陽、明德站、東海等8個分站。
所謂用水參與管理,就是用水戶對其轄區內的灌溉設施和灌溉管理享有決策權、管理權、監督權和受益權[1]。從灌區用農民參與管理的試點情況來講,農民用水戶協會不同于過去經鄉鎮或灌區組織的“灌區管委會”。前者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與由農民用水戶自愿組建起來的且具有法人地位的協作組織。而后者是計劃經濟條件下,以行政為主體組成的權力組織。農民用水戶協會主要有3種形式:①以行政村為單位組建的,下轄若干個用水小組:②以渠系或水文邊界為單元組建的,涉及一個或多個村,自然村設用水組;③以全灌區為單位組建的用水戶協會總會,各行政村為用水戶協會分會,自然屯成立用水小組。從用水戶協會運行幾年看,推廣用水戶協會尊重了廣大用水戶的知情權、參與權,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減輕了國家和農民負擔,促進了灌區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的改革。
從2006年起,雞東灌區對灌區管理體制改革進行試點,推行“水管單位+農民用水協會”的用水戶參與灌溉管理方式,支渠及以下小型水利工程設施由農民自己管理,成立雞東縣雞林鄉雞東灌區雞林渠、曙光渠、銀東渠等23個用水戶協會,并在雞東民政局登記注冊。協會執委從用水戶代表中選舉產生,執委會設會長、副會長、秘書長。各協會設置了辦公地點,制定了《用水戶協會章程》、《用水管理制度》、《水費征收、使用管理辦法》、《財務管理制度》、《田間工程管理制度》、《獎懲制度》、《科學灌溉制度》,并做到了制度上墻。分會辦公地點一般在所在村委會,各項規章制度上墻。
4.1 有利工程管理規范化,工程完好率大幅提高
協會成立后工程設施出現問題,協會按協會章程召集用水戶代表協商,拿出合理可行的維修方案
后,經同意后立即進行維護,使工程設施常年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
4.2 理順了用水戶、政府、管理部門三者之間的關系,提高了灌溉效率
農民用水戶協會成立后,實現了支斗渠由農民自己管理、使用,鄉、村監督協調,灌區延伸服務的目標,理順了農村供用水管理體制,管理責任進一步落實,灌水效率進一步提高。雞林鄉雞東灌區進興渠用水戶協會,灌溉面積274.67 hm2,用水戶412戶,支渠4條,多年來一直存在灌水困難、灌溉秩序混亂、水費收繳難的問題。2009年成立了用水戶協會,以屯或支渠為單元成立了6個用水組。在協會的統一調度下,有步驟實行了輪灌,每條支渠的灌溉管理都有專人負責,農民按計劃、按規定時間供用水,節省了大量的供用水時間,農戶灌完成后管理人員及時關口,杜絕了水量浪費現象,僅泡田周期同比縮短4 d。
4.3 有利于維持灌溉秩序,減少水事糾紛
協會成立前,灌區支渠一級的渠道跨鄉(鎮)、跨村屯較多,沒有有效的管水部門,引水秩序混亂,用水矛盾突出,不僅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守水,而且用水也得不到有效的保障,特別是下游農田灌溉時,有的村屯往往需要全村或全屯人員全線守水,否則水根本就灌不到田間。同時水量損失也特別大,渠道水有效利用率僅為40%左右。協會成立后,灌溉效率和服務水平有明顯的提高。灌溉前協會執委主動上門服務,找各用水組代表協商用水計劃,確定輪灌次序,灌水時由執委將水送到各用水組的支、斗渠進口,用水組首席代表組織全體代表將水送到田間,從而大大節省了守水勞力,降低了用水成本。灌溉秩序明顯好轉,僅春灌泡田期就比歷年縮短6~9 d。
4.4 節水效果明顯
灌區始終以節水灌溉為目標,做到了計劃供水,合理配水和科學用水。建立農民用水戶協會前,灌區喝的是“大鍋水”、“福利水”,用水無節制,大水漫灌比比皆是,水資源浪費十分嚴重,實行用水戶參與灌溉管理后,引用市場機制,確立了水資源使用的利益關系,通過參與管理,實行“輸水到戶、收費到戶、水價公開、灌溉面積和實用水量公開”,用水戶的情況得到了有效監督,誰用的水多,誰交的錢就多,改變了過去喝“大鍋水”的現象,用水戶節水意識明顯提高。建立農民用水戶協會后,2010年比2009年少引水0.3億m3,年均節水12%,灌區新增水田233.33 hm2,即減輕農民水費負擔,灌區又增加了灌溉面積。
5.1 繼續取得地方政府、水管單位的重視和扶持
農民用水協會的成立、運作等,至始至終都取得了當地政府、水管單位的重視和扶持。雞西市的領導多次到協會了解情況、指導工作;雞東縣水務局為協會注冊登記及時與有關部門銜接;雞東灌區管理處為灌區整治改造渠系、維修辦公室,為協會各項制度的建立、上墻等工作給予大力支持和扶持。
5.2 繼續堅持自愿、民主、自治的原則
實踐證明,農民用水戶協會是用水戶自己的組織,加入協會,必須農民用水戶自己自愿;農民用水協會在管理用水、維修養護工程、收取水費等重大問題上,必須發揚民主,取得用水戶的參與和支持,大家說了算,才能促進農民用水協會順利發展。當地政府和水管單位只能引導、扶持、協助,不能以行政命令,干涉協會的內部事務。
5.3 要有穩定的經費來源作保障
協會工作的正常開展,必須有一定的經費支持。協會現有經費來源為:①通過農民協會確定每畝應提取的費用,用于協會的經費和末級渠系的工程維修養護費用;②供水單位按每年收取水費總額的5%返回協會作為工作經費。以上經費,基本能保障協會與工程的正常運行,為協會的運行提供了基本條件。
5.4 選好協會的領導班子
在協會領導班子的選舉時,要通過民主的方式,經過用水戶充分醞釀推選出具有一定基層工作經驗,工作能力強,熟悉灌區情況,辦事公道,作風正派,責任心強,熱心公益事業,群眾信任的人,擔任協會負責人,負責協會的全面工作。
5.5 工程設施必須配套
組建農民用水協會的灌區工程設施必須配套,為協會的組建和運行提供物質基礎保障條件,否則,用水戶看不到減負的利益。再則,把設施不配套、老化嚴重的工程移交給農民用水協會管理,要求其良性運行,顯然不合理,也不現實。
[1]郭宗信,劉光弟.石津灌區用水戶參與管理的經驗[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2(04):7-8.
F323.2
C
2014-10-31
宋元菊(1969-),女,黑龍江雞西人,工程師;姬佳彤(1990-),女,黑龍江哈爾濱人,助理工程師。
1007-7596(2015)06-01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