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歡家
(黑龍江農墾勘測設計研究院沈陽分院,沈陽110000)
丹東位于遼寧東南部,地處鴨綠江與黃海交匯處,是中國最大的邊境城市。全境土地面積150 萬hm2,耕地面積30.67 萬hm2,其中南部退海平原區以水田為主,中北部低山丘陵區以旱地和經濟作物為主。丹東多年平均降水量1 028 mm,水資源總體較豐富,但由于受氣候等因素影響,干旱時有發生,從1955 年—2014 年,有26 a發生旱災,發生3 a連續干旱3 次,發生5 a連續旱災2 次,主要以春旱和伏旱為主。干旱致使水庫、塘壩等無有效補給,江河斷流,其中2000 年大旱,14.6 萬hm2農田受災,絕收1.6 萬hm2,22 萬 人 飲 水 困 難,2009 年 大 旱,7.6 萬hm2農田受災,有186 眼機電井出水不足,直接經濟損失達6.25 億元。2014 年丹東全年平均降水量6 34.5 mm,比多年平均值少49.3%,河道平均流量比多年平均值減少31.9%~92.2%,水庫蓄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少26%。旱災影響到8 個縣(市)區、34 個鄉鎮,總面積3.03 萬hm2,其中,輕旱2.13 萬hm2,重旱0.74 萬hm2,干枯1 660 hm2;29個鄉鎮,120 個村,1.94 萬人,496 頭大牲畜飲水困難,糧食損失2.1 萬t。根據當前的實際狀況及未來預測分析,累計缺水總量為1.58 億m3,干旱使得2015 年丹東城市供水、農村人畜飲水和農業灌溉用水面臨嚴峻形勢,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本文從分析丹東干旱成因入手,提出相應對策措施,旨從根本上解決春旱秋吊問題。
1)降水時間分布不均。由于受太平洋熱氣流和西伯利亞冷空氣的影響,丹東市降水量年內分布很不均勻,年降水量80%集中在7—9 月份,其他月份降水偏少。年際變化也較大,據史料記載,年降水量最大為1635.8mm,最小僅為503.7mm,豐枯比為3.2 倍。
2)降水空間分布不均。年降水量由西北向東南遞減,由1 100 mm遞減到950 mm,東部多于西部,山區多于平原,南部退海平原地區適宜農耕但缺水嚴重,北部水資源較多,但由于供水設施少,時常引發局部供水困難現象。
3)土壤蓄水率低。丹東屬于遼東地區,土層薄、坡度大,水源涵養能力低,地表徑流快,極易流失,加上缺少有效的地表水攔蓄工程,雨過河干的現象突出[1]。
4)極端氣候陡增。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和太平洋熱帶氣旋影響,近年來氣候異常,厄爾尼諾現象頻發,干旱等極端氣候現象發生頻率加大。
1.2.1 抗旱工作認識不足,基礎工作差
丹東市防汛抗旱工作主要以防汛為主,往往輕視抗旱工作,遇到旱災,在工作中常出現被動局面。在旱情監測和抗旱分析決策上,主要依靠雨量蓄水、災情上報、信息反饋和農情溝通,尚未建立旱情決策分析系統,抗旱決策不力。現有的抗旱預案和應急措施多方面考慮不周,不少支撐抗旱應急預案的規制不健全,造成應急機制運作缺乏剛性規定,導致對抗旱預案執行力度不夠。在抗旱服務方面,應急隊伍建設滯后,應急處置旱災突發事件能力低下,倉促上陣較多,應急調水方面缺乏有效手段[2]。
1.2.2 抗旱基礎設施薄弱,保灌力低
自建國以來,丹東已建成用于灌溉和供水的水庫共有44 座,其中大型2 座,中型7 座,小型35 座,人畜飲水井4466 眼,累計解決121.9 萬人飲水困難問題,水源工程建設已基本具備一定防洪、除澇、抗旱能力,對經濟發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從已建設施看:①大型水利控制工程少,無法對水資源進行全面調蓄,大型水庫僅2 座,且主要用于城市供水,剩余部分用于水田灌溉,缺少骨干工程,抗旱能力差;②中小型水庫病險工程多,調蓄能力差。存在病險的水庫6 座,不能充分發揮作用;③地區分配不平衡,水庫工程大多數分布在南部地區,蓄水主要受降水控制,靠天吃飯現象嚴重,季節影響較大;④眾多中小型工程為保防汛安全,汛前常空庫運行,這就導致無降水情況下,農田無水客灌;⑤水源和水渠不配套,渠道硬化護砌不夠,灌溉系數僅為0.5 左右,重水源輕管網聯通,水資源利用率低下。
經過深刻反思,結合當前發生旱情的實際情況,根本問題在于目前的農業生產仍停留在雨水養農業的水平,集中表現在抗旱水源匱乏。
結合丹東市的地形、地貌特點和地表水、地下水的賦存狀況,因地制宜,完善和優化抗旱預案體系和應急調水方案,提高可操作性和實用性,并按照規范組織審批實施。進一步強化分析研判預警預報,加強對雨情、墑情及旱情等的監測分析,明確信息專員,提高抗旱信息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建立旱情決策分析系統,科學評估旱災影響和損失,提前落實有效應對措施。加強防汛應急隊伍建設,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形成布局合理、裝備精良、行動快捷、保障有力的應急隊伍體系。落實抗旱工作責任制,建立旱情會商機制,每年汛后對明年用水情況做分析,如有旱情要提出相應對策。
按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遵循規劃,做好基本水源建設。著眼長遠,綜合利用,針對病險工程不同現狀,分別進行完善配套,使其充分發揮應有的效益,要抓住干旱年份有利于土方工程施工的契機,大搞庫塘清淤加固的建設,擴大水源工程蓄水能力。合理開發利用地表水資源,加大地表水儲蓄量,同時加快小型抗旱工程的市場化運行機制,拉動社會資金,增加集雨工程的蓄水量。
對沒有水源保障的地區,加大資金的投入,廣辟水源工程,因地制宜實行攔河截潛,增設臨時提水機械,充分利用好客水和回歸水。搞好機械設備維修,為抗旱灌溉做好準備。秋季用鴨綠江和大洋河兩大客水提水入庫。鐵甲灌區通過十八場提鴨綠江水,供十字街水庫和合隆水庫提水;洋河閘站提大洋河水,供何家崗水庫和黃家崗水庫提水。除以上可以提水入庫的水庫以外,其它無法提水水庫的下游灌溉面積通過增加臨時泵站提水的方式進行提水入河灌溉。同時進行干支溝閘門封堵,為搶提桃花水、客水充滿溝渠做好準備。
今后總體打算是全力攔蓄過境水,合理開發地表水,慎重使用地下水,強力推行節水節灌模式。北部山區和中部地區以解決抗旱基本水源為重點,以小流域治理為單元,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結合,科學建造蓄積洪水工程,留住部分客水,做到閑水忙用,以解決抗旱水源和城市供水等要求。南部平原區,應以解決灌溉水源不足為重點,充分利用鴨綠江、大洋河等作為補充水源,充分利用感潮河段,合理利用咸水資源進行補充灌溉用水。同時加快農業產業化調整和加快水田節灌步伐。
[1]劉琳,楊志勇,徐宗學.遼寧省農業干旱災害風險評價及分區[J].水電能源科學,2013,31(01):1-3.
[2]李慧琳,高松影,徐璐璐,等.2009 年丹東地區罕見伏旱天氣成因分析[J].氣象與環境學報,2011,27(05):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