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鵬,宋鷺,杜蘊慧
(環境保護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 北京 100012)
?
地鐵施工期主要環境問題及管理控制
周鵬,宋鷺,杜蘊慧
(環境保護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 北京100012)
摘要:目前,我國地鐵建設發展快速,施工期環境影響日益突出,應給予足夠重視。一般說來,地鐵施工期主要存在振動與噪聲影響突出、水文地質環境問題嚴峻、地下水防護措施不足、施工降水回用率不高、水資源浪費嚴重等環境問題,建議通過嚴格控制地鐵施工時間、優化隧道掘進施工工藝、推進新技術研究及應用、加強施工降水回用、強化環境監理等手段,減緩其環境影響。
關鍵詞:地鐵;施工期;環境問題;控制;管理
截至目前,我國共批準了37個城市的地鐵修建項目,我國地鐵建設正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地鐵在帶給人們出行便利的同時,由于其建設周期長、施工工點多,且往往位于人群密集區域,區域環境較為敏感,修建過程中產生的噪聲、振動已經成為居民投訴的重點,特別是在多條地鐵同時修建的情況下,其疊加環境影響更是不可忽視。地鐵施工期的環境污染治理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需要系統分析其施工期主要環境問題,提出合理可行的控制及管理建議,有效減弱施工期環境影響。
1軌道交通行業發展現狀
軌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相對于其他城市交通,軌道交通的突出特點是便捷、高效、安全、舒適和環保。據計算,同等運能的軌道交通單位能耗只相當于小汽車的11.1%、公交車的50%,可以大幅減少城市廢氣排放,深受各國青睞。自1863年世界第一條地鐵在英國倫敦開通運營以來,特別是進入21世紀后,軌道交通行業發展迅速。截至2012年底,已有57個國家、184座城市開通了軌道交通線路,運營里程超過10 000 km。
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始于1969年建成的北京地鐵1號線。2000年,全國共有北京、上海和廣州3座城市6條線路運營,總里程210.5 km。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速度明顯加快,至2013年末,累計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19個城市建成投運城軌線路87條,運營里程2 539 km,其中地鐵2 074 km,占總里程的81.7%。目前已開始建設或規劃建設軌道交通的城市有50多個,規劃總線路近400條,總里程超過14 000 km。
預計到“十二五”末,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的運營總里程將達到3 200 km,按照81.7%的比例計算,地鐵運營里程將達到2 614 km。地鐵施工周期一般較長,短則2年,長的可達5年。施工期間產生的爆破振動、噪聲、地下水資源漏失和地面沉降等問題若處理不當,極易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與工作,引發社會矛盾,應給予足夠重視。
2地鐵施工期主要環境問題
地鐵施工期的環境影響因素較多,與其他建設項目相比較,地鐵施工主要位于地下,其環境影響主要來源于施工機械噪聲振動、爆破開挖、施工降水等活動。因此,地鐵施工的主要環境問題集中在噪聲和振動擾民、地下水防護措施不足以及地下水回用率不高等。
地鐵隧道施工方法主要包括爆破法和非爆破法。其中,由于爆破法技術成熟、施工速度快、投資節省,受到眾多施工單位的青睞。然而,爆破法對施工路段的振動和噪聲影響較大,容易干擾相關區域內居民的正常工作與休息,嚴重時甚至危及住房安全,即使是抗震性能較好的框架結構建筑,也可能因爆破過于強烈而導致房屋開裂。例如,在對地鐵建設項目進行環境影響技術評估時發現,東北沿海某城市地鐵工程爆破未按要求提前告知,爆破時振感強烈,突發噪聲影響大,導致老人及心臟承受能力差的人群難以承受;部分線路正上方的平房甚至因振動造成墻體開裂,開裂現象嚴重的房屋已無法繼續入住。2013年1月,因受東莞市2號線施工爆破振動影響,導致相關區域的房屋墻壁和地面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裂縫,附近小區居民誤以為發生地震。
梳理近年來地鐵施工中地下水處理不當的案例,主要問題如下:一是地鐵施工過量疏排地下水造成地面塌陷等問題。地鐵線路大部分位于建筑物林立的城市繁華地區,基坑施工過量疏排地下水,導致地表出現沉降“漏斗”,水流帶走大量砂土引起土層缺失,進而造成地面塌陷、道路下沉、房屋開裂。例如,南京地鐵1號線中勝站位于河西新區規劃中的緯九路南側,車站為淺埋地下站,總長201 m,采用明挖順作法施工,基坑開挖深度11.58~13.45 m,降水影響半徑可達120 m,形成范圍較大的降落漏斗。地面最大沉降達到183.9 mm,引起地面及周邊建筑物的不均勻沉降[1]。2013年以來,我國地鐵工程塌方事故頻發,導致人員傷亡,北京、廣州、西安等城市均有報道。二是地鐵施工中的化學注漿、廢水及機械漏油等污染地下水質。地鐵在開挖過程中往往會為增加維護結構強度而注入化學漿液。化學注漿成分十分復雜,一般包括水泥、水玻璃、羧甲基纖維素鈉和純堿等,其堿度較大。特別是當地鐵車站或者線路位于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時,這些化學漿液可能會通過土壤滲透進入地下水中,污染地下水及與其有水力聯系的地表水,進而影響居民飲水。三是沿海城市施工降水不當加劇所在區域的海水入侵問題。大連地鐵1號線施工期間,黑石礁站氯離子濃度最高達828 mg/L,遠高于施工前的416 mg/L。
地鐵施工降水量十分可觀。長期以來,地鐵施工降水的利用少有問津,相關技術研究鮮有報道,許多城市的施工降水利用率甚至為零,浪費了大量寶貴的水資源,與我國本就水資源短缺的嚴峻形勢背道而馳。例如,東北某城市地鐵1號線的施工降水預計持續兩年,總計約24億t水需從地下抽出,相當于該市所有湖泊的存水量。除降水回用率不高導致地下水資源浪費嚴重外,如此大的降水量,其排入市政管網或城市內河會增加排水系統的負荷,對城市水量平衡構成威脅。
3環境影響控制及管理建議
圍繞上述主要環境問題,為進一步改善地鐵施工影響范圍內的居民環境質量,從環境管理角度,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做好地鐵施工的環境控制及管理。
嚴格管控地鐵施工時間,尤其是環境敏感區段的施工,避免因趕工期而犧牲工程周圍居民的環境質量。優化施工輔助豎井的數量和位置,一方面,要加強施工設計方案審查力度,改進施工工藝,采用較為先進的施工方法,減少輔助豎井的數量;另一方面,要合理選擇施工輔助豎井的位置,盡量遠離噪聲敏感建筑。此外,要采用環境影響小的施工工藝,穿越居民區、文教區等環境敏感區時,應盡量采用盾構法、全斷面巖石掘進機、懸臂掘進機等非爆破施工法。遇到地質條件較差、必須采取爆破法施工時,首先,應優先采用靜態爆破法等無振動、無噪音的新型爆破施工技術。例如,深圳地鐵2號線東延線安托山站至僑香站區間,輔助施工豎井采用靜態爆破法,在2 500 mm×3 000 mm雨水箱涵附近成功地對中、微風化花崗巖進行了開挖施工[2]。其次,可通過控制炸藥量、采取微差爆破法等技術減小爆破影響,禁止為趕工期在環境敏感區域路段采取大劑量爆破施工行為。環評單位可參照《爆破安全規程》(GB 6722)評價爆破振動對建筑物結構振動的影響,并提出裝藥量的指導性意見。
一是加大地鐵基坑地下水回灌技術、冷凍法等先進技術方法的研究及應用推廣。上海軌道交通漢中路樞紐13號線車站基坑采用了地下水回灌技術[3],將因施工開采抽出的地下承壓水回灌到原地層,確保了位于中心城區的漢中路站周邊地表水位零降落、地面零沉降。漢中路站地下水抽水、回灌施工持續穩定進行,共回灌地下水1.6萬t,占抽水總量的42%,達到沉降防控的設計標準,剩余58%未回灌的地下水則在地鐵工程中循環利用,或作為沖刷水用于工地揚塵控制、周邊環境清潔等。廣州地鐵2號線越秀公園站采用冷凍法施工,在基坑外側形成一道冷凍墻,封堵基坑周圍的地下水,防止在施工過程中的水土流失,確保周邊建筑物安全[4]。二是在居民區、文教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等環境敏感區施工時,做好基坑支護及基坑圍護止水,做到地鐵周邊地下水位少降落、地面少沉降。三是在地下水資源豐富、含水層厚度較大的區域建立地下水動態監測網,及時跟蹤掌握地下水水位、水量的最新情況,特別是對于多條地鐵同時施工的情形,掌握各地鐵施工降水所引起的疊加影響。四是設置地面沉降變形觀測點,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發生較大沉降時及時采取應對措施。五是對于地鐵穿越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路段,應優先選用機械施工法,必要時采取冷凍法、鋼圍堰法等輔助工法,減少施工對地下水的污染風險。
加強立法工作,建立隧道施工降水控制及回用機制,特別是對于我國西北、華北等水資源緊缺區域,應加大立法層面的頂層設計。隧道施工時按照“以堵為主,限量排放”的原則,進行水質水量監測監控,嚴格控制地下水降水量;將地鐵施工降水回用要求納入地方政府制定的水資源保護法規,并由地方政府指定監管部門,建立施工降水回用的管理機制;制定操作性強的施工降水回用實施細則,將施工降水回用納入各市水資源綜合規劃,各地根據區域用水的實際情況確定合理的施工降水回用要求,明確回用率指標,綜合利用水資源;建立和完善施工降水回用設施的運營監管,設立具有健全職能的監管機構,保障回用水質;加大施工降水回用的宣傳力度,提高設計方和施工方的環保節能意識。
盡快確立環境監理的法律地位,出臺環境監理管理規定,將環境監理納入工程體系統籌考慮,并提高環境監理準入門檻和監理人員的專業素養;開展施工期環境監理工作,按照環評及批復的要求指導現場施工,加強環境保護措施落實的監督管理,定期向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報告工程的重要進度節點及環境保護措施落實情況;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將施工期噪聲和振動控制、施工降水控制和回用情況作為檢查和驗收的重點;對于施工期發生的環保投訴,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及時調查并予以解決;建設單位應聯合監理單位分析施工爆破、施工降水控制和回用設施、措施及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總結分析并提出改善方案。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黃家祥, 張曉春. 城市地鐵工程的地下水問題分析[J]. 地下工程, 2007(1): 54- 56.
[2]張振, 郭偉. 靜態爆破法在深圳地鐵施工中的應用[J]. 現代隧道技術, 2012(2): 110- 113.
[3]上海廣聯建設發展有限公司. 地鐵基坑地下水回灌技術首次運用取得圓滿成功[EB/OL]. (2013- 03- 22) [2014- 04- 14]. http://www.shgljs.com/news- 1- 1.aspx?Class_id=406.
[4]李繼宏. 冷凍法在廣州地鐵基坑施工中的應用[J]. 隧道建設, 2002, 22(2): 40- 42.
Majo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Pollution Control
for Subway Construction
ZHOU Peng, SONG Lu, DU Yun-hui
(Apprais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 & Engineering,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ijing 100012, China)
Abstract:At presen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ubway construction,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during its construction period i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which should be paid enough attention to. In general, thos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clude prominent vibration and noise, severe hydroge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lack of groundwater protection, low recycling rate of construction precipitation, severe waste of water resource etc.. In order to mitigate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the subway construction, the paper raised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the subway construction time should be strictly controlled; the tunneling excavation blasting technology should be optimized;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should be promoted; reuse of construction precipita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 should be enhanced.
Key words:subway; construction period; environmental problem; control; management
作者簡介:周鵬(1983—),男,湖北荊州人,工程師,碩士,主要從事環境影響評估工作,E-mail: zhoupeng@acee.org.cn
收稿日期:2014-04-14
中圖分類號:X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444(2015)01-0041-03
DOI:10.14068/j.ceia.2015.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