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滄山,王培欽,胡依波
(西南林業大學,昆明 650224)
當前教育事業改革發展幾個問題的思考
劉滄山,王培欽,胡依波
(西南林業大學,昆明650224)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標志著中國新一輪改革的開始。作為改革的重要內容,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至關重要、責任重大。教育改革要從實際出發,切忌一刀切;要發揮政府的引領作用,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要突出深化招生考試制度改革這一重點,逐步消除高考指揮棒導致的應試教育的怪象,從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青少年一代全面發展。
教育事業;改革發展;思考
[DOI]10.3969∕j.issn.1672-2345.2015.03.020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1〕(以下簡稱《決定》),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重要戰略部署。改革的內容涉及方方面面,其中教育改革是一個重要的內容,我們要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用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講話精神及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來指導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
新中國成立60多年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在黨的正確領導下,中國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2〕,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過艱苦的努力,基本掃除了青少年文盲,基本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全國各族兒童、少年享有了接受教育的權利,高中階段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幼兒教育、特殊教育等各級各類教育取得了長足進步,高等教育跨入了大眾化的階段。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為改革開放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和智力支撐。可以說,教育事業發展的功不可沒,這是各級黨委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是黨的教育方針正確指引的結果,也是一代又一代人民教師、教育工作者辛勤努力的結果。
然而,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教育事業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許多困難和不足:教育事業發展的體制和機制還有待完善;教育發展不均衡;人才培養質量不高;縣域中等職業教育發展不理想;立德樹人、以德為先的意識不夠強;教育發展的結構不盡合理;學生的創新能力及實踐動手能力不強;學生體質總體下降問題依然十分嚴重;各級各類學校學生人文素養、審美能力不高等等。我們既要充分肯定成績,又要正視困難和問題,這樣才是客觀的,才符合辯證法。
面對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應該怎么辦?唯一的辦法就是深化改革,加快發展。袁貴仁部長在2014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繼往開來,全黨全社會關心支持教育改革發展,我國人才培養機制、考試招生制度、現代學校制度、辦學體制、管理體制等多方面改革都在朝著縱深推進。我國教育快速發展,從人口大國轉變成人才資源大國,正在向人力資源強國進舉,這完全得益于持續深化的教育改革所深入的活力動力”〔3〕。改革才有動力,改革才有活力,只有深化改革才能破解教育事業發展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同樣,面對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乃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宏偉目標,必須依靠教育來培養一批又一批又好又多的人才,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經濟,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現代化。因此,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教育事業的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是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精髓,是我們黨的傳家寶〔4〕。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充分證明,什么時候堅持了這一思想路線,黨的事業就興旺發達,什么時候背離了這一思想路線,黨的事業就要遭受挫折。
要深化教育領域的綜合改革,首先要明確改革的目的、目標和思路。目標不明、思路不清,改革很難成功。教育改革的目的是推進教育事業的科學發展,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標是加快人才的培養,就是按照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就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培養一批又一批合格的建設者、可靠的接班人〔5〕。正如袁貴仁部長所指出的,“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不僅是破除制約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促進教育體系自身完善,而且要與黨的各項事業制度改革相互配合、協同攻關,為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兩個百年’目標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貢獻”〔3〕。
教育改革是必須的,勢在必行,要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搞好頂層設計。《決定》中教育改革發展的部分已經提出了許多要求,各地應該結合自己的實際制定具體的改革措施,要把改革創新精神同科學求是態度相結合,扎實推進,以求實效。
教育改革的具體方案一定要實事求是,堅持從實際出發,決不可一刀切。內地與邊疆,城市與農村,漢族地區與少數民族地區,發達地區與貧困地區情況千差萬別,改革的目標是一致的,但改革的方法、路徑卻不能完全一樣。比如當年抓農村中小學集中辦學方向是正確的,但一些地方不從實際出發亂下達指標,違背了“以集中辦學為方向,該減則減,該增則增”的原則,導致一些邊疆民族地區及高寒山區“兩基”工作出現了反彈,適齡兒童、少年入學率、鞏固率下降、文盲率上升。這樣的教訓太深刻了。
那么應該如何推進教育改革呢?首先,各級政府教育部門及學校要認真學習領會中央的精神,提高對教育改革的認識,增強緊迫感及責任意識。其次,要在中央改革政策大框架下,結合實際制定具體的改革方案及規劃,一縣一策、一鄉一策、一校一策,方案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萬萬不可一刀切。
“坐地日行八萬里”,世間萬物都在運動,也充滿矛盾,運動是絕對的,矛盾也是絕對的。改革就是要化解矛盾,破解難題。在眾多的矛盾和困難之中,要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問題,改革才能成功,才有成效,這即所謂的牽住了牛鼻子。
那么教育改革所面臨的主要矛盾和困難是什么呢?主要矛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對人才的需求及廣大人民群眾對教育事業的期盼與落后的辦學條件及人才培養質量不高的矛盾。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很多,較為主要的有: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及思想品德教育有待加強及改進,必須牢固樹立立德樹人、以德為先的育人意識,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重要特征;二是教師的綜合素質有待提高,包括師德、師風、學識水平及教學能力都需要不斷提升;三是學生的創新能力及實踐動手能力有待提高,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高分低能的現象比較突出;四是學生的體育教育、藝術教育、人文教育有待加強,同樣是受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的體質下降,人文素養、藝術素質及審美能力低是一個突出的問題;五是招生考試制度急需改革,尤其是高考這個指揮棒,促使應試教育亂象頻頻,影響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以上這些問題及困難都很突出,都需要深化改革而予以完善和加強,最最重要而急迫的是高考制度的改革。
中國的高考,可以稱為當今世界第一考。從1978年恢復高考以來,為改革開放的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選拔發揮了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隨著經濟社會包括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高考制度的弊端越來越顯現,但是始終找不到一種方法來代替高考,也就是說,取消高考是不可能的。唯一的辦法是改革高考制度。《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試相對分離,學生考試多次選擇、學校依法自主招生、專業機構組織實施、政府宏觀管理、社會參與和監督的運行機制,從根本上解決一考定終身的弊端”〔1〕。“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1〕。根據中央的《決定》精神,國務院制定了《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6〕明確了改革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總體目標、主要任務和措施,教育部還啟動了高考綜合改革的試點,明確了包括多次考試、減少考試、減少考試科目、不分文理、外語考試向社會化過度、改進錄取方式、規范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等舉措。顯然這些改革舉措是十分正確的,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高度重視,這樣的改革將促進教育事業的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回歸教育的本真本源。
然而,高考制度的改革還須深化,因為這些改革措施仍然沒有解決應試教育指揮棒的要害問題。應該如何解決普通高中由于片面追求高考升學率而導致應試教育的種種不正常現象,最好的辦法就是把高考與普通高中學業教育相脫離。即普通高中的高三畢業班,元旦前完成學業,完成畢業考試,學生離開中學,此時普通高中完成了自己的培養任務。高中畢業生走向社會,要么參加社會實踐,要么在家復習準備高考,普通高中不準以任何借口舉辦任何形式的補習班。每年4月份高考報名,高中畢業生作為一個社會青年到當地教育部門的招生考試院報名,然后參加不同形式的高考,這些高中畢業生是否報名參加高考,考哪一類高校,被哪一所大學錄取,與其原來所畢業的普通高中無關。只有這樣才能折斷高考這根指揮棒,才能阻斷應試教育帶來的種種不正常現象,也才能為各級各類學校的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茁壯成才奠定基礎,使中國教育走上全面素質教育的正常軌道。
教育是有規律的,把握教育規律,遵循教育規律,按教育規律辦事,是教育領導者和教育工作者應該不斷探索的重要課題。在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過程中,始終要堅持以政府為主導,以教師為主體。以政府為主導就是要明確各級政府負責抓好教育改革發展的責任,原則上高等教育以中央政府及省級政府為主,其他教育以州市縣區政府為主;就是要政府發揮宏觀指導、頂層設計規劃的重要作用;就是要加大政府對教育的投入,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就是要加強政府對下級政府及各級學校的督導工作。這樣來確保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大方向。
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必須以教師為主體,充分地依靠教師,發揮教師的積極作用,沒有教師積極參與和支持的教育改革是不會成功的。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職業是太陽底下最神圣的職業。教師之所以偉大,就因為他是育人的人〔7〕。同時,教師職業也是一個很特殊的職業,在傳授知識、傳承文明、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教師的工作是個體作業,也就是說,教師的師德師風、工作責任感、事業心以及學識水平、教育水平直接影響著人才培養的質量。所以任何一所學校都必須切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想盡一切辦法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一個明智的有水平的教育管理者及校長,一定是會尊重教師、善待教師、關愛教師,為教師學習、工作、生活創造各種可能的條件的。
總之,改革的號角已經吹響,改革的浪潮勢不可擋,改革才有動力,改革才有活力,不改革是沒有前途的。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講話精神,認真學習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認真研究教育改革的科學性、可行性、創新性,認真謀劃教育改革的方法、內容及途徑,明確目標,突出重點,分類指導,力求實效。用辛勤的汗水及智慧迎接中國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的又一個春天的到來。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培養更好更多的有用之才而奮斗。
〔1〕新華網.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EB∕OL〕.(2013-11-15)〔2014-07-28〕.http:∕finance. ifeng.com∕a∕20131115∕11093995_0.shtml.
〔2〕任中夏.試論建設世界一流的民族大學〔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30(1):17-24.
〔3〕袁貴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加快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2014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中國教育報,2014-02-13(1).
〔4〕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12-11-14)〔2014-07-28〕.http:∕www.chunbao.gov.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24&id=10835.
〔5〕新華社.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N〕.人民日報,2010-07-30(13).
〔6〕國務院.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國發〔2014〕35號〔EB∕OL〕.(2014-09-03)〔2014-09-27〕.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8∕201409∕174543.html.
〔7〕劉滄山.對云南教育改革與發展中幾個問題的思考〔J〕.大理學院學報,2005,4(6):19-24.
(責任編輯楊朝霞)
Reflections of the Problems i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Current Education
Liu Cangshan,Wang Peiqin,Hu Yibo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Kunming 650224,China)
Decision of the CCCPC on Some Major Issues Concerning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the Reform which was promulgated at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Central Committee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marks the official launch of the new round of reform in China.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ew round of reform,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undertakes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for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form.Reform on educ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reality and sweeping approach should be avoided.In the education reform,the government should play the leading role,fully mobilizing the creativity and enthusiasm of the teachers at all levels.Meanwhile,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highlight the reform on college student enrollment and examination systems and gradually eliminate the irrational phenomenon of exam-oriented education resulted from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nd finally promote comprehensive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aiming at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he younger generation.
education;reform and development;reflections
G521
A
1672-2345(2015)03-0097-04
2014-09-26
2014-10-17
劉滄山,教授,主要從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