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士忠
(海河水利委員會引灤工程管理局,河北遷西 064309)
2015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三屆“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八屆“中國水周”。聯合國確定2015年“世界水日”的宣傳主題是“水與可持續發展”;我國紀念2015年“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活動的宣傳主題為“節約水資源,保障水安全”。在2015年的全國水利廳局長會議上,陳雷部長提出了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和李克強總理重要講話精神,著力構建國家水安全保障體系的新時期治水思路,以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為抓手,加強“三條紅線”落實監督。
近年來,引灤工程管理局(以下簡稱引灤局)在水行政執法、水資源保護等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為津、唐兩市的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群眾飲水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然而,隨著上游以及水庫周邊地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工農業及城市生活污染物排放加劇,特別是潘家口、大黑汀水庫(以下簡稱潘大水庫)網箱養魚的無序發展,使得灤河干流及潘大水庫的水質逐年下降,已嚴重影響了引灤供水安全。因此,加強引灤水資源保護已經刻不容緩。
按照中央決策部署和水利部、海委黨組提出的關于推進水利改革發展的各項要求,引灤局結合實際,提出了以水利部黨組新時期治水思路為引領,以保障水源地供水安全為根本,以優化水資源配置新格局為支撐的工作思路。
為合理利用和優化配置引灤水資源,保證津、唐兩市人民的飲水安全,引灤局按照水利部、海委黨組的統一部署,開展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
近年來,引灤局先后開展了潘大水庫水質管理規劃、潘大水庫水資源保護規劃、潘大水源地保護規劃以及潘大水庫城市飲用水安全保障規劃的編制工作。2007年,潘家口—大黑汀水庫水源地被水利部列為“全國城市飲用水源地保護名錄(第一批)”。目前納入《全國城市飲用水安全保障規劃》的“潘大水庫水源地綜合治理項目”已列為海委重點水利工程建設項目,開展了相應的前期準備工作。此外,灤河水系綜合治理也已進入了正在實施的國土資源整治項目的試點。
為加大引灤水資源質量的監測力度,在上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已建成實驗室常規檢測、水質自動監測、水污染應急移動監測相結合的水質監測體系,實現了實時掌握水源地及入庫干支流的水質狀況,能夠為引灤水資源的保護工作提供數據支撐。
近兩年來,引灤局先后承擔了水利部重大政策研究項目“潘大水庫管理辦法”“潘大水庫水源地保護管理辦法”,積極探討水源地管理與保護的立法研究,推進依法保護和管理引灤水資源。同時,還積極與地方有關部門協商、協調,開展水源地保護區劃定、水源地保護等項工作。
加強水源地應急機制建設,建立了由水源地管理部門與地方政府部門相結合的上下游聯合應急機制,出臺了《海委引灤局應對突發性水污染應急預案》,并開展應急演練,積極應對突發水污染事件的應急處置,保證人民群眾的飲水安全。近年來,引灤局曾多次處置了潘大水庫大面積網箱養魚死魚事件和灤河干流氨氮污染事件。
近年來,引灤局先后開展了水源地潛在污染源地排查、網箱養魚調查與污染評估、水源地安全達標建設、海河流域潘大水庫富營養化防治對策研究、北方水庫藍藻爆發閾值研究等水資源保護研究工作,為引灤水資源保護決策提供了依據。
潘大水庫是津、唐兩市的重要飲用水源地,雖已列入全國城市飲用水源地保護名錄,但是由于沒有一部具有針對性法律法規來規范,引灤水資源管理與保護工作艱難而滯后。潘大水庫水源地至今未劃保護區,是影響引灤水資源保護的關鍵。為加大引灤水源地保護、確保供水安全,在已經開展的《潘大水庫水源地保護管理辦法》前期研究的基礎上,將保護引灤水源地的專項法規納入部委的立法規劃,盡快實現潘大水庫水源地的依法管理與保護。
水源地保護工作是一項繁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涉及社會經濟、意識形態等方面,只靠一個水利工程管理單位來完成是無法實現的。因此,要在推進專項立法工作的同時,研究成立引灤水源地保護聯合機構的可行性,探索建立水資源管理與保護新機制,在現有的國家法律法規的框架內,實現引灤水資源的管理與保護。
隨著潘大水庫網箱養魚的快速發展,它已成為該區域主要的污染來源。據水質監測數據統計,網箱養魚產生的污染已占該區域總污染負荷的50%以上。所以,按照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盡快取締潘大水庫內網箱養魚,遏制水資源污染趨勢勢在必行。要積極爭取國家、部委以及地方政府的支持,盡快劃定引灤水源地的保護區;要積極協助地方政府搞好取消網箱養魚后庫區移民的生活出路;要全面落實《全國城市飲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規劃》《灤河水系國土資源整治試點方案》的各項工程措施,抓緊實施潘大水庫綜合治理工程,從更高層次切斷引灤水源地污染來源。
2015年是實施水利發展“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為“十三五”水利發展奠定基礎的關鍵一年。引灤局要按照上級的要求,在新常態下,更好地發揮水利工程在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支柱性作用,更加重視水資源管理與保護,更好地發揮引灤水資源在推動津、唐地區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為灤河下游地區和津、唐兩市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堅實的防洪、供水、生態保障,也為引灤事業的發展迎來新的戰略機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