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淑梅 河北省永清縣畜牧獸醫局 065600
現代中醫學理論證明,許多中草藥都含有豐富的有機酸、生物堿和糖類等營養成分,將這些營養成分提煉出來,制成中草藥制劑應用到豬病防治中,可以激活豬體內的免疫細胞,增強免疫力,抵抗細菌和病毒侵蝕,在豬病防治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植物的根、莖、葉、皮、花和果實等是中草藥的主要組成部分,其功效多樣,包括免疫作用、抗病毒作用和營養作用等。一種中草藥可以同時具備多種功效和多項調節作用,而且具有許多優點。首先,中草藥的資源比較豐富,取材和使用方便,能夠快速應用到豬病防治中。其次,中草藥的成本較低,大部分中草藥的價格遠低于西藥,并且不需要復雜的生產設備與技術就可以運用到豬病防治中。再次,中草藥的毒性與殘留性較弱,其天然活性成分較多,經過科學合理的配比,可以長期用于豬病防治中,有利于生豬的成長。最后,沒有抗藥性。中草藥天然綠色,不含抗生素與化學成分,應用到豬病防治中不影響人們對豬肉的食用,保證食品安全。
(1)中草藥對豬傳染性疾病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在防治豬傳染病中使用中草藥,能夠提升豬的免疫力。免疫抑制指的是豬體內受單一致病因素或多種致病因素的影響,其體內的免疫系統受到影響或損害,從而導致豬在短時期內免疫力下降或免疫功能紊亂的現象,該種病癥在豬傳染病中的誘發率較高。因此,在防治這類病癥時,養豬場可以運用中藥為主、西藥為輔的中醫藥結合防治措施,從而保證豬能夠健康生長。
(2)中草藥對母豬產后缺乳病具有治療功效。母豬在生產后經常會出現缺乳現象,這種缺乳癥主要發生在初產母豬與大齡母豬中。仔豬的健康成長及營養來源主要是母豬的乳汁,所以母豬一旦出現缺乳,就會嚴重影響仔豬的健康成長與發育,并且嚴重的還會引發仔豬生病或死亡。在防治豬病產后缺乳癥中,合理使用中草藥具有良好效果。乳汁由母豬體內的氣血精微轉化而成,而氣血又需要依賴其體內的精微物質轉化。因此,如果母豬出現氣血虛弱或營養不良,就極易患上缺乳癥。而中草藥具有調理氣血、改善脾胃和活血化瘀等作用,在母豬的懷孕期,母豬食物中可以添加適當的中草藥,疏通母豬的氣血與乳絡,從而防治其缺乳癥的發生。
(3)中草藥對保育仔豬具有抗腹瀉作用。保育仔豬的生長停滯與腹瀉是影響其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飼養難點。仔豬斷奶后,應激因素與生長環境的改變,極易引起仔豬的免疫能力下降,從而導致部分有害微生物在仔豬腸內大量繁殖而引發腹瀉。如果使用中草藥進行預防或治療,效果較為顯著。在保育仔豬的飼料中合理添加黃柏、甘草、大青葉、連翹和黃芪等消食化瘀的中草藥,能夠有效提升仔豬的免疫力,并且還具有抗菌促生長的效果。其中黃柏與甘草具有強健脾胃、消食止痢和緩急止痛的作用,大青葉與連翹具有保健和抗菌效果,黃芪中的維生素、糖分和皂甙則能夠改善血液循環。
(4)中草藥對生豬抗應激具有良好效果。應激主要指的是豬受到體內外非特異的有害因子刺激,如轉群與運輸、飼料突然停止、生長環境改變和嚴重饑餓等因素的影響,導致豬身上多發的非特異性反應。較弱的應激反應一般對豬的生長沒有顯著的影響,但是比較強的應激反應可能會導致豬在正常生長過程中出現發育遲緩、繁殖困難和生產性能下降等癥狀,更嚴重的應激反應可能會導致大批生豬嚴重生病或死亡,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可以使用黃芪或甘草等中草藥預防。黃芪不僅能夠改善豬的血液循環,還具有安神作用,能夠有效調節中樞神經的興奮性。而甘草的藥性屬于涼性和寒性,能夠一定程度上減緩豬的心率,減少豬尿中腎上腺素的排量,從而降低其交感腎上腺神經的興奮性。
總之,中草藥作為我國傳統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防治豬病的效果十分顯著,在我國獸醫學上具有重要臨床價值。在豬病防治中使用中草藥,需要注意各種中草藥的藥性、用量和使用方式,這樣其療效才能得以更好地發揮。
[1]張秀芳.當前豬病防治的一些誤區[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3,07:60-62.
[2]趙信.中草藥作用機理及在豬病防治中的應用[J].養殖技術顧問,2012,07:210.
[3]王大海.中草藥與微生態制劑對仔豬腸炎和增重的試驗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