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楠
(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7)
女性網絡穿越小說研究述評
李雅楠
(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江蘇 南京210097)
本文嘗試全面介紹女性網絡穿越小說的發展現狀,就其定義進行重新界定,闡明產生原因和發展沿革,關注其其研究現狀,并提出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穿越小說網絡文學女性
“女性網絡穿越小說”是近些年類型化寫作潮流中較為突出的一支,借助互聯網大潮,它在近十年間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它是指以時空穿梭為核心情節,女性主人公通過某種獨特的方式穿越到另一時空后展開一系列的愛恨糾葛和自我成長,一般在都會獲得大圓滿的解決。這類小說不僅僅體現了媒介賦予文學的全新活力,它更是反映了一定時期女性的生存情況。對于其展開考察,有助于我們了解新媒介所承載的文學類型的獨特發展趨勢和時代性內蘊。
“小說類型是一組具有一定歷史,形成一定規模,通常呈現出較為獨特的審美風貌并能產生某種相對穩定的閱讀期待和審美反應的小說集合體;在一定的小說系統中,它一方面包含了對自身某種傳統的認同,也包含了對其他作品集合體相異性的確認?!贝┰叫≌f經歷近十年的發展歷程,它早已不是一些研究者口中那吐一口冷氣就能吹散的 “穿越小說熱”或“穿越小說潮流”,在近十年的發展歷程中它從萌芽到完備,建立了自身的敘事成規,其內涵不斷深化,并且出現了多種發展中的子類型,也出現了一批能夠被讀者所承認的典范性作品。
在研究中將穿越小說的脈流追溯到中國的唐傳奇或《桃花源記》①的做法難免有民族主義色彩,而認定國外工業時代的小說為穿越小說之源頭更是對于小說類型發展的誤解。對于穿越小說的類型源頭的考察不可避免的便要重返90年代,新類型的產生和舊類型生命力的衰竭有關,對于90年代類型小說的發展狀況進行考察,穿越小說的身份便有了多重模糊性。不管研究者對于《秦俑》和《交錯時光的愛戀》多大的源頭性的肯定②,這兩部作品自發表至今其類型都是言情小說,而另一部常常被確認為穿越源頭的作品則是《尋秦記》,作者黃易是傳統武俠小說的新代表,他一直致力于將新元素注入武俠小說中,讓其煥發全新生機。其中科幻色彩和歷史元素的運用是當時武俠小說發展的一個全新思路。這一思路的來源是中國歷史小說這一類別發展的結果,同一時期主流文學中新歷史主義的書寫熱潮正在生發,作家開始進行家族史和地方史的書寫?!睹鞒切┦聝骸返纫幌盗凶髌返膭撟鲝团d了講史演義體,借此一代人找到了歷史和現實的結合處,而穿越則提供了另一種歷史敘事的可能性,即“將別人的故事變為敘事者本人的故事”③,穿越歷史不僅僅“人人有責”④,并且人人有機會。借此穿越小說在小說類型建設方面兩處開花,一方面它為歷史小說注入新活力,家國、征戰、鐵血為主題的架空歷史小說讓“宅男”⑤成為歷史中心,并且給予了玄幻、仙俠等多個類別以新的活力,而穿越元素和言情小說相結合生發了當前的“穿越小說熱”。中國的言情小說在80年代以來煥發生機,被解禁的愛情成為了個體解放的一面旗幟,瓊瑤為代表的“愛情至上”和“純情”的愛情小說,而之后席絹等另一代言情小說家筆下的“大女人”和“個性女人”一改瓊瑤派柔弱女主角的形象,失愛成為女性贏得自我的最佳途徑,女性擺脫了“被看”的地位,“開始將男性身體當做消費和窺視的對象”⑥,這體現了女性主體性的不斷增強。而穿越的思路和言情小說背后女性心理需求恰好契合,女性通過穿越,以現代人的姿態和古人戀愛,古代的障礙被女主用現代經驗一一化解,女性主體地位的至高在最初的“清穿”小說中可見一斑。雖然這種開“金手指”的方式出于“爽”的類型化寫作訴求,但是其中女主人公的主體地位是否真的增強,這一點非常可疑。在最初的穿越小說中,女主人公以“穿越”來確立自己穿越后的主導地位,而在之后的“重生文”⑦中則以死來實現這一主導地位的確立,穿越的偶然和突發、重生的艱難和不可靠實質上間接指明虛高的女性主導地位的不可能性。
穿越小說展露頭角是金子《夢回大清》一書的創作,此書最初于2004年在晉江文學網站上發布。晉江文學網是2002年由一批女性愛好者集體建立,2003年開始開展原創作品的出版的活動,至此晉江開始將其線上創作和線下出版連成一片,而《夢回大清》的走紅就是晉江文學第一批商業運作下的產物。而這本書也奠定了一段時間內“清穿”的霸主地位。期間,穿越小說的勢頭愈發的強盛,這和以起點中文網為代表的一批網站開啟“簽約寫手”運營模式相關,全版權運營的策略不但使得這一時期的網站數量增多,相應地,對于穿越小說來說,這一熱賣的類型成為諸多后來者效仿的對象,而運營商長鏈條的版權經營使得穿越小說遍地開花,其出版、影視劇改變等活動愈發頻繁,穿越劇成為一時的風潮。這便有了2007年,作家出版社斥資100萬簽約穿越小說“四大奇書”的行為,《木槿花西月錦繡》《迷途》《末世朱顏》《鸞:我的前半生,我的后半生》只是這一階段穿越小說繁榮的一角。
“四大奇書”究其類型依舊是以“清穿”為主,而“清穿”的特色則是男女主角較為固定,其中人物主要是康熙和“數字軍團”⑧,故事往往圍繞九龍奪嫡展開。這一固定模式后期顯得很僵化以及失去新鮮感,而“清穿”之外的去往其他朝代的穿越也是遵循著女主以現代經驗周旋于當權者之間,愛情和權利的拉鋸戰是主要情節,而“要美人還是要江山”依舊是男主角和女主角之間的主要矛盾。穿越小說類型發展的原因一方面和自身敘事套路失色相關,另一方面,男頻中種田文的出現為穿越小說提供全新思路。種田文的出現也顯示出大歷史書寫的退潮,許多讀者留言抱怨看厭了宮廷的勾心斗角,而田園和家庭日常圖景的描述帶來清新之風味,也顯示了歷史書寫的深入,這一點類似于主流文學創作中由革命歷史敘事向地方志和家族史挖掘的轉變?!镀椒驳那宕┤兆印芬粫詫τ谏弦浑A段“清穿流”的反叛姿態出現,展示了穿越的另一種聲音。《庶女攻略》等書籍的創作則是重振了《金瓶梅》為代表的世情小說的潮流,它在書寫之初就展現了豐富的人物群像和廣闊的社會圖景,而描寫也力求細膩,一改上一階段的粗糙和戲謔。《穿越市井田園》等書籍將讀者目光引向鄉村生活,相反,在這類小說中作者不再追求歷史之真,朝堂之遠的設定使得朝代更迭和外部變化遠離了人物成長,上一代的饑餓創傷通過大篇幅美食描述展現,而古老而靜止的鄉村途徑的構建很容易讓人想起五四時期,以魯迅和蕭紅為代表的一大批作家筆下開掘出的中國鄉村。
“重生小說”在鄉村牧歌之后發展起來,種田文的產生只是對于之前大歷史敘事的背反和延伸,而重生小說則是另一個思路?!爸厣边@一情節設置成為這一類小說的關鍵,它決定了這不是一次簡單的穿越,一個人重活一次和從原生地到異域本身就是兩種不同的敘述?!爸厣弊陨矶嘀氐膬群沟眠@類小說的面貌獨特。在大多數的閱讀站點的分類中,重生小說的搜索關鍵詞是“重生復仇”,復仇主題決定了穿越小說由最初的由外部世界和內部經驗碰撞來獲得新鮮感,轉向對于穿越者自我心理歷程的探索,穿越小說實現了由外向內的轉變,而重生情節的設定給予了讀者更多的選擇,它實質上實現了對于“宮廷”“市井”“田園”的囊括,包含了之上兩類主題。在復仇小說發展后期,穿越的影子越來越淡化,穿越的形式由最初借助“物”的謹慎描述到之后顯示出一種隨意性,穿越實際上形成了一種元敘事,穿越被重生取代之后,離去——歸來的模式進一步取代了重生,穿越小說似乎到了最后回到了武俠的“奇遇”模式,而這種“奇遇”并不愉快,它必須經歷生死之痛,使得主人公積累足夠的經驗和仇恨來實現復仇的華美一擊。
穿越小說作為一個主流類型,它在成熟和發展中還伴隨著多個子類型的生成。其中女尊文和耽美文等在這一時期就深受穿越小說的影響,呈現出獨特的風貌。
對于穿越小說的批評和研究與其生成和發展的過程有著密切的關系,當下對于其批評的成果如下:
第一類,以穿越小說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上進行搜索,其中共有相關研究文章380余篇幅,年份為自2008年至今。學界對于網絡文學的發展研究自90年代末便已經展開,以中南大學歐陽友權教授為代表的研究團隊成立于1999年,其中《網絡文學論綱》等書籍有著重大的影響力,而廈門大學黃鳴奮教授則是執著于超文本和數字文學的研究??梢哉f學界于2008年之前,對于網絡文學的研究很少,而僅有的研究都是集中于對網絡文學的 “網絡性”寫作苗頭一面,這也和網絡文學在國外的研究相關。然而2008年后,中國的類型化創作成為網絡文學的主流,對于當時類型小說的主力軍——穿越小說的研究也就此展開。
2008年,最早的穿越小說研究文章《亦史亦幻至情至性——評網絡盛行的穿越小說》一文發表,它是對于網絡穿越小說的解說式點評,對于穿越小說的介紹大于研究。直至2010年,這種概論式研究一直是穿越小說研究的主體。
2011年之后,學界對于穿越小說的研究開始深入,這和當前網絡研究的重心轉移有關。“超文本”的創作現象在中國的罕見、類型小說的繁榮促生了批評家無法言說當下網絡文學的焦慮,一些學者開始提出從正在生長的中國網絡文學中尋找網絡性,排除國外研究的影響,而開始關注和言說當前正在發展中的網絡文學。這一時期穿越小說中的作者身份、敘事模式、讀者心理都被研究者所關注,而穿越小說在這一時期往往被一起納入歷史架空小說中進行研究,而研究者時?;煜行院团源┰叫≌f的區別,以男性穿越小說或女性穿越小說概括整個穿越小說的發展面貌。
2012年及以后,穿越劇現象被學界給予關注。其中子類女尊小說的發展在 《網絡女尊小說初論》一文中得到了描述,而相應地,較為冷門的耽美小說和新發展出的類型種田文也被研究者所關注,《新世情小說的復興——淺談種田文的走紅》一文解釋了這類變化。這一年北大學生崔宰溶發表了 《藝術界與異托邦——對于中國網絡文學研究的一些看法》一文,在這片文章中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建議,他特別指出中國當前的網絡文學具有自己的特色,已經形成了獨特的“藝術界”,有著自主運營的模式,他贊同北大邵燕君副教授對于網絡文學的看法,抨擊了學界關注非中國所有的“超文本”現象,而忽視網絡之上類型寫作的繁榮。正如邵燕君自己所說,中國網絡文學的文學性要從網絡性中生長出來,而對于類型小說的關注更多的是致力于尋找全新文學系統的萌芽的努力。這篇文章類似于他為博士論文所作的序言,而在他的博士論文中,他提出了如何解決當前中國網絡文學研究困境的方法。
第二類為學位論文,現有專門以網絡穿越小說為研究對象的碩博論文80篇,其中研究文章的數量自2007年以來一直增多。對于穿越小說的研究最初出現在 《《玫瑰的故事——中國現當代女性小說中的言情書寫》一文中,作者將其列為言情小說潮流中的一類來進行闡釋,這樣的歸類固然重要,但是網絡穿越小說其本身的獨特敘事未被揭示出來。之后的研究克服了對于網絡穿越小說概述式的研究,而是從網絡文化和穿越小說關系、穿越小說中的女性心理、穿越小說的大眾接受等多個角度進行研究,研究涵蓋了敘事學和外部的文化研究。
第三類為出版的專著。目前出版的以網絡穿越小說為主題的研究專著只有《網絡穿越小說概論》一本。這本書對于穿越小說進行了全面闡述的嘗試,在穿越小說本體部分的論述中,作者嘗試從穿越小說的界定、發展、類型和特質方面進行闡述,并嘗試發掘其作為網絡文學的網絡性所在。在之后,作者通過審美、女性書寫和后現代意識的角度對于網絡小說進行闡述,發掘其更為深層的文化意義。這本書的特色和誤區并存,雖然作者進行了對于網絡穿越小說相關問題建設性的闡述,但是最為關鍵的,作者依舊是以審美等傳統文學視角打量網絡文學的發展,文中雖有嘗試找出網絡性,然而“交互式文本”“多媒體文本呈現”等描述卻有硬套超文本理論的嫌疑,而這樣受到傳統文學評判標準影響的研究未能產生基于網絡文學的批評標準。
基于以上對于網絡穿越小說相關研究的梳理,當前網絡穿越小說研究中存在以下問題:
1.定義的模糊。雖然許多學者都進行了網絡穿越小說定義的嘗試,但是在定義中往往以“穿越”作為界別的核心,而忽視穿越后的故事,以“愛恨情仇”等詞語來簡單概述穿越小說的內容。隨著穿越小說的類型發展,舊的定義必須被不斷更正,借此來容納更多新類型。
2.分類的誤區。在對于穿越小說進行研究時,存在類型劃分意識的缺乏,基于印象進行的類別劃分時常受到網站劃分的影響,而重生文、清水文、種田文、女尊文等類型之間存在類型的交叉,情況錯綜復雜,基于這樣類型劃分開展的闡述和研究必然會走近誤區。而穿越小說中的男向和女向的兩個基本界別被自定義時就忽略,男性穿越小說和女性穿越小說的類型特征有很大差異,很多研究者傾向于在研究中模糊差異,或者將女性穿越小說作為男性穿越小說的子類型附帶敘述。
3.網絡性闡述的僵化。對于網絡穿越小說的闡述和研究逃不開對于網絡文學這一事物的整體概觀?!熬W絡文學的概念中心不在于文學而在于網絡,不是文學不重要,而是網絡文學時代的文學性要從網絡性中生長出來”⑨。當前網絡文學研究中的網絡性闡述極少,西方理論和傳統文學批評力量的強大⑩使得網絡文學研究的關注點集中于文學性和虛無縹緲的“超文本”理論上,而缺乏對于中國網絡文學的介入式和參與式批評。批評家和研究者一邊期待媒介革新為中國文學帶來新的生機,另一方面又忽略這種可能性的挖掘,著力于以舊傳統評價網絡文學。
4.建立網絡文學批評體系意識的缺乏。就當前的網絡文學批評來看,還是以傳統批評的視角為主進行網絡穿越小說的相關研究。不管是審美研究還是經典性考察,這些視角最后給予網絡小說的都是負面的評價。2008年網絡文學十年盤點中,評委李敬澤表示“我不會用網絡或非網絡的標準去評選,而會用類型化的標準衡量。比如譯本穿越小說,在這個類型中也有寫的好的與寫的不好的。但我肯定不會用《戰爭與和平》的標準衡量網絡小說,那很愚蠢?!?“網絡和非網絡”的標準必須被建立,網絡文學中“網絡”的內涵正是當前批評中所要進行的重要工作,而基于類型標準進行的批評則是目前網絡文學批評體系中最為缺乏的。
注釋:
①劉迪.“異托邦”的想象[D].華東師范大學,2013.
②在一般穿越小說溯源論文中,都將這兩部作品以及在《尋秦記》作為穿越小說的源頭.
③許道軍.千秋家國夢:中國現代歷史小說類型研究.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2121頁.
④同③.
⑤“宅男”最初的定義即從御宅族的連用法而來。御宅族的定義為單指熱衷于次文化的人,但現在大部分的人使用宅男或宅女這個字眼,一般而言是指不善與人相處,或是整天待在家,生活圈只有自己,使用上大多還是為貶意。http://baike.haosou.com/doc/3033987-3198840.html.
⑥孔慶東.街前街后盡瓊瑤——論當代港臺言情小說[J].學術界,2010,(1).
⑦重生小說是網絡小說中的一種熱門題材,描寫主人公保存記憶回到若干年前重新過一遍自己的人生的小說.
⑧“數字軍團”就是針對清朝阿哥們的稱呼,大多出現于穿越小說中。由于清穿小說常出現九龍奪嫡的情節,主要圍繞大阿哥、太子、三阿哥、四阿哥、八阿哥、九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十七阿哥展開,網友戲稱為數字軍團.
⑨邵燕君.網絡文學的“網絡性”與“經典性”[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1).
⑩崔宰溶.藝術界與異托邦——對中國網絡文學研究的一些看法[J].南方文壇,2012,(3).
?《傳統文學盤點網絡文學網絡寫手擔心評委會偏頗》http://cpxsxk.com/message/544.html.
[1]歐陽友權.網絡文學發展史:漢語網絡文學調查紀實.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8.
[2]歐陽友權.網絡文學五年普查:2009-2013.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
[3]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
[4]郭名華,趙玲.穿越時空編織現代女性白日夢——穿越小說的女性心理癥候分析 [J].萍鄉高等??茖W校學報,2008,(5).
[5]陶春軍.“穿越小說”《夢回大清》的歷史想象與心理補償[J].名作欣賞,2009,(5).
[6]許哲敏.穿越劇流行背后的文化癥候探析[J].電視研究,2011,(11).
[7]陳海燕.亦史亦幻至情至性——評網絡盛行的“穿越”小說[J].當代文壇,2008,(3).
[8]吳心怡.穿越小說的基本模式與特點[J].文藝爭鳴,2009,(2).
[9]許苗苗.網絡小說:類型化現狀及成因[J].文藝評論,2009,(5).
[10]李婧.網絡穿越小說的審美特色[J].小說評論,2009,(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