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瑋
(南京師范大學 文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7)
淺析《顏氏家訓》中的為官之道
黃瑋
(南京師范大學 文學院,江蘇 南京210097)
魏晉南北朝時期顏之推的《顏氏家訓》第一次全面、系統、完整地論述了仕宦家訓的主要內容、意義和方法,在中國家訓史中堪稱經典之作。其中的為官之道內容十分豐富,本文結合文本,分別從人生之道、技能之道、處世之道、以及修身之道四個方面詳細闡釋其內容及意義,從而體現其對中國文化的重要影響。
《顏氏家訓》顏之推為官之道
南北朝時期著名思想家顏之推,生于亂世,播遷南北,歷經坎坷,一生共經歷了四個朝代。顏氏作為當時的名門望族,為了將自己一生的經驗和心得傳繼后世,教導訓誡后世子孫,從北齊武平三年(572)起至去世,顏之推花費了近二十年時間著成《顏氏家訓》一書。全書共有七卷,二十篇。分別是序致第一、教子第二、兄弟第三、后娶第四、治家第五、風操第六、慕賢第七、勉學第八、文章第九、名實第十、涉務第十一、省事第十二、止足第十三、誡兵第十四、養心第十五、歸心第十六、書證第十七、音辭第十八、雜藝第十九、終制第二十。《顏氏家訓》第一次全面、系統、完整地教導子孫如何讀書治學、經世致用、為官從政等,直接開后世“家訓”的先河,是我國古代家庭教育理論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清人王鉞在其《讀書叢殘》中說:“北齊黃門顏之推《家訓》二十篇,篇篇藥石,言言龜鑒,凡為人子弟者,當家置一冊,奉為明訓,不獨顏氏。”
《顏氏家訓》中涉及修生、治家、為學、文學等諸多思想,本文主要探討其中的為官之道,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內容:
顏氏家族以儒傳家,顏之推自小便接受儒家傳統教育,儒家思想對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儒學本是一門經世之學,儒家極其關心社會,積極參與政治。在仕途上,顏之推自己堅持并教育后人要謹守“君子當守道崇德,蓄價待時”①的入仕之路,這種入仕思想正是儒家所謂“君子遵道而行”,“君子依乎中庸”思想的現實反映和表露。在他看來,君子應該堅守正道,增強自身修養,蓄養身價名望,等待合適的機會,而不應當為了追求榮華富貴而違背道德。“須求趨競,不顧羞慚,比較材能,斟量功伐,厲色揚聲,東怨西怒;或有劫持宰相瑕疵,而獲酬謝,或有諠聒時人視聽,求見發遣;以此得官,謂為才力,何異盜食致飽,竊衣取溫哉!”②同時他列舉了三種人:一種人不顧羞恥地主動奔走索求,和別人比較才能功績,整天怨聲載道;二種人以宰相的短處相要挾,以獲得官位;三種人在世人面前嘩眾取寵擾亂視聽,以求早日被遣派官職。顏之推認為這三種人即使獲得官位,也是有失道德的,就像偷吃別人的東西,偷穿別人的衣服,是不足掛齒的。在顏之推看來一個人的時運若是來到,即使不去爭取也是可以得到的,“不知時運之來,不求亦至也。”③
同時,為官者應當謙虛自抑,不可驕奢淫逸,從而可以減少禍患。《顏氏家訓·止足》篇中:“仕宦稱泰,不過處在中品,前望五十人,后顧五十人,足以免恥辱,無傾危也。高此者,便當罷謝,偃仰私庭。”④顏之推強調中品位置的官位是比較穩妥的,可以避免恥辱,又不容易傾覆。他自己也是一直銘記先祖靖侯的教誨,為官十分謹慎:“汝家書生門戶,世無富貴;自今仕宦不可過二千石。”⑤顏之推所強調的為官者要“守法度”的思想,實質反映的是一種不偏不倚、不虛不實、不遠不近、不諂不疏的中庸之態。顏之推不僅將儒家思想加入家訓之中,自己的一言一行也是照其而為的。
顏之推十九歲步入仕途,其一生嘗盡各種心酸苦難,多年來顛沛流離,對于民生疾苦更是有著深刻的體悟。在《顏氏家訓·涉務》篇中,顏之推首先提出為官者貴在能夠做一些有益于人民的事情,不能只會高談闊論,無事研習琴書,這樣只會虛耗君主給他的俸祿官位。“士君子之處世,貴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談虛論,左琴右書,以費人君祿位也。”⑥作者還嚴厲批評了當時一些文官,“保俸祿之資,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勞役之勤,故難可以應世經務也。”⑦
同篇,顏之推提出自古民以食為天,沒有糧食,人民就無法生存,所以為官者更要重視農業勞動,親自參加農業耕作,從而體驗務農的艱辛,體會百姓的疾苦。“古人欲知稼穡之艱難,斯蓋貴谷務本之道也。夫食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耕種之,茠鉏之,刈獲之,載積之,打拂之,簸揚之,凡幾涉手,而入倉廩,安可輕農事而貴末業哉?”⑧與此同時,作者從反面舉例說明江南朝廷的官員忽視農業,從不參與農業生產,實在可悲呀!在為官之道上,他始終教導子孫要奉行“民本”思想,貴谷重農,體察民情,這樣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顏之推生活在一個特殊的歷史時代,這是一個政治黑暗混亂的朝代。國家分裂,戰亂頻繁,改朝換代風波迭起,社會秩序急劇動蕩,社會矛盾日益加深。生活在這樣動蕩的社會中,人們經常感到生死無常,因此人的個體生存價值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顏之推在《顏氏家訓·省事》篇曰:“諫諍之徒,以正人君之失爾,必在得言之地,當盡匡贊之規,不容茍免偷安,垂頭塞耳;至于就養有方,思不出位,干非其任,斯則罪人。”⑨此言意為處在諫諍之位的官員,是負責糾正君主過失的,必須在該說話的時候,盡到匡正輔佐的責任,不能茍且偷安,或假裝不知。同時侍奉君主也要講求一定方法,考慮問題時不要超出自己的職責范圍。正如:“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⑩這種自守求安的思想,也是為使子孫在亂世中求得自保,免遭災禍。
此外,作者在《顏氏家訓·涉務》列舉了當時國家任用的六類官員:“一則朝廷之臣,取其鑒達治體,經綸博雅;二則文史之臣,取其著述憲章,不忘前古;三則軍旅之臣,取其斷決有謀,強干習事;四則藩屏之臣,取其明練風俗,清白愛民;五則使命之臣,取其識變從宜,不辱君命;六則興造之臣,取其程功節費,開略有術。”?他指出每個人總是有長處和短處,只要這些官員對各種工作都通曉大意,并能做好其中一個方面就可以無愧了。“但當皆曉指趣,能守一職,便無愧耳。”?顏之推向后世子孫灌輸的這種明哲保身的處世哲學,一方面可以避開政治漩渦,免受災禍,另一方面又可以積累一定社會財富,避免因國家滅亡而無以聊生。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很多人當官從政之后,往往忙于政務應酬而忽視了學習。作為儒家思想的遵從者和踐行者,顏之推首先強烈要求子孫多讀書,勤學習,這自然是要實現一種“學而優則仕”的人生價值觀。學習的目的在于開發心智,提高認識,從而指導自己的行動,即“開心明目,利于行耳。”?為官者亦如此,作者提出師法古人,“未知事君者,欲其觀古人之守職無侵,見危授命,不忘誠諫,以利社稷,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素驕奢者,欲其觀古人之恭儉節用,卑以自牧,禮為教本,敬者身基,瞿然自失,斂容抑志也;”?通過學習,可以知道如何堅守職責,如何忠心勸誡,如何節約克制,從而更好地約束自我,悉心從政。
其次,為官者在學習時也并非要面面俱到,主要專注自己政務方面的學習,“但知承上接下,積財聚谷,便云我能為相;不知敬鬼事神,移風易俗,調節陰陽,薦舉賢圣之至也。但知私財不入,公事夙辦,便云我能治民;不知誠己刑物,執轡如組,反風滅火,化鴟為鳳之術也。”?例如宰相就不僅僅會秉承旨意、統領百官、為國儲糧積財,同時也要知道如何侍奉鬼神、移風易俗、調節陰陽、舉薦賢能等,其他地方官亦如此。總而言之,學習是為官之基、為官之途,是為官者健康成長、提高素質、增強本領的必由之路。
《顏氏家訓》一書在歷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社會價值,其中的為官之道更是對中國文化產生了重要影響,主要體現在:
(一)為如何從政提供了豐富的思想養料,培養了一批秉公執法、清正廉潔的治國人才。
顏之推為人正派,廉潔自律,其豐富全面的為官之道影響并帶動了當時及后代各級官員。為官者既然得到了國家和人民的信賴,擔任了公職,就應該多花一些時間在人民身上,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關心人民疾苦,了解人民的所想所需,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同時為官者應當多花一些時間在學習上面,以身作則,提高個人修養,嚴格按照法律規章辦事,不放縱,不越軌,杜絕任何利用職權發財的邪念和惡念,做一個真正為民著想、奉公廉潔的官員。只有這樣,才能使吏治進一步清明,社會進一步安定,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
(二)傳播了以儒學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文化,推動了文化與教育的發展。
在魏晉南北朝這個動蕩不安的年代里,儒學傳統思想受到了玄學、道教、佛教的沖擊,其獨尊地位發生了變化。當時官方的儒學教育幾乎空白,而民間儒學傳習卻愈演愈烈,主要體現在家訓作品中。《顏氏家訓》中的“應世經務”“中庸保身”“修身勉學”等充分體現了儒家傳統思想,儒家思想不僅影響了士大夫的行為,更滲透到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家訓使得儒家思想得到了廣泛傳播和拓展,也為儒學在此后的再次繁榮奠定了基礎。
總而言之,自古“家”“國”緊密聯系,不可分割,家訓的作用不僅僅有利于個人的成長、家庭的建設,對于一個國家的發展更會產生巨大影響。《顏氏家訓》中的為官之道,最具價值的是其告誡子孫后代為官時保持自己的人格尊嚴,不要為了高官厚祿而不擇手段地到處經營。但作為封建時代文人訓誡子孫的家訓,我們也不可避免地看出其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其中濃重的明哲保身、全身免禍的思想。其實保全自身本沒有什么錯,但也要權衡失去原則的利弊得失。如果凡事都庸俗地奉行明哲保身,成為一個“事不關已高高掛起”的自私者,最終并不一定能真正保全自身。所以為官者應當果斷選擇應有的行為,勇于承擔責任,善于趨安避危,從而保全自己。
注釋:
①②③顏之推,撰.王利器集解.顏氏家訓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307.
④顏之推,撰.王利器集解.顏氏家訓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319.
⑤⑩顏之推,撰.王利器集解.顏氏家訓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316.
⑥顏之推,撰.王利器集解.顏氏家訓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290.
⑦顏之推,撰.王利器集解.顏氏家訓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292.
⑧顏之推,撰.王利器集解.顏氏家訓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297.
⑨顏之推,撰.王利器集解.顏氏家訓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306.
?顏之推,撰.王利器集解.顏氏家訓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290-291.
?顏之推,撰.王利器集解.顏氏家訓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291.
??顏之推,撰.王利器集解.顏氏家訓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160.
?顏之推,撰.王利器集解.顏氏家訓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157.
[1]顏之推,撰.王利器集解.顏氏家訓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王仲犖.魏晉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3]徐少錦,等.中國家訓史.陜西人民出版社,2003.
[4]秦元.顏之推研究.齊魯書社,2012.
[5]卓志鋒.顏之推思想研究.山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6]洪衛中.顏之推的中庸處世理念論述——以《顏氏家訓》為中心.東北師大學報,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