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艷(遼河油田興隆臺采油廠,遼寧盤錦 124010)
開發末期油氣田氣藏整體開發方法研究
沈玉艷(遼河油田興隆臺采油廠,遼寧盤錦 124010)
針對開發后期存在的諸多問題,采取綜合應用多種技術措施,以提高氣藏整體開發水平。
加強地質基礎資料的研究,特別是淺層氣的研究,采用先進測井技術,對原水、干層、未解釋層進行重新認識,尋找新的天然氣產能接替區帶。
以研究剩余氣分布規律為突破點,利用側鉆、大修、調補層,加大更新井部署等手段實現油氣田整體高效開發。
大力開展開發對策研究,逐步形成比較成熟的氣藏工程配套技術方法,全面提升區塊的開發效益。
氣藏;開發后期;剩余氣;淺層氣
興隆臺采油廠是遼河油田分公司天然氣的重點產、供區,所轄氣藏在遼河斷陷的東部凹陷和西部凹陷均有分布,北起歐利坨,南至榮興屯,西起雙東,東至紅星,遍布于熱河臺、于樓、黃金帶、興隆臺、大洼等10個油田和2個區塊,縱向上有7套含油氣層系,自下而上分布于太古界、中生界、下第三系沙三段、沙一段、東營組、上第三系館陶組、明化鎮組。由于儲層的沉積、發育等地質條件各不相同,氣藏類型眾多,油、氣、水關系錯綜復雜,造成興采各油氣田的開發現狀及效果存在著極大的差異。
2.1 后備資源不足,剩余可采儲量減少,儲量接替難度大
隨著油氣田勘探開發程度的加深,一方面,興采所屬油氣田都進入油氣開采的中后期,老區產量遞減加快;另一方面,新區勘探沒有大的突破,缺乏整裝富集儲量的發現,天然氣資源接替緊張。
2.2 剩余氣層少、厚度薄,泄壓層比例較大,開發難度增大
天然氣剩余可采儲量逐年減少,致使油氣穩產基礎越來越薄弱。近幾年由于天然氣采氣速度加快,致使各油氣田剩余氣層數量迅速減少,主力氣層都已動用,剩余氣層多為單層、薄層,且動用情況較為復雜,目前氣井平均單井剩余氣層厚度僅為解釋氣層厚度的4.9%,多數氣井已采至d組氣層(1500米以上),經過多年的深入挖潛,可調層的余地日益減少,能夠動用的氣層越來越薄,且主要分布在正常生產的油、氣、水井中。剩余氣層中普遍泄壓動用,壓力系數平均為0.3-0.5,而70%-80%剩余氣層已嚴重泄壓無法調層射孔生產,導致天然氣開發難度越來越大。
2.3 出水、出砂氣井日益增多,嚴重影響正常生產
經過多年的開發,氣藏開采層位逐漸由沙一各層組上調到東營組,而東營組砂體成巖作用差,膠結疏松,生產過程中容易出砂。氣井普遍存在出砂現象,致使一些氣井因出砂嚴重而報廢。
2.4 老井生產時間較長,井下工況復雜
有很多老井已生產數十年,經過多次作業,加之其他因素影響等,很多井存在井下落物、套管變形、錯斷甚至擠灰管柱固結井中等情況。
近幾年通過利用PNN等測井新技術,尋找新儲層;加強氣藏動態分析,利用側鉆、大修、打更新井等手段挖潛取得良好效果;對出水、出砂井運用排水采氣、防砂排砂等新型采氣工藝技術延長單井穩產時間;全面開發剩余氣資源,使天然氣整體開發水平得到了明顯提高。
3.1 加強更新井部署,有效彌補遞減
隨著油氣田的長時間開發,部分生產井套管因出現套變、錯斷等各種問題不能再利用,導致開發井網不再完善。同時,由于城區建設需要,使部分位于城區內的氣井因地面原因被迫封井,導致剩余氣無法開采,造成井網不完善形成井間剩余氣,這種情況在處于城區的興隆臺油田比較常見。針對這種情況,合理部署更新井,可以取得滿意效果。
3.2 采用氣藏工程配套技術,提升區塊的開發效果
一是立足現有實用技術,進一步完善形成配套技術系列,二是盡快形成穩產技術,實現氣田的持續發展;三是積極探索低壓、含水、出砂氣藏有效開發技術,全面提升區塊開發效益。
3.3 加強淺層疏松砂巖邊水氣藏合理開采方法研究,提高氣井單井產量
由于淺層氣藏具有高滲透和膠結疏松的特點,放大氣嘴可獲得高產,但易造成出砂、砂埋而影響氣井正常生產。針對出砂層位提高氣層射孔厚度和跨度,進行長井段多層合采,限制壓差生產,謹慎放大壓差。
3.4 開展射孔層位優化組合研究,確保油氣田高效開發
興采氣藏的主要特點是氣層多、氣水關系復雜(邊界各異)、儲集層容易出砂。射孔層位優化組合研究的思路是在氣藏構造研究、氣砂體評價、試采分析等基礎上,制定適合于各油氣田開發層系、開發層組和射孔單元的劃分標準,提出氣井射孔層位優化組合方法,礦場應用結果表明,優化射孔技術取得了較好的開發效果。
3.5 推廣油套分采工藝技術
油套分采是目前較為成熟的提高單井產量技術,且不影響套管資料求取。通過油套分采作業,減少層間干擾、發揮了氣層生產潛力,滿足冬季峰值供氣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冬季調峰取得了主動。每年通過合理控制油井套壓回收套管氣300× 104m3左右。
4.1 對水干層、未解釋層,進行重新認識,特別是淺層氣的開發和利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后備資源不足的矛盾。
4.2 以氣藏研究為基礎,搞清剩余氣分布,加強“三老”資料的復查,綜合利用多種措施手段挖掘潛力,使儲量資源得以更充分有效的利用。
4.3 研究配套工藝措施,從氣層保護出發調整工藝參數,保證工藝制度合理有效,提高氣井產能。
4.4 老區氣藏開發井網不完善,可結合氣藏采出狀況等,多利用停產、報廢井打側鉆或更新井挖潛。
4.5 綜合油氣藏開發管理的應用,有效提高主力氣藏的最終采收率,提高天然氣整體開發水平。
[1]鄧隆武等.油氣資源評價技術.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9.9.
[2]鐘孚勛.氣藏工程.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1.2.
[3]李海平.氣藏動態分析實例.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1.4.
[4]吳錫令.生產測井原理.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