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潔(中國石油青海油田公司格爾木社區管理中心, 青海 格爾木 816000)
企業主導型社區是在“先生產后生活”的歷史背景下伴隨企業發展壯大而逐步配套完善和發展起來的,由企業自主建設、自主管理的社區。企業主導型社區居民為企業職工家屬,企業主導社區創建安全社區有相對的優勢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本文主要探討石油企業主導型安全社區建設的途徑。
(1)石油企業主導型安全社區建設現狀 ①石油企業主導型安全社區建設優勢。石油企業主導型安全社區建設是以保障居民安全和健康為目的,以提高居民安全意識和防范能力為重點,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屬地管理、綜合治理”方針,遵循“資源整合、全員參與、持續改進”原則,形成以社區安全部門統一協調,社區各單位配合落實,各駐礦單位、廣大居民共同參與的多元組織網絡架構。石油企業主導型社區基礎建設、配套設施等均由企業自主建設,社區及周邊資源(學校、醫院等)均屬企業原有、現有或自主引入的服務單位,為安全社區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便于安全社區建設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②石油企業主導型社區存在的問題。石油企業主導型社區建成時間早,社會依托性不夠,水、電、氣、暖均由企業自行供應,有鍋爐、天然氣、供配電等生產服務設施及幼兒園、學校、醫院等場所,安全風險大;油田社區居民安全意識不強,認為社區不像生產區那樣有嚴重的安全威脅,電、氣、暖、網絡私拉亂接現象比較普遍,存在大量安全隱患;社區周邊治安情況較為復雜,社區治安受外部環境影響較大,社區外來出租戶逐漸增多,人員結構日趨復雜,社區綜合治安全壓力增大。
(2)石油企業主導型安全社區建設的必要性 石油企業主導型安全社區建設,首先對促進居民生產、生活環境改善,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和安全素質,促進可持續發展以及社會和諧穩定具有積極作用;其次可以大幅度降低各類事故傷害發生率,減少由事故傷害導致的直接經濟損失及間接經濟損失;再次可以使安全文化滲透到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在廣度、深度上對安全文化予以擴展延伸,使生產安全工作得到補充與加強。
(1)明確目標、建立機構 按照以人為本的思想,結合實際,明確安全社區建設目標,組織社區及各駐礦單位相關人員成立安全社區促進委員會,發揮促進委員會作用,大力推廣安全知識,提高社區居民安全意識和防范能力,強化社區功能,滿足事故傷害預防和社區發展的需要。
(2)強勢宣傳,建立機制 結合“安全生產月”、“節能周”、“119消防日”等主題活動,建立以社區居民為主體的安全宣傳和教育長效機制。利用職工活動場所、居委會、學校、樓道、綠地等宣傳陣地,通過懸掛橫幅、發放宣傳冊、張貼公告、制作宣傳欄、安全專項合理化建議征集、安全講座、知識競賽、演講、事故案例分析、安全座談會等方式, 深入開展安全社區建設宣傳工作,引導廣大居民積極參與。
建立居民自治組織參與社區安全管理,培養建立社區居民的自治組織或群眾協會,發揮這些組織團體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的功能,通過他們的宣傳引導,形成社區居民都來參與安全社區建設的良好氛圍,以“共享”促“共建”,形成人人參與社區安全管理的良好局面。
(3)辨識評價,調查分析 社區安全涉及千家萬戶,重點要害部位多,危險點源分散、可控性低。組織對社區安全環境狀況、生產、治安、交通、消防等進行專項問卷調查,通過召開居民座談會、開展真情服務大走訪調查等活動,收集居民安全需求;利用查閱事故與傷害檔案、梳理歷年安全檢查存在的問題,查找安全方面普遍及重點問題。動員居民參與圍繞社區交通、消防、家居、老年人、公共場所、集會活動、社會治安、防災減災、節能減排等方面開展的風險辨識和評價活動。
(4)制定社區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組織開展應急知識宣傳和普及活動,適時組織員工開展崗位應急處置應知應會培訓和居民應急知識培訓。強化有針對性和時效性的安全疏散和應急救援實戰演練,例如火災、食物中毒、自然災害、踩踏事故、緊急斷電等應急預案,動員社區全員參與,在演練中進一步提高全員安全意識、安全素質及應急能力。
(5)加強安全監督,預防與糾正措施到位 針對經常發生的各種傷害進行監測,立足實際,整合社區資源力量,建立完善工作體系,建立事故與傷害監測渠道。定期收集監測數據,做好監督工作,在加強自我監督的基礎上,接受上級部門及居民的監督。制定安全預防制度和措施,對事故與傷害監測數據進行統計、分類,分析造成事故與傷害的主要原因,及時調整各項安全促進措施,對社區各生產經營單位、公共場所和設施檢查中發現的事故隱患及問題,下發整改通知,及時跟蹤督促糾正;并研究制定預防措施,避免同類問題重復出現,做到事故隱患問題發現及時、整改及時、預防措施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