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振華(西安文理學院、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65)
轉型過程中校內化工實訓基地建設的思考
方振華(西安文理學院、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65)
校內化工實訓基地的建設是地方院校應用轉型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本文指出了校內化工實訓基地建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轉型過程中校內化工實訓基地建設的思路。
轉型;建設;實訓基地
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發展階段[1]。作為高等教育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的地方本科院校,承擔著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使命。校內化工實訓基地建設作為高校化學與化工類專業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地方院校應用轉型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實訓基地的實踐教學在培養應用性人才的過程中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與實踐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課堂理論教學和其它形式教學所不能替的[2]。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在應用轉型過程中必須積極探索和發掘校內化工實訓基地建設和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促進基地教學方式的改革與創新,完善校內化工實訓基地的建設與管理。西安文理學院作為一所新建的地方本科院校,正處在從注重數量、辦學規模的外延式向更加注重結構、教學質量的內涵式轉型,以及從追求學術型逐步向貼近應用型轉型,從封閉式辦學模式向開放式辦學模式轉型,努力實現“地方性、應用型、開放式”的辦學定位的重要轉型期。針對轉型發展的需要,本文結合我校校內化工實訓基地建設與管理現狀,提出了轉型過程中校內化工實訓基地建設的思路。
1.1 實訓設備
我校校內化工實訓基地主要包括一套化工生產反應系統和一套化工管路拆裝系統。化工生產反應系統以2套反應釜為主要核心設備,同時附屬配備了控溫、加料、系統控制等操作平臺,可完整的完成一個化工產品的生產過程;而化工管路拆裝系統主要以離心泵和儲水罐為核心,通過各種管子、管件和閥門的安裝和組合,形成不同的閉合管路。目前實訓基地的設備主要針對校內化工專業學生實訓教學使用,但可供學生訓練操作的設備數量及種類較少,由于學校大多采用集中實習實訓的方式,導致教學過程中實訓設備不足,實訓結束后又存在著設備浪費、閑置的現象,導致設備利用率較為低下。
1.2 人員隊伍
目前,我國高校大多都按照“學術型”模式在培養學生,實驗、實訓教學長期以來都被看成是對理論教學的補充[3],主要內容是開展理論知識驗證性活動,導致實驗技術人員和指導老師的整體水平和業務素質離雙師素質教師要求的具備扎實理論基礎和較強實踐能力與技術應用能力的標準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2.1 科學規劃
轉型過程中,學院在建設實訓基地時應始終堅持結合學校實際,以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提高校內實訓基地教學質量和水平、促進開放共享、提高使用效益為宗旨,按照資源共享、科學規劃、優化配置、完善管理、提高效益、確保安全的原則,在保持特色的同時,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加大轉型發展的改革力度,明確學院作為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應用型”院校的辦學定位。以培養目標為依據,圍繞地方化學、化工產業類型科學制定規劃,優化專業課程設置,加強實踐教學課程建設,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在加大資金投入的同時,按照科學合理、前瞻可行的原則配置實驗實訓設備,引進先進技術裝備,避免建設目標模糊,盲目購置設備,造成的設備浪費、閑置以及設備利用率低下等現象的發生,充分發揮校內實訓基地為實踐教學服務的功能,使之成為大學生與社會聯系的前站、中介和過渡。
2.2 真實創新、開放共享
在校內化工實訓基地的建設過程中,應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一個真實的、貼近生產管理一線的化工企業生產環境。學生在校內實訓基地里能夠完成基本的技能訓練、綜合技能訓練和相應的職業能力訓練。讓學生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按照未來專業崗位對基本技術、技能的要求進行系統、規范、實際的化工生產基本技能操作訓練,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在日常管理過程中,鼓勵學生參與相關科研課題活動,將實訓儀器設備和場地對全校師生免費實行全天候開放[4]和共享資源,為學生提供開展創新活動的載體和場所,還可以有償向社會企事業單位開放使用實驗儀器設備和場地進行相關的研究。也可以實行校企合作,共同參與建設,企業也可以安排技術人員到校內實訓基地開展培訓和學習,開展項目研究,并組織學生積極參與企業開展的項目工程,充分體驗實際工作環境,全面開發基地的教學、科研、生產和培訓等功能,實現實訓設備、工作崗位以及人力資源的開放與共享,提高儀器設備使用效率,避免資源浪費,提高投資效益。
2.3 優化師資
學校發展的關鍵在于教師,因此師資隊伍的建設是校內化工實訓基地建設和精細化管理的關鍵。實訓基地必須建立一個科學的、長遠的師資發展規劃,以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推動校內化工實訓基地的整體發展。化工實訓基地建設在應用轉型過程中,應鼓勵實驗技術人員和指導老師解放思想,積極參與,定期對教師進行有計劃地技能培訓,組織教師到工廠企業和有關業務部門深入學習,提高教師傳授基本專業知識和指導學生具體操作的實踐技能,加快“雙師型”教師的培養,逐步提高教師的實訓教育教學水平。要結合校內相關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的教學能力、教學特點進行合理的調配、轉崗,實現校內師資分配的內部最優化。同時,加強學校與企業的合作,聘請企業中經驗豐富的工程師來指導學生實訓,傳授實踐知識與寶貴經驗,提高整體教學效果和教學水平。
2.4 強化管理
校內化工實訓基地不同于傳統實驗室,傳統的實驗室管理方法和制度已不再適合基地的日常管理。為保證化工實訓基地安全、正常運行,提高工作效率,基地可吸收現代企業管理的先進經驗,模擬企業管理模式開展實訓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開展院級、班、組三級安全教育模式,引入并加強對校內化工實訓基地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教師和學生的各類安全管理知識的培訓,盡可能配備既有專業知識,又有實踐經驗,同時責任心強的人員來從事安全生產管理,加大針對實訓操作學生的安全操作技能培訓,要求學生在實際生產前了解所涉危險化學品的特性,明確生產過程中的危險環節,掌握應急處理措施,不斷樹立和強化學生的安全生產意識,培養學生實際操作和應急救助能力與逃生能力。在日常管理過程中,要不斷補充和完善實訓生產工藝的相關技術資料,及時編制所有生產環節中相應的操作規程與安全規程,并組織學生學習。對各批次生產產品的質量均要開展相應的質量管理工作,訓練學生開展從原料、生產環節到成品、儲存等環節的質量檢測工作,強化學生對品質管理的認識。對化工實訓場所的人員、機器、材料、方法等生產要素引入5S(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現場管理方法,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實現校企接軌與融合。
校內化工實訓基地的建設與發展,關系到院校培養適應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質量。我們應立足地方產業發展和院校自身實際,挖掘優勢,強化特色,完善校內化工實訓基地的建設和管理,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1]馬紅苗.高職院校目標管理機制構建研究[J].企業研究,2013,(12):183-184.
[2]秦麗梅,鄔依林,張渝榮.高校轉型過程中實驗室建設與管理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3,(42):15-16.
[3]李金波,馬普軍,安然,曹小紅.論轉型期新建本科院校如何進行實驗室建設[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17):94.
[4]柳峰,徐冬梅,劉瓊瓊,叢后羅.高職實訓基地的建設與發展[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28(2):178-180.
Reflection of intramural chemical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during transformation
Fang Zhenhua( College of Chemistry & Chemical Engineering, Xi'an University, Xi'an 710065, China )
The construction of intramural chemical training bas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application transformation of local academy. The problem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ntramural chemical training base was indicated. The idea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ntramural chemical training base during local academy transformation was lodged.
transform; construction; training b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