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東(阜新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遼寧 阜新 123000)
現階段,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十分嚴重的環境問題,生態環境的保護問題成為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一個重要要素,生態環境的破壞給人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不便,也會危害到人類的健康,嚴重違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因此,人們對環境保護工作日益重視,并將環境的監測作為環保工作的主要任務來抓,現階段對于我國環境保護工作而言,環境監測起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所謂生態環境監測指的是現階段一種有效的檢測方法,可以對環境情況進行實時的監控和分析,與此同時也可以促進人們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和認識,這種技術有利于人們根據現階段的環境現狀來采取相對應的治理措施。通常來講,我們所說的生態系統是指生態群落和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生態系統的形成需要很久才能達到外部與內部能量的平衡,生態系統作為生態環境監測過程中的主要對象,生態監測指的是運用物理、生物或者化學等方法對生態系統或者其中的生物或者微生物的狀況和變化的趨勢進行測定和觀察的方法。這個定義闡明了生態監測的對象、方法以及目的,為生態監測提供了基礎性的理論依據。
(1)生態環境監測中的具體類型 首先,宏觀生態監測。所謂宏觀生態監測指的是對大范圍的生態系統進行的有效監測,以整個區域作為監測整體,監測的整個過程會應用種類繁多的技術,比如遙感系統以及地理信息系統等。宏觀生態控制過程中主要通過圖像形式進行展示,通過專業圖片與自然底圖的詳細對比,進行合理的評價。
其次,微觀生態監測。所謂微觀生態監測指的是較小范圍內的檢測,主要研究生態因子對于人類活動造成的影響,對其進行觀察和監測。與宏觀生態監測不同,主要分為幾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污染性生態監測,主要針對農業生產中常用的農藥以及化工生產中排放的廢水進行監測。二是對于干擾性因素的監測。主要針對對于人類生活中對環境造成影響的情況進行分析和研究。三是治理性質的生態監測。主要對于生態環境恢復中設計的對象進行監測,以便可以采取相應的措施對其進行有效治理和控制。
(2)生態環境監測中的突出特點 對于生態環境的檢測最為突出的特點就是其綜合性。由于生態環境監測是涉及到很多不同學科的知識的一項工作,而且生態環境變化又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因此,生態環境即使得到了治理和改善,其調節與平衡也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才會看到效果,這就決定了生態環境監測這項工作的長期性,需要在檢測生態環境變化的基礎上來對當前的變化趨勢和發展形勢進行有效分析。由于生態環境監測其自身的復雜性,其檢測過程很容易受到人為因素以及環境因素的影響。由于生態監測的分散性,檢測過程在空間和時間上都有很長的跨度。檢測站有著很廣的分布,且距離較遠。
首先,所謂生態監測技術方法,指的是應用現代化的儀器和設備對生態系統其檢測對象進行判斷和分析,可以對收集來的數據做有效的分析對比,并根據分析結果制定出治理生態系統的方法。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提出適當的生態問題;二是,為檢測站選擇有利的位置;三是,確定合理的檢測周期。在檢測的整個過程中都需要對圖像以及檢測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
其次,生態環境檢測所運用的指標體系。體系的建立首先必須要有確定的原則,包括:一是代表性原則。即可以對生態系統其主要問題進行反映。二是敏感性。即選擇生態環境內部對外部環境的變化最為敏感的因素來當作監測指標。三是可操作性。即選擇具有自身特點的生態系統指標對其進行檢測。對于生態監測指標體系的設置,必須首先考慮不同的生態系統類型,選擇可以代表生態系統的基本狀況以及變化特征的要素作為監測指標。通常情況下,陸地生態系統中,可以選擇氣象、水文、土壤、動物、微生物或者植物作為主要監測要素。對于水文生態系統則可以選擇水質、水文、底質、浮游動物、游泳動物、浮游植物、微生物或者兩棲動物作為主要監測因素。必須要注重不同生態系統中需要根據實際特點選擇監測目標。
由于我國生態環境監測方面起步較晚,所以在技術和理論方面依然存在著很多的欠缺。隨著我國政府以及社會各界加強環保理念,重視對環境的治理,也對生態環境的檢測方面提供了很多的資金和科技投入,使生態環境的檢測在技術上得到了提高和發展?,F階段,為了使生態環境的檢測技術人員素養和知識能力方面可以有顯著的提高,國家定期組織生態監測系統的相關成員進行技術交流以及培訓講座,在經驗交流的過程中,探討行業內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各種相關問題。為了能夠讓生態環境監測系統的能力逐漸的得到提高,使其使用得到推廣,正在考慮建設基層檢測站以及專業檢測站,借以推廣在實踐中得到發展的成熟技術,以及試用合格的儀器?;鶎由鷳B環境的檢測,一定要適合當地的實際狀況,側重于重點問題的檢測,逐漸強化動態研究,積累檢測資料,并進行有計劃有步驟的拓展,擴大檢測范圍,拓寬檢測項目。
生態環境監測作為一項比環境監測要求更高的復雜性檢測系統,可以對環境質量在評價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治理方案,為環境監測提供了最終結果。借助生態環境規劃以及生態設計方案的方式可以為生態環境管理提供更深層次的服務和管理決策,借以實現生態環境監測追求的最終目的,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F階段,資源、人口與環境問題隨著經濟的發展變得日益嚴峻,因此,監測生態環境的質量已經不能單純的依靠物理、化學以及生物等收支表,必須得到廣大環境工作者的更大重視。
現代科學技術給生態環境的檢測帶來了進步和發展,對比之前的耗時長,經常出現數據錯誤的老舊檢測方法,我國已經通過加強國際間的溝通合作,通過吸取和借鑒國外的先進技術,總結以往的經驗和教訓,在生態環境的檢測過程中有了長足的進步。傳統的手段對于生態環境的檢測只能對一個部分進行監測,綜合性的整體監測結果必須要依靠新的技術,通過利用計算機連接航拍照片、遙感、衛星監測,將其有機結合,可以實現生態監測的網絡化。3S監測技術現在已經成為我國生態環境監測系統發展的一個主要趨勢,對比歐洲發達國家,我國在生態環境的檢測中雖然還存在著很多理論研究方面的落后,但是我們一定會迎難而上,不懼挑戰,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將生態環境監測工作做好。
相信通過加強研究,一定會取得更大的進步。另外,在生態環境監測過程中還存在著專業人才缺失,系統管理不完善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國的生態環境監測起到了不良的影響和制約作用。因此,我們還要下大力度去培養專業的生態環境監測人才,使其為生態環境監測的發展貢獻力量。還要確立統一的生態環境監測指標體系,從診斷性指標、一致性指標、預警指標這三個基礎類型出發,構建適合我國生態環境監測系統發展的獨特體系。
綜上,生態環境監測系統的研究和發展對于我國生態環境的保護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對于生態環境監測發展的分析有助于促進環保事業,使其保持可持續發展的平穩態勢。環境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搖籃,對于人類來說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為了社會健康有序的發展,為了給子孫后代提供賴以生存的良好環境,我們必須要提高對生態環境監測的重視,努力改善監測技術,培養相關技術人才,現階段,必須要為生態環境監測提供強有力的支持,確保其穩步發展。
[1]賴偉東.淺論生態環境監測及其在我國的發展[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16).
[2]趙家芬.對我國生態環境監測的思考[J].經營管理者,2013,(20).
[3]孫紅梅,李華,陳建業,張曉麗.路域生態環境監測研究綜述[J].交通標準化,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