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力予 王建華(甘肅省計量研究院, 甘肅 蘭州 730070)
近年來,北方地區進入冬季采暖期后,大量燃煤鍋爐使得污染物排放量劇增,加之逆溫、靜風等不利氣候條件,造成季節性大氣污染加重,成為困擾各級環保部門冬季治污的首要問題,各級政府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如用清潔能源天然氣代替煤炭,開展燃煤鍋爐天然氣改造工程,扎實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本文從分析計量技術機構近期對蘭州市天然氣鍋爐房安裝的可燃氣體報警器進行的抽樣檢測數據入手,結合這些設備普遍未經計量檢定這一現狀,分析了其進行有效計量監管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蘭州政府于2002年啟動燃煤鍋爐天然氣改造工程,減少煤炭燃燒對空氣污染,使飽受冬季大氣污染之苦的蘭州重現冬日藍天。按照天然氣鍋爐房施工設計要求,這些天然氣燃氣鍋爐房在投入運行時,均安裝有不同數量的可燃氣體檢測報警器。據初步調查統計,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天然氣鍋爐房300多戶,若每戶安裝的可燃氣體檢測報警器以4臺計,全市天然氣鍋爐房安裝的氣體報警器共計 1000多臺。
計量技術機構近期對全市33戶天然氣鍋爐房安裝的285臺可燃氣體報警器進行抽樣檢測,檢測結果堪憂。其中2006年以前安裝的氣體報警器由于內部傳感器均已失效,不合格率高達100%;2007~2010年以前安裝的許多氣體報警器由于內部傳感器多已失效,不合格率高達82.4%;2011~2012年以前安裝的氣體報警器由于內部傳感器部分已失效,不合格率高達59.8%;2012~2013年安裝的氣體報警器不合格率為30.2%。
(1)由于可燃氣體檢測報警器未列入1987年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強制檢定的工作計量器具目錄》中,雖然屬安全防護范疇,即使使用單位不進行周期檢定,職能部門也無法強制監督其進行周期檢定,造成有效監管缺失。
(2)由于氣體報警器多采用催化燃燒式傳感器,該類傳感器存在易老化 、數據漂移、易失準等問題,在正常使用情況下,其靈敏度每年自然下降10%~30%,其壽命約2~4年。如果可燃氣體報警器傳感器靈敏度下降,泄漏的氣體濃度達到爆炸下限而未能及時報警,就會產生爆炸的危險。因此,可燃氣體報警器必須每年定期進行檢定,校準其示值,以保證其性能和量值的準確可靠,從而發揮其預警功能。
(3)可燃氣體檢測報警器使用用戶不了解報警器的工作原理以及技術特性,對其管理力度不夠,可燃氣體報警器安裝后是否處于正常工作狀態無人問津;且使用單位從自身利益考慮, 不愿意出資進行周期檢定,難以保證可燃氣體檢測報警器的穩定正常運行, 給監管帶來極大困難。
(4)據抽檢結果推測,安裝使用了四年以上的可燃氣體報警器,由于內部傳感器多已失效,電器部分嚴重老化,大部分不合格。這些不合格的可燃氣體報警器形同虛設,根本不能發揮預警功能,且天然氣鍋爐房多分布于主城區人口密集地區,一旦發生天然氣泄露事故,后果將不堪設想,安全隱患很大。
在國務院最近發布的《計量發展規劃( 2013-2020年 )》中加強計量監督管理章節中明確提出,制定強制管理的計量器具目錄,強化貿易結算、安全防護 、醫療衛生 、環境監測、資源管理、司法鑒定、行政執法等重點領域計量器具監管。《中華人民共和國強制檢定的工作計量器具目錄》發布已20多年,隨著科學技術和經濟水平的發展,計量業務迅速發展,許多新的內容尤其涉及社會公共安全的問題,需要納入計量監管的范疇。可燃氣體報警器作為一種與人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安全設備,正日益受到廣泛的重視和應用,必須納入計量監管的范疇。
《計量法》規定強檢計量器具必須周期檢定,未經檢定或檢定不合格不得使用。在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強制檢定的工作計量器具目錄》尚未完成修訂的情況下, 需要地方政府依據計量工作實際發展需要,先行出臺相應的地方性強制檢定的工作計量器具目錄,以解決計量監管合法性問題, 真正發揮質量技術監督在經濟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計量技術機構要大力宣傳普及計量知識,讓使用用戶了解國家相應的法律法規,了解報警器的工作原理以及技術特性,強化對氣體報警器的管理力度;同時與計量監管部門積極配合,對天然氣燃氣鍋爐房安裝的氣體報警器進行周期檢定,努力促進氣體報警器檢定工作的周期化、規范化、制度化,切實保證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與國家財產安全,發揮計量科學的技術支撐和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