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 黃琛 余保海(長慶油田第七采油廠, 陜西 西安 710200)
M油田機抽井偏磨成因及治理
李俊 黃琛 余保海(長慶油田第七采油廠, 陜西 西安 710200)
由于鉆井歷史原因,M油田油井多具有一定井斜角和井下水平位移。油田含水率持續升高、桿管潤滑性變差、地層供液不足等因素,油田機抽井偏磨日益嚴重。通過優選機抽參數、使用桿管旋轉設備、抽油桿扶正器優選優化,M油田機抽井檢泵周期由治理前的158天延長至326天,油田開發經濟效益大大提高,為其他類似油田防偏磨治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借鑒。
井斜;桿管偏磨;扶正器;機抽參數;檢泵周期
無桿采油技術正飛速發展,但有桿采油井井數仍占據機采井的相當比例。由于高含水開發期地層供液不足、油田含水率高、采油設備設施陳舊等原因,油井桿管偏磨成為油井維護性作業的重要因素之一。M油田現有機抽井152口,2012年共發生檢泵作業87井次,單井平均檢泵周期僅為158天,其中因桿管偏磨原因導致的作業量為54井次占比高達62.1%。
為了提高油田開發經濟效益,延長檢泵周期,2013年起開展了油田機抽井偏磨集中治理工作。在調查研究國內其他油田先進偏磨治理方法的基礎上,深入剖析油田偏磨成因并采取了優選機抽配套參數、使用桿管旋轉設備、抽油桿扶正器優選優化等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治理效果。
(1)井斜因素 由于鉆井歷史原因,M油田152口油井中有斜井96口,平均最大全角變化率11.26°/25m、平均最大井斜角37°。使得桿管入井后受重力因素影響產生偏磨,同時井內管柱會發生彎曲、歪斜。正常生產時,抽油桿周期性上下往復運動,桿管之間摩擦而產生桿磨脫磨斷、油管磨漏脫,油井越斜偏磨現象越嚴重。
(2)桿柱受力彎曲 抽油桿柱上存在中和點,該點處受上下部力抵消為零。下沖程時中和點以下受壓力作用,壓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發生失穩彎曲,從而與油管接觸而發生偏磨。中和點位置越高,偏磨現象越嚴重。
(3)供液不足、含水升高 由于儲層低孔低滲,M油田大部分油井供液不足,2013年油田平均單井沉沒度僅80m,平均單井日產液8.5m3,含水率90.2%。由于供液不足,抽汲過程中抽油桿與油管之間的摩擦潤滑非常差。同時,由于油井含水上升,井筒內液體狀態為水包油型,桿、管接觸面無原油潤滑,且油田地層水礦化度高,更易對管桿產生嚴重的腐蝕。
(4)機采參數不合理 抽油機運行過程中,沖程、沖次、桿柱配比選擇合適時,可使抽油桿始終處于被拉伸狀態。當參數配置與地層供液能力不匹配時,抽油機則處于高負荷運行狀態,長沖程使得桿管之間發生偏磨的距離增加,大沖次使得單位時間內桿管發生偏磨的次數增加,也會加劇偏磨。
為改善M油田被動的勘探開發形勢,2013年起啟動了為期兩年的偏磨集中治理工作,從管桿受力分析入手,以底部固定加重、耐磨復合材料油管、桿管旋轉設備、抽油桿扶正器、機采參數優化等為具體治理手段。
(1)油管錨、加重管 為減緩油管因蠕動產生的彎曲變形,利用液壓錨定器或底部封隔器等將油管錨定在套管內壁上,從而可減少管桿之間偏磨問題的發生,同時對部分偏磨檢泵問題嚴重的油井增加泵下尾管。
(2)耐磨復合材料油管 對井斜角大、井下水平位移而導致的井,在油管內壁襯入耐磨耐腐、摩擦系數小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使得油管耐磨性能大大增強。在對油管起到保護作用的同時,也可減少對接箍的磨損,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延長油井檢泵周期。
(3)油管、抽油桿旋轉設備 不宜采用油管錨定的油井,可以在井口安裝旋轉防偏磨裝置,分油管旋轉和抽油桿旋轉兩種方式。實施此項工藝后,可周期性地改變桿管發生偏磨的位置,減少同一部位發生偏磨的頻次和強度,變單一方向偏磨為周向偏磨,從而延長管桿使用壽命。
(4)抽油桿扶正器 通過對抽油桿扶正器應用效果分析,認為尼龍扶正器易損易卡、耐磨接箍易將油管磨漏,調研引進了注塑式扶正器,該種扶正器耐磨耐腐,同一根抽油桿上可在接箍及本體處注塑多個扶正器,變接箍防偏磨為整體防偏磨,大大減小了發生偏磨的可能性。
(5)機采參數優化 加強偏磨井生產參數動態分析,對供液情況改善、動液面上升的偏磨井,實施換大泵、降沖次優化。對供液不足但沖次較高的油井,下調抽油機沖次。對沉沒度過大的偏磨井,進行上提泵掛。對偏磨非常嚴重而沒有較好治理方法的油井,改用電潛泵、無桿泵等進行生產。
截止2015年初,根據不同的偏磨類型、油井生產情況,M油田110口偏磨嚴重井均進行了有效治理。2013至2014年,共實施油管錨定8井次、耐磨復合材料油管35井次、油管抽油桿旋轉11井次、注塑式扶正器42井次,同時對所有偏磨檢泵油井配合機采參數優化。這些措施的實施,有效減緩了油田偏磨問題的發生,油田平均單井檢泵周期由2013年前的158天延長至2015年初統計的326天,減少偏磨檢泵井次42井次, 對其他類似油田的偏磨治理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1]白建梅,隋立新,高振濤,等.抽油機井防偏磨技術探討[J].石油鉆采工藝,2006,28(增):22-24.
[2]馬衛國,楊新冰,張利華,等.抽油桿管偏磨成因及解決措施研究綜述[J].石油礦場機械,2009,38(1):22-26.
[3]劉正華.歡喜嶺油田管桿偏磨特點及防治技術[J].鉆采工藝,2006,29(6):97-99.
李俊(1985- ),男,2008年畢業于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資源學院石油工程專業,主要從事井下作業質量及井控的監督及輔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