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速建
實施中國制造2025戰略是我國的必然選擇
文/黃速建
中國的制造業正面臨著第三次工業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是由于人工智能、數字制造和工業機器人等基礎技術的成熟和成本下降,以數字制造和智能制造為代表的現代制造技術對既有制造范式的改造以及基于現代制造技術的新型制造范式的出現,其核心特征是制造的數字化、智能化和網絡化。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技術基礎是生產制造快速成型、新材料復合化和納米化、生產系統數字化和智能化,相應的制造范式是個性化的數字制造和智能制造。第三次工業革命將帶來生產方式的轉變,從大規模生產轉向大規模定制、從剛性生產系統轉向可重構制造系統、從工廠生產轉向社會化生產。第三次工業革命也會帶來產業組織方式的變化和產業競爭優勢的重構。這次工業革命對中國制造業企業會帶來一定的沖擊,比如,要素成本低的優勢可能被加速削弱、新的經濟增長點接續不上、部分行業的國際投資回溯、新興產業競爭壓力增大等。
從競爭績效視角觀察,第三次工業革命對中國制造業企業競爭力的沖擊,不只是可能極大地削弱成本優勢,還在于一些國外制造業企業可能通過利用先進制造技術在維持“可接受成本”的基礎上,向市場提供更多的具有替代性、性價比更高的“藍海產品”,比如,快速響應市場需求,提供相比中國制造業企業的產品而言種類更豐富、功能更齊全、性能更穩定、使用更人性化、環境更友好的產品。第三次工業革命可能對中國產業升級和產業結構優化形成抑制。發達工業國家不僅可以通過發展工業機器人、高端數控機床、柔性制造系統等現代裝備制造業控制新型裝備制造業這一新的產業競爭戰略制高點,同時,還可以通過現代制造系統與服務業的深度融合,進一步強化發達國家在高端服務業形成的領先優勢。
面對企業發展條件、發展環境的變化,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面對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浪潮,面對中國制造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效率下降、核心技術缺乏、產能過剩等諸多問題,我們的企業必須進行轉型升級,實施中國制造2025。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提法是對工業發展狀況、趨勢與前景的描述,而“中國制造2025”是中國對新的國際競爭環境的回應,是針對中國制造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系列深層次問題提出的、推動制造業發展的國家戰略、行動計劃和解決方案,是在對制造業歷史演進的基礎上作出的展望。提出制造業的國家戰略與行動計劃的目的是爭奪國際產業競爭戰略制高點、確保國家競爭力、提高制造業的效率、實現企業與產業的轉型升級、創造新的工業文明。其本質是要通過創新提高效率。
第三次工業革命不是諸如工業機器人、3D打印、人工智能、數字制造等一部分關鍵制造技術的突破,而是基礎制造技術、制造技術(工具)和制造系統各個層次的技術內部以及不同技術層次之間交互融合、相互促進的交互性、群體性、系統性突破過程。我們需要從我國的制造業和制造系統發展的基礎、現實要求、國際競爭格局、未來定位等著眼,構建我國制造技術突破的總體架構和路線。
企業轉型升級、實施中國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