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軍區聯勤部衛生部部長 方勝昔
·衛生論壇·
深化推進全維健康工程 為有效履行主要戰略方向使命任務提供有力支撐
南京軍區聯勤部衛生部部長 方勝昔
健康是生存之本、幸福之源、勝戰之基。為全面維護官兵健康,提高保障打贏能力,服務部隊現代化建設,2013年軍區在全區部隊部署開展“全維健康工程”,以服務保障“一老一少一基層”為根本著眼點,以維護促進官兵身心健康為基本立足點,大力推行十項舉措,努力實現“六個拓展”。三年來,各級積極適應新形勢、豐富新理念,探索新機制、再造新模式,系統性籌劃,工程化推進,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全維健康模式基本完善,全面建設現代衛勤體系初步形成,以作戰保障能力為核心的多樣化軍事任務衛勤保障能力如期具備,官兵和老干部健康水平顯著提升。
1.1 堅持在繼承中創新,全維健康理念取得新發展
緊緊圍繞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聚焦有效履行主要戰略方向使命任務,總結軍區衛勤準備、“雙優”服務、內涵發展等理論和實踐成果,豐富完善現代衛勤建設理論體系,不斷賦予全維健康工程新的時代內涵。一是確立保為打贏的目標指向。始終把官兵健康作為戰斗力要素,把維護促進官兵健康作為戰斗力基石,倡導“以能力為中心”的現代軍人健康觀、“以健康維護與促進為中心”的現代軍事醫學觀,踐行“醫療與士兵同在”的保障理念,融合戰創傷技術和信息系統技術,推動信息化戰爭衛勤保障模式創新。二是確立全維保障的方法路徑。主動適應現代醫學模式和健康觀念的轉變,積極推進衛勤保障向全域保障拓展、醫療保健向綜合保健拓展、生理服務向心理服務拓展、傳統手段向網絡手段拓展、階段維護向全程維護拓展、醫學促進向文化促進拓展,全要素配套、全時制服務、全過程保障、全壽命維護,全面提升官兵勝任作戰的體能、智能和環境適應能力。三是確立轉型發展的實踐抓手。深刻認清“全維健康工程”是打仗后勤、現代后勤、信息化后勤在衛生領域的具體體現,以全面健康維護為導向,牽引推進現代衛勤建設轉型。樹立創新發展理念,大力推進醫學科技攻關和轉化醫學發展,提高健康維護品質。樹立內涵發展理念,狠抓人才學科建設,完善績效評價機制,增強建設質量效益和服務保障效能。樹立持續發展理念,加強分類指導,統籌推進衛生能力建設,實現政治、軍事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1.2 堅持在深化中拓展,保為打贏能力取得新躍升
緊緊圍繞能打勝仗目標,牢固樹立“衛勤在前、保為打贏”思想,拓展深化軍事斗爭衛勤準備,以全維服務積累、形成和提高戰斗力,以全域保障保持、恢復和再生戰斗力,努力實現“醫療救護更高效”目標。一是全域時效救治。優化“三區五級”醫療后送體系,完善戰時衛勤編組,分級組織自救互救普訓、野戰內外科模塊化精訓,前伸損傷控制性手術技術,狠抓海空立體后送能力建設,“白金10分鐘、黃金1小時”救治能力基本具備。二是全時應急救援。著眼平時服務、急時應急、戰時應戰,同步推進機動衛勤力量與國家(省)級應急醫療防疫救援隊一體建設,分批參加全軍跨區基地化訓練、實兵對抗演習和軍兵種聯勤保障研訓,有序展開衛勤保障重難點課題攻關,應急救援能力穩步提高。三是全面強健促能。加強復雜惡劣環境和特殊崗位職業健康維護,大力發展“三防”救援、特勤療養、康復醫療、軍事訓練防護等學科,加強航天航空、潛艇潛水、涉核人員防護康復技術研究,維護促進新型作戰力量戰斗力生成。精心組織搶險救災、援外維和、神舟系列載人交會對接、日遺化武處置作業、亞信峰會安保、南京青奧會衛勤保障任務,確保了遂行任務中的官兵健康安全。
1.3 堅持在探索中完善,全維保障模式取得新突破
推進醫療保健由防病治病型向能力強健型轉變,探索建立預防、醫療、強健一體化的新型軍事醫學保障模式。一是創新全程健康維護模式。堅持預防為主,前移健康關口,延伸強健措施,確保官兵傷病前、中、后均享有優質醫療服務,在任務前、中、后均得到全面健康保障,實現健康維護全覆蓋。分級組織軍以上干部住院體檢、師旅主官療養體檢、老干部上門體檢、門診集中體檢,分類組織專病療養、康復療養、集體療養和體檢療養,深受官兵好評。二是深化院內“三?!痹\療模式。推行服務場所專區化、老干部收治專科化、疑難疾病診療專病化就醫,建立專家會診制度,開通軍人就醫“綠色通道”,實現門診“一站式”、住院“一條龍”服務。完善持卡就醫保障模式,高標準完成全軍師職干部門診、住院就醫“一卡通”試點任務,就近就優醫療得到有效落實。三是完善心理健康服務模式。每年組織新兵進行心理測評篩查,從源頭上把住了心理質量關。開展“心理服務下基層”活動,組織任務部隊集體心理疏導,開設心理門診、心理熱線、心理網站,及時化解官兵心理問題。組織精神疾病患者集中收治,實現從預防、治療、康復到管理、評殘、移交全程參與、全程服務。四是推開社會化醫療保障模式。推廣泰州模式、宿州模式和江西經驗,全區遠離體系醫院干休所全部實現醫療保障社會化。擴大小散遠單位醫療保障社會化范圍,放寬限定條件,提高補助標準,完善配套制度,實現官兵門診急診就近就便、住院治療后送方便。
1.4 堅持在創先中創優,醫療服務水平取得新提高
著眼官兵健康維護新期盼,深化“優先保障、優質服務”活動,完善機制、豐富形式、拓展內容,最大限度滿足老干部和官兵合理健康需求。一是創新服務舉措。每年抽組百支醫療隊深入邊遠海島部隊送醫送藥送健康,深入開展“送醫扶醫老區行”活動,抽調專家醫療隊分赴龍巖、井岡山等五個革命老區,開展大型義診、醫療巡診、技術幫帶等活動,贏得老區人民群眾高度贊譽。二是提升服務品質。開展多元化綜合醫療服務、親情化保健服務、人性化優生優育服務,探索合理化藥材供應服務,落實官兵和老干部住院“零待床”、檢查“零審批”、合理醫療“零自費”,出院傷病員萬人問卷調查滿意率達95%以上。調整增加醫院干部床位,增設干部病房,努力實現軍以上干部住套間、師職干部住單間。免費集中診治不孕不育官兵夫婦,開展獨生子女遭受意外風險家庭、空巢家庭幫扶救助,提升官兵家庭幸福指數。三是破解服務難題。擴大醫療特殊項目病種、大病醫療統籌保障范圍,補助投向投量向基層官兵傾斜,減輕基層部隊負擔。增加傷病殘鑒定醫院,簡化評定流程,縮短審核周期,為官兵退役安置提供便利。在總部規定基礎上,擴大部隊官兵診療用藥品種,增設軍人特需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補充目錄,全面維護官兵健康權益。
1.5 堅持在網聚中增效,數字衛勤建設取得新進展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以網絡集成建設為支撐,以信息深度運用為關鍵,成體系建設數字衛勤,基于信息系統的網絡醫學服務水平和保障效益明顯提高。一是貫通戰救數據鏈。深化基于電子傷票的野戰單兵搜救系統研制,組織與一體化指揮平臺互聯互通,建立從戰場單兵到后方醫院的醫療后送數據鏈,實現戰場傷員實時感知、精確定位、時效救治。二是建成衛勤數據庫。建立基于云計算的軍區衛勤數據中心、區域部隊衛生云平臺,實現衛勤數據集中存儲、動態融合、部門共享。創新健康實現形式,開展醫學影像、病理、遠程診斷數字中心試點,推進軍人電子健康檔案建設,完善健康評價系統,實現官兵健康動態監控和預測干預。三是打造數字醫療網。圓滿完成全軍部隊衛生信息化試點任務,研發運用部隊區域衛生信息系統,依托軍事綜合信息網、遠程醫學網、軍用3G網,實現醫院、部隊和干休所平臺共用、信息互通。推廣應用為部隊網絡服務系統、軍隊老干部網絡醫學平臺,部隊衛生機構和干休所普遍開設網絡門診、網絡病房,實現醫院為部隊“零距離”服務。
1.6 堅持在改革中發展,衛勤整體轉型取得新成效
聚焦現代衛勤“三大建設任務”,持續深化衛生建設管理改革,加速推進衛勤建設轉型,以服務保障牽引全面建設,以全面建設提升服務品質。一是構建前置式基層防治體系。扎實推進“3358”工程看病項目建設,配發專用藥品柜、中醫診療箱等專用設備,補助遠離體系醫院單位地方就醫,在邊遠連隊建成網絡門診,實現“衛生建設無弱連、醫療保障無死角”目標。深化旅團衛勤力量集中訓管改革,指導開展對外非營利醫療服務試點,基層醫療保障能力明顯提高。二是優化區域式醫療保健體系。加強總醫院與中小醫院,后方醫院與部隊衛生機構、干休所衛生所掛鉤幫帶,以項目和技術為核心,建立區域醫療保健聯合體,預防、醫療、保健、療養、康復全方位配套。深化醫院綜合績效管理,推進研究型醫院、療養院建設,19所醫院通過全軍三甲評審,為官兵健康維護提供了有力支撐。三是創建聯合式科技創新體系。優化整合資源,打破學科壁壘,大力培育特色優勢學科,建立軍區轉化醫學中心,推進臨床與科研交融并舉和相互促進。加強領軍、拔尖高端人才培養,推開軍隊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每年專項投入1800萬元資助醫學科技攻關,獲國家二等獎3項、軍隊(省部級)一等獎12項,戰創傷、腎臟病等傳統優勢學科保持全國領先,器官移植、重癥救治特色學科發展迅猛,全面提升疾病診療和健康維護能力。
當前,軍隊建設正處于大變革、大轉型、大發展的歷史性時期,必須準確把握衛勤建設新形勢、衛勤保障新使命、健康維護新要求,聚焦強軍目標,圍繞現代衛勤“三大建設任務”,改革創新,攻堅克難,在新的歷史方位和高度深化推進“全維健康工程”,為鞏固提高部隊戰斗力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2.1 在軍事戰略大調整中積極拓展衛勤保障職能
牢牢把握積極防御戰略思想新的內涵,聚焦保障打贏信息化局部戰爭,優化衛勤布勢,創新保障模式,發展新型保障手段,傾力打造“打仗型”衛勤。一是保障基點向陸海并重拓展。突出海上軍事斗爭衛勤準備,整合資源優先建設沿海區域醫療中心、藥材保障基地,發揮整體輻射保障效能。深化跨海傷員救治、登陸基地、島上衛勤支援保障等重難點課題攻關,完善??蘸笏蛥f同機制,積極拓展遠海衛勤保障能力。二是保障能力向全域支援拓展。按照多能善戰要求,加快發展??樟Ⅲw后送力量,組建直升機醫療隊、前沿綜合手術隊,強化衛勤實戰化聯演聯訓,提高“四?!甭搫又гU夏芰ΑH菓鹇砸暯窍蚝M獗U贤卣?。充分發揮軍事醫學的獨特優勢,利用中外衛勤聯演、中德軍事醫學交流等專業平臺,積極穩妥推進軍區衛勤對外務實合作交流,主動參與國際維和、人道主義救援減災等行動,著力提高海外衛勤保障能力,走開“大衛勤”建設路子,為軍隊“走出去”當好先遣隊。
2.2 在軍隊體制大改革中積極完善醫療保障制度
緊跟軍隊體制編制調整改革進程,主動推進軍隊醫療保障制度改革,健全機制、創新模式、強化管理、提高效能,大力提升醫療服務保障水平。一是提高醫療保障待遇。健全軍人合理醫療標準,擴大部隊官兵診療用藥保障范圍,增設軍人特需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補充目錄。擴大大病醫療統籌和醫療特殊項目的保障范圍,完善退休干部和退役傷病殘官兵軍地醫療保障銜接措施,探索建立軍人家屬免費醫療制度。二是優化醫療保障體系。完善持卡就醫保障模式,推行團級干部軍內醫院門(急)診“一卡通”、師級干部軍內醫院住院“一卡通”,組織軍人“雙體系”醫療保障試點。三是健全經費保障機制。完善醫療經費核撥機制,增加醫院門診經費撥款項目,論證探索軍隊人員費用第三方付費機制。制定特勤療養保障、精神疾病患者集中康復、不孕不育官兵免費集中診治經費補助辦法,切實維護官兵權益。
2.3 在醫學科技大創新中積極提升健康維護水平
針對信息時代官兵健康維護的新挑戰新標準,緊跟醫學技術發展前沿,大力推進科技自主創新,狠抓人才學科建設,打造核心技術優勢,全面提升健康維護能力。一是積極推進轉化醫學發展。加強轉化醫學中心建設,加快形成課題來源臨床、評價依靠臨床、轉化應用臨床的常態化運行機制,通過學科結構優化整合、診療流程重塑再造、臨床科研有機融合,將最新科技成果轉化惠及廣大官兵。二是培育打造特色優勢學科。以國家和軍隊重點學科為基礎,深化科研院所聯合協作,建立以疑難疾病、高新技術為紐帶的疾病鏈診治中心、聯合專病中心、綜合治療中心,創新高精尖優勢技術,形成優質保障支撐能力。三是聚力推進軍事醫學創新。設立醫學科研課題基金,突出戰場急需和醫學前沿兩個重點,加強戰創傷、重大疾病診治、生物安全、特勤保障技術攻關,發展軍人強健醫學、特殊環境作業醫學和軍事訓練醫學,開展基于信息系統新型衛勤保障模式研究,全面提升疾病防治和健康維護能力。
2.4 在軍民融合大發展中積極構建全維保障體系
主動適應、積極參與國家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軍地衛生工作深度融合,擴大融合領域,豐富融合形式,完善融合機制,建立軍民一體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一是完善疾病預防體系。以軍隊疾控機構納入國家疾控體系建設整體規劃為契機,健全軍地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協同處置運行機制,完善軍隊疾病預防控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和“三防”應急救援體系,提高疾病預防特別是基層重大傳染病防治能力。二是完善醫療保障體系。主動參與地方公立醫院改革,協調納入分級醫療和雙向轉診的城鄉醫療服務體系,軍地合力加強后方醫院重點學科、人才隊伍、設施設備建設。充分利用國家優惠政策,組織小散遠單位人員納入商業醫療保險制度試點,提高基層官兵健康服務和重大疾病保障水平。三是完善藥材籌措體系。完善戰備藥材“以廠代儲”良性機制,探索建設軍隊自主供應、地方協作配送相結合“雙軌”保障模式,推開衛生裝備軍民融合維修模式,加強藥品質量軍地聯合監管,提高軍隊藥材籌措供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