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東(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分公司物資管理處,河北 廊坊 065000)
在全球經濟萎靡不振的環境下,能源、原材料價格波動嚴重,實體經濟未走出低迷,市場需求依舊疲軟,很多企業也面臨著諸如部分供應商價格壟斷、供貨周期長、交貨不及時、質量不穩定、服務不配套等問題,如何有效打破供應商壟斷,實現采購資源的優化配置,增加采購方的籌碼,提升采購業務能力,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是采購行業亟待解決的嚴峻問題。
當前社會各行業只能分工日益精細化和集約化,采購領域也對采購人員提出了“一專多能”的業務要求,通過提高物資采購人員全面業務能力以達到降低采購成本、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全生命周期采購綜合效能最優的目的。
隨著采購資金控制逐漸成為企業利潤的切入點,采購層級也有了成熟的劃分標準:
第一層級就是為了簡單的實現采購目的,保證采供雙方在一定的共識下完成合同的簽訂;
第二層級通過對時間的控制、采購方法的控制,來實現合理的低價;
第三層級則是通過采購經驗和時間的積累,形成了總成本的觀念,通過協調供應商和采購戰略,形成框架采購;
第四層級是采購人員具備了戰略視角,從整體層面支持企業的核心業務,形成戰略采購,為單位的長效發展提供解決方案。
如何實現采購全生命周期效益最大化和不同采購層級業務人員水平之間的矛盾,是擺在采購人員面前的問題。要實現兩者的有機結合,業務人員就成為了關鍵橋梁,而業務需求和實際現狀也對采購業務人員的業務能力提出了嚴苛的要求。
首先,采購業務人員應對采購相關的法律法規熟知并掌握。為了規范招標采購業務,國家先后出臺了招標采購的相關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工程建設施工招標投標管理辦法》、《評標委員會和評標方法的暫行規定》等;對于談判采購,雖然沒有規定統一的法律和規章制度,但是只有參照相關法律制定合理合規的談判采購規范,才能保證談判采購的合法合規性,而不是完全不受約束的個人恣意行為;此外國家還頒布了許多與經活動有關的法律和規定,來規范企業和個人行為,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要是保證采購的公開、公平公正和誠實信用,業務人員必須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
其次,對引進物資的采購,進口法律法規、進出口貿易的相關知識、基本熟悉稅務知識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當然,采購人員必備的業務知識包括談判技巧、商品知識(商品功能、用途、成本、品質)、簽約的基本知識是必須具備的。
只用學習掌握了采購涉及的相關了理論知識,才能在政策、法律的規范內完成采購業務,維護國家與企業利益,保障個人權益。
一個合格采購人員是半個產品專家。對產品的了解和產品認識有獨特的見解和看法,并應用于對供應商的選擇和采購業務管理。采購產品及相關的專業知識不同企業不同物品的采購需要掌握的產品知識及相關的專業知識也是千差萬別的一個采購員要干好本職工作首先要掌握采購業務的產品專業知識。較強的專業知識便于采購方掌握成本價格組成:如閥門采購,業務人員要了解閥門生產的工藝對成本的影響、原材料的來源及其市場價格、制造商采用的新技術、以往應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等等,可以使采購方對供應商的報價有一定的總體概念,在采購的過程中處于主動地位。
因此,掌握了一定的專業知識,可以了解產品的成本組成,熟知國內外的新產品,新技術,能夠通過開發新來源或替代品,降低采購成本。
采購人員無論是用語言或文字與供應方溝通,必須能正確、清晰表達所欲采購的各種條件,例如規格、數量、價格、交貨期、付款方式等,避免語意含混、滋生誤解,尤其是忙碌的采購工作,采購人員更應具備長話短說、言簡意賅的表達能力,以免浪費時間,而說之以理、動之以情來獲取優惠的采購條件,更是采購人員必須鍛煉的表達技巧。
分析市場狀況及發展趨勢,分析供應商的銷售心理,從而做到對采購工作中心中有數,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價格和供求在不斷變化,采購人員應根據掌握的資料及供應商的態度等方面來預測將來市場上該種商品供給情況,如商品的價格、數量等。
采購業務是在市場經濟環境中進行的,不可能離開市場單獨存在。對市場行情價格的跟蹤和分析,是保證采購效益的前提。采購人員首先能夠敏銳的感覺到市場價格的變動,其次是能夠根據以往價格變動趨勢和當期那實際判斷價格的走向,最后在與實際采購業務相結合。
采購支出是構成企業成本支出的重要部分,因此采購人員必須具有成本意識,會精打細算,不可大而化之;其次,必須具有成本效益的觀念,并能隨時間投入與產出加以比較。
采購已經步入橫跨經濟、技術、商務等多專業的綜合管理領域,要實現全生命周期采購的效益最大化,對采購人員的素質、技巧、采購知識、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購人員必須具備與當前工作要求復雜性相適應的能力和素質。采購人員的管理和發展是企業綜合能力體現的重要內容。是保障采購能力形成與培養、采購隊伍建設和發展的必須要,是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