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景慧(大港油田第五采油廠,天津 300283)
港西北坡位于黃驊坳陷中部北大港構造帶北翼,處于港西凸起構造帶的北坡,受港西斷層及古潛山形態影響,構造位置有利于成藏。
1.1 構造復雜,研究難度大
構造上受北大港潛山構造帶控制形成的大型斷鼻構造,斷層發育。特別是港西斷層根部發育較多的橫切斷層,斷層相互切割使得該區構造破碎,整體構造形態不規則,形成眾多小斷塊、斷鼻圈閉,圈閉產狀變化大。
1.2 油藏關系復雜,儲量規模小
研究區處于港西油田開發主體,鉆探程度高,井間油藏關系復雜,原因一是小斷層發育,構造落實難度大;二是油藏受構造、巖性雙重控制,潛力落實難。近幾年來港西北坡沙河街組研究取得一定進展,累計增加地質儲量215.01×104t。沙河街組52口井中未上報儲量區域9口井沙一下有油氣顯示,5口井進行試油試采,除港145X1井試油帶油花外,其余4口井均出水。完鉆無油井的零星分布,嚴重制約港西北坡沙河街組的進一步研究。
2.1 地層對比技術
應用層序地層學原理,以沉積旋回分析為主要手段,借鑒港西地區高分辨率層序地層格架,選取標準井進行地層對比,以地震多井標定檢驗分層,用動態資料修正分層。沙河街組鉆遇沙一中、沙一下、沙三1、沙三2+3,局部地區發育沙二段,其中沙一段為典型的水進正旋回層序,廣泛超覆在坳陷內不同時代地層之上。
2.2 構造解釋技術
2.2.1 構造位置有利
選取關鍵井以館陶底礫巖層及沙一下特殊巖性強反射為標志層進行層位標定并開展構造解釋。結果證明本區被三條北東走向正斷層控制,被分割成北東走向的構造帶,即大張坨斷層下降盤的板橋構造帶,大張坨斷層上升盤與沙井子斷層下降盤組成的構造帶和沙井子斷層上升盤與港西凸起之間的紅湖構造帶,構造帶由北往南呈臺階狀依次抬升。
三條大斷層是本區油氣運移的主要通道。油氣來自于下第三系沙三段烴源巖,油氣在地層壓力的作用下,首先沿有效砂層的上傾方向運移,運移途中遇到不整合面和開啟斷層為運移的通道,沿途充滿各個圈閉。
2.2.2 不整合面研究
不整合面上下出現的削蝕、上超和頂超及斷層兩側,是形成油氣藏的良好場所。不整合面的存在表明其下地層曾上升至地表,地層遭受長期風化剝蝕以及地下水的淋濾作用,在其表層常出現一個風化孔隙帶,使其孔隙性和滲透性大大增強,成為油氣儲集的良好場所;同時不整合面作為油氣運移通道,可以直接連接烴源巖與圈閉,控制油氣藏的形成。研究區發育多期的不整合面,對油氣運移和遮擋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使其周圍成為油氣聚集成藏的有利場所。
2.3 沉積與儲層綜合研究技術
2.3.1 發育多期、多物源、多類型儲集體
沙河街組發育多物源、多期、多類型儲集體,沙一段是湖侵范圍最大的時期,存在從下而上逐層超覆現象。主要物源方向為北西向,發育重力流和水下扇三角洲為主的沉積體系。沉積早期為低位域沉積時期,水體淺,發育一套生物灰巖、白云質灰巖及油頁巖,沉積厚度小,橫向變化小,沉積穩定,此時的湖相沉積為淺湖環境下的湖坪亞相沉積。沉積中后時期湖水開始加深,且盆地地勢平緩,水域廣闊,整個工區處在水下,水體較深,屬半深湖一深湖環境。
巖石礦物成分復雜,灰色泥巖為主,底部為灰色鈣質頁巖,棕褐色白云質灰巖、灰褐色生物灰巖與細砂巖互層。儲集層物性中等,中孔中滲,平均孔隙度22.37%,滲透率192.8mD。
2.3.2 生、儲、蓋組合配置良好,確保油氣儲集
凹陷內斷層活動有三個強烈期和兩個寧靜期,各期沉積條件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生儲蓋組合。始新世為凹陷發育的強盛期,斷層活動非常強烈(生長指數為1.9-3.5),湖盆水體較深,沉積了巨厚的沙三段(200-3500m)暗色泥巖,有機碳含量為0.9-1.9,總烴含量為300-2000ppm,為主要的烴源巖。發育沙三段上部和沙一段上部兩套區域性蓋層,為沙河街組油氣儲集提供了良好的儲蓋條件,沙一下儲層位于兩套蓋層之間,為油氣儲集起到關鍵性作用。
2.4 滾動井位優選
針對老井鉆遇情況開展油層復查尋找油氣蹤跡,在港191-1井斷層上升盤部署港191-5井,沙一下鉆遇油層5.9m/3層,R=16.82,SO=55.4為典型油層特征。射開生產后獲得穩定工業油流,增加儲量124萬噸。
3.1 部署1口評價井,鉆遇明化鎮、館陶、沙一下油層,獲得工業油流,增加探明儲量124萬噸。
3.2 港西北坡隱蔽油氣藏成功發現,為擴大港西北坡沙河街組儲量范圍獲得了寶貴經驗:
3.2.1 精細儲層研究與構造落實相結合,是滾動評價成功的有效方法;
3.2.2 研究油氣成藏規律的基礎上,進行潛力點的挖潛是滾動評價持續深入開展的基石。
[1]付廣,徐澤劍,韓冬玲,紀陣宇.不整合面在油氣藏形成中的作用.大慶石油學院學報,2001,25(1).
[2]鄧運華.歧口凹陷及鄰區上第三系油氣藏形成條件和勘探前景分析.中國海上油氣(地質),1996,10(6).
[3]張杰,邱楠生等.黃驊坳陷歧口凹陷隱蔽油氣藏形成條件與分布規律.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0(3).
[4]王璞,李國發等.歧口凹陷西斜坡沙一段薄儲層預測.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2(2).
[5]許鳳鳴,池英柳等.歧北斜坡沙河街組層序劃分及隱蔽油氣藏預測.大慶石油學院學報,2007,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