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笛子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漢民族樂器,也是漢族樂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樂器。笛子常在中國民間音樂、戲曲、中國民族樂團、西洋交響樂團和現代音樂中演奏,是中國音樂的代表樂器之一。在民族樂隊中,笛子是舉足輕重的吹管樂器,被稱作“民樂之王”。
本期我們特意邀請到竹笛演奏家、教育家,上海音樂學院教授兼研究生導師唐俊喬做客《名師開講》欄目,為我們講一講她在演奏、教學實踐中對于竹笛的認識和看法,以及她所看到的竹笛的前景。
音樂時空:笛子是民族樂器的代表之一,請給我們簡單介紹一下笛子這件樂器,以及在笛子家族中都有哪些成員?
唐俊喬:我們中國民族樂器有很多種,有竹笛、二胡、板胡、高胡,還有古箏、琵琶、揚琴、柳琴等等都是中國的民族樂器。竹笛在幾千年前的中國就已經有了,中國有很多民族樂器其實是外來的,比如從西域等地區流傳過來。而竹笛這件樂器是中國土生土長的樂器。這是有歷史依據的,我國最早出土的文物中的笛子,和現在的形制基本一樣,經考古專家考證距今有八千多年的歷史?,F在的竹笛基本都是采用竹子做的,笛管上面還有一個需要粘笛膜的膜孔,笛膜是從竹葦里得來的,葦子里面的膜采下來,貼在竹笛膜孔上面,吹出來的聲音非常亮麗。
笛子這件樂器,可以獨奏,也可以重奏,并在樂隊中參加合奏,在合奏時也經常起到領奏的作用,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民族管樂器。它的聲音優美動聽、華麗委婉。笛聲一響,即可把觀眾帶到美麗的鄉間、廣闊的草原、蒼茫的大地等等美景盡可表現。
笛子最普及的有這樣幾種:一個是曲笛,它過去為昆曲伴奏,所以得名。曲笛的音色甜潤委婉,柔美華麗。北方有一個劇種叫做梆子戲,為梆子戲伴奏的主要樂器之一也是笛子,變成獨奏樂器后,這種音調屬性的獨奏笛就稱為梆笛,使用得也很普及。梆笛的音色嘹亮、清脆,演奏加花手段方式很多,北方的音樂就像北方的語言一樣,很有特色,口音明顯,外地人聽著有點拐來拐去的,這跟當地的地方風俗,人文特點和文化特征是息息相關的。
音樂時空:剛剛也介紹了幾種笛子,請問長笛和竹笛之間有什么區別?
唐俊喬:長笛我也非常喜歡,長笛和中國竹笛的區別就是音樂表現出的文化背景啊,長笛就是西方文化,西方符號。中國竹笛是中國的文化,從文化中產生很多具有特點的演奏加花,那西洋樂器中肯定是沒有的。我吹長笛一吹就響,但就是竹笛味。舉個例子,西洋的長笛就像是油畫,中國竹笛是山水國畫。這兩者無法相接和統一。
音樂時空:每個省市都有相關的協會、學會、研究會、管弦樂團等等,在你看來,這些團體對竹笛的發展和推動起到了哪些實質性的作用?
唐俊喬:現在在中國各式各樣的協會非常多,比如民樂方面,就有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我是中國民族管弦樂協會竹笛專業委員會的副會長,當然也任職于中國音樂家協會竹笛學會、上海音樂家協會竹笛專業委員會等等。這些團體對竹笛的發展和推動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而且也是實質性的。因為有了這樣的組織,我們可以團結和吸納更多專業的從業者和有一定水準的音樂愛好者,就像一個家庭一樣,讓大家都進到這個家庭里來一起完成對音樂的理想和推動。由于有了全國包括各省市的協會對音樂方面的推動,這些年大家都可以看得到,無論是西洋音樂、聲樂、民樂等在全國普及性都要比前十年好很多。而且講座的活動、音樂會活動,甚至是考級的活動,也刺激了各個地區學習樂器孩子數量的增加,現在學習竹笛的孩子就很多,這個發展勢頭是很好的。
音樂時空:你的很多學生已經非常優秀了,再到音樂學院讀本科或者研究生,你認為他們在音樂學院體系里面能學習到什么?
唐俊喬:那就太多了,他們今天演奏的只是大量的獨奏作品中的幾首而已,竹笛的曲目量還是很多也很寬泛的,按照年紀循序漸進的學習,到了大學后學習的曲目量會更多,程度也更高深一聽就知道,在大學期間尤其會學習吹奏大量的協奏曲作品。研究生階段會更注重理論研究,從竹笛樂器的歷史發展、到現狀等等各種角度都會進行研究和學習的。專業院校每個學習階段都會有相應的不同的學習內容。
音樂時空:竹笛目前的教育形式是怎樣的?對于竹笛教育來說,有沒有可供借鑒的教學模式?
唐俊喬:很多器樂的教學仍注重口傳心授,包括竹笛也是一樣??趥餍氖谑菍Φ陌?。但是這些年我看到的另外一個問題很需要被大家認識到:許多老師在教竹笛的時候比較注重教樂曲,從一開始教學,就是一首首簡單的曲子學起來,這首曲子吹好了又去學下一首曲子、再下一首曲子……這種單純樂曲式的逐步教學是我不贊同的。我倡導的教學理念是特別重視基礎教學,基本功的訓練。像鋼琴的教學模式我認為就很不錯,比如鋼琴的哈農練習等等,我非常推崇鋼琴專業這種從基礎一步步的彈起來、很有層次很有架構的教育。我也有一套類似于哈農的竹笛演奏的訓練,純粹是手指機能訓練的,還有包括其他多種方面的如氣息、音質、音色、吐音技巧等模進式的一些練習,琶音式的練習等等,這些關于基本功方面的練習是我自己開發出來的很有特色的訓練方法,然后再跟進大量的練習曲,從淺入深,一步一步疊加式的練習。在學生們掌握了一定的基本功和練習曲功底的基礎上,再來跟進相應程度樂曲的演奏教學。這是這些年我在專業院校竹笛教育中倡導的教學模式。
音樂時空:器樂演奏很多都是從模仿開始的,你自己從學生階段走過來,現在也有自己的學生,從模仿到獨立,你又是怎樣鼓勵自己的學生有自己的演奏風格的?
唐俊喬:器樂類的演奏學習大多是從模仿開始的。除了教學方面是大家公認的,是很有成效的之外,我的示范能力,也是讓學生們有直接體會的。作為一個老師,具有非常高超的示范演奏能力,我覺得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你跟學生說一千遍不如你拿起笛子示范一遍,他們一看就知道該怎么做了。
我從一個學生走向職業舞臺,再從舞臺回到學校教學生,學生們又從模仿我,再到他們獨立……這就如年輪、生命一般循環,持續進行。我經常會給他們講講我的藝術道路,也經常告訴他們,你們學樂曲就是需要模仿我,而且要盡量模仿得像。有模有樣后,我會告訴他們還要去聽民歌,聽各地方民間音樂!鼓勵他們去圖書館找唱片,找樂譜,鼓勵他們把自己從民歌民間音樂中汲來的養分運用到單純模仿我的那些作品當中,我聽聽覺得不錯的會肯定他們,如果是味道跑偏了,再給他們正確的指導。
音樂時空:在演奏曲目時,笛子的節奏你是怎么來把握的?
唐俊喬:不光是竹笛演奏,在中國民族音樂這個大的層面上,任何樂器你的演奏技術有了,基本的演奏狀態有了,左右我們的就是音樂思想了,說得更直白一點就是情緒在指引我們。吹同一首曲子,昨天吹出來是六分鐘,今天由于情緒變化可能會吹到七分鐘,因為今天你的情緒恰巧比昨天憂傷。從演奏的角度來說能做到這一步其實挺難的,通過音樂來傳達表達出情緒、情感與心聲,是一種境界了。
音樂時空:你有著豐富的舞臺經驗和演奏經歷,請問在創作方面有什么樣的打算?
唐俊喬:我寫過一些偏于傳統風格的作品,也移植改編過一些作品,最近正在琢磨一些東北民間音樂,想進行一些研究和創作。我想要創作出一些跟時代接軌的音樂,但是作為獨奏家我始終認為我們創作的作品還是不能夠跟專業的作曲家相比,因此,我也會委約一些作曲家來為笛子創作新作品。說到中國民樂走向世界,我前面就說了,除了我自己一直要在全球繼續演下去,還有比如這兩位王俊侃和屠化冰,都是在附中任過課的的青年教師、也是中央電視臺CCTV光榮綻放十大青年笛子演奏家。他們現在也會受到邀請到各地演出,當然作為導師我也會幫助他們,有意識的在各種場合、各種平臺上去推薦他們,我演奏的很多作品,我都教授給他們,他們也到處去演奏,而且他們也演的相當不錯呢。我還有一個唐俊喬竹笛樂團,為孩子們成立的這個竹笛樂團,也是希望讓他們能在更多的舞臺上,各式的舞臺上綻放自己,展現自己,今年竹笛樂團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的巡演也是非常成功的。培養出優秀的下一代,一直是我的理想和目標,除了靠自己的能力實力把中國的音樂傳播出去,我也要培養出好的接班人。我今年已經40多歲了,我很希望他們未來能夠到達的領域是連我可能都沒有探索過的,作為老師這是令我最高興最欣慰的事情,一輩子都會很滿足的事情。
音樂時空:作為當代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笛子演奏家、教育家,在你看來,竹笛在我國的普及達到了怎樣的程度?
唐俊喬:我覺得這些年來竹笛在我國的普及是非常好的,之前我在北京參加笛簫藝術節的時候,一個制笛的師傅,他在那天的論壇上還提到在全國吹笛子的人大概有三十幾萬人,我不知道這個數據是否準確,但我覺得喜歡竹笛的人,從專業到業余,幾十萬人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因為笛子這個樂器不是特別昂貴,又攜帶輕便,演奏起來聲音又華麗動聽,特別容易受到老百姓的喜愛,現在我們竹笛協會每年的考級人數保守估計都是好幾千人,所以竹笛在中國的群眾基礎是非常牢靠的。
我也會經常到一些學校去做一些活動,每個學校發展民族音樂的勢頭都是很猛的,還有專門培養民族器樂的班,不光是竹笛,整個音樂藝術在中國普及得都很不錯,這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有意義的。我希望的是什么樣的態勢呢?不是說學習笛子就是要考音樂學院,進入象牙塔尖,我覺得還不是最主要的,主要的是培養學生們的藝術修養。就是說將來這些孩子所從事的行業并不是音樂,可能是金融,可能是工業,也許是商業……不管他做什么,從小學過一些藝術之后,對他的成長和素質培養是非常好的,對他未來的事業也一定會有幫助的。而且從出土文物考證下來,竹笛有八千多年的歷史,學習竹笛這種傳統樂器,從文化底蘊,人文情懷上都是很好的。
音樂時空:正像之前談到的笛子在我國有八千多年的發展歷程,新中國成立后也逐步從傳統的民間師承走向學院式教育,近些年來,竹笛普及教育方面的表現尤其搶眼,在民樂振興的進程中,笛子的地位如何?
唐俊喬:笛子在我國有著漫長的發展歷程,最早在河姆渡遺址中就發現了用動物骨頭做的骨笛,在中國地域上發現的其他民族樂器可能是外來的,比如說二胡、揚琴、琵琶,是從“絲綢之路”上傳進來的,不像竹笛是唯一一件中國土生土長的樂器。
新中國成立后,竹笛也逐步從傳統的民間師承走進學院式教育,這個進步是有目共睹,卓有成效的。從民間進入專業院校,不管是學生還是任課教師除了學習笛子,也會吸收其他的養分,比如說樂理知識,所有和音樂相關的音樂史知識等等。很多學習竹笛專業的學生會將其他專業比如說鋼琴作為副修,很多竹笛專業的學生可以彈鋼琴甚至是自己創作,這種綜合素質的培養,對于學生知識結構的立體式架構,以及體現出來的教育的豐富性與知識面的寬泛性,這與音樂院校式的教育體系是分不開的。
在民樂振興的過程中,笛子的地位是很高的。比如說我經常演奏的幾首竹笛協奏曲,尤其是《愁空山》,可以說是在全球上演頻率是最高的竹笛協奏曲,像英國BBC交響樂團、德國班貝格交響樂團等都邀請我去演奏過,經常參加這么高規格,高水準的演出,笛子的地位就可想而知了。
音樂時空:這些年來,你在國內外都進行了大量的演出,對于民樂來說,最大的市場是在國際還是在國內?
唐俊喬:在我看來舞臺對于演奏者來講,無論大小都是舞臺,都是市場,都要合理去面對。就拿我來講,我經常在國際上大的藝術節、音樂節,收到大的樂團的邀約,可是在國內,社區里演出,有意義的表演我也會參加的。因為在國際上有對你的演奏的需求,比如去吹協奏曲,在國內的市場也有老百姓喜歡聽的一些聲音,也有他們對音樂的需求,只要有需求就是市場,他們需要我,我覺得就有意義。我有一些學生經常參加徐匯區徐家匯廣場音樂會,我們學校組織的,只要叫到他們,我都鼓勵他們去參加,這是實踐的機會,我經常跟他們說不要因為是廣場的音樂會,是給老百姓看的,就覺得沒有音樂廳重要,一樣重要,一樣是市場。因為觀眾可能通過你的演出,就喜歡上你的音樂了,喜歡上竹笛了,下次再在什么地方演出,他們就循聲而去了。對于我們來講,只要有人看就是市場。
音樂時空:笛子作為一門既古老又新潮的藝術,你覺得笛子的發展前景是怎樣的?
唐俊喬:我覺得作為一門古老的樂器,笛子的發展前景是非常壯觀的,從我教授的學生們的演奏來看,他們演奏的曲目非常有深度和難度,而他們還那么年輕。我覺得我現在的這些學生好幸福哦,他們現在演奏的很多曲目,我在讀本科的時候,有些甚至還沒有寫出來,而他們在這個年齡段都已經吹了,而且吹得還不錯。
當年我率先沖出國門,去和很多樂團合作協奏曲,我經常是帶著這些作品在全世界各地進行首演。近些年來,由于我的演出邀約實在太多了,我也經常介紹一些年輕的演奏家,包括我的學生們到全國各地去演一些協奏曲,反響也是非常好的,所以我非??春弥袊竦训陌l展,人多力量大嘛。我們前面也講到了,竹笛跨界的合作也很多,除了走協奏曲這條路去與國際接軌,跨界合作,比如說跟電聲器樂的合作,跟戲曲的合作,也給竹笛演奏者創造了很多機會,他們也有很多平臺去展示自己,我覺得這都是一種前景吧,未來肯定會越來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