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琨明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國民族室內樂的概念、特點及當前的演奏形態,并針對當前中國民族室內樂演奏面臨的問題提出了一系列的解決途徑及發展方向。
關鍵詞:中國民族室內樂 ?演奏形態 ?發展途徑
一、中國民族室內樂簡述
(一)室內樂的概念
西方室內樂(Chamber music)是起源于十六世紀意大利的一種古典音樂體裁,一般是指在房間內演奏,由幾件樂器承擔獨立聲部的“家庭式”音樂形式,后來也泛指在小型場所進行的演奏音樂,現在也指在室內空間演奏的小型的器樂曲,一般是指重奏曲與小型器樂合奏曲,通常室內樂是由2-4件或者更多件的樂器在一起合奏,每件樂器擔任一個獨立的聲部,包括像鋼琴、小提琴二重奏鳴曲,弦樂四重奏以及各種樂器組合的多重奏,不包括獨唱以及獨奏的樂曲,與合唱、大型管弦樂相區別。西方室內樂是上流社會交往中常用的、比較高雅的娛樂形式,是經過專業創作的,音樂的表現形式比較細膩且精致。
(二)中國民族室內樂的特點
小型器樂組合這一演奏形式,在中國古來有之,只是對于“室內樂”沒有特別清晰的定義,與西方室內樂不同的是中國傳統室內樂的表演形式主要為齊奏,更加強調音樂的意境及音樂感受,并且注重各種樂器的音色特點。到近現代之后,民族室內樂向著專業化的方向發展。
二、中國民族室內樂的演奏形態
(一)中國傳統民族室內樂演奏形態的源源與發展
在中式室內樂的發展歷程之中最典型的樂器莫過于“絲竹”,在在《禮記·樂記》中對于絲竹曾有記載:“金石絲竹,樂之器也”從清朝末年的《弦索十三套》到建國初期常見的以傳統樂器為主的表演方式,都是絲竹室內樂。這些傳統的室內樂以齊奏為主,兼有輪奏。一些地方的演奏家或者團體牽頭組織這些傳統的室內樂演奏,并以結構規范,旋律通俗為特點,風靡全國。二十世紀后期,新的創作與演奏方法大行其道,傳統室內樂受到市場的沖擊,逐漸落寞,直到本世紀初,中國的傳統經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蛻變,即由民間走向學院,朝著專業化方向邁進,中國民族室內樂因此契機,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二)近現代中國民族室內樂演奏形態的發展
從西方音樂的傳入直到20世紀80年代,我國傳統的室內樂也逐步變成小型合奏,但是符合室內樂真正定義的演奏形式還未出現,直到20世紀末期,民族室內樂出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20世紀80年代之后,中國民族室內樂取得了快速的發展,一批年輕的音樂家進行了很多大膽的嘗試一探索,創造出了一批中西結合的室內樂演奏作品,如譚盾的《風雅頌》與《南鄉子》、建民的《阿哩哩》徐昌俊的《鳳點頭》等等,到90年代之后,風靡一時的“女子十二樂坊”演奏組合,也是具有娛樂功能與商業色彩的室內樂演奏形態之一,只是這種形式更加注重作品的演奏技巧與旋律,音樂內容的豐富程度及韻味方面則比較遜色。進入21世紀,一些優秀的民族室內樂團開始出現,這些現代室內樂團已經比較專業,由有一定演奏實力的指揮家領導,與有一定造詣的作曲家一起合作,演奏技巧更加先進與高超,在此基礎上,演奏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一些水平較突出的民族風格及有立體和聲結構的演出效果開始出現,比如上海音樂學院的民族室內樂團及中央音樂學院的彈撥樂團等等,這些專業化的民族室內樂團的發展為整個民族音樂的進步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三)中國民族室內樂演奏面臨的瓶頸
進入二十世紀以后,傳統的民族室內樂受到巨大的沖擊與挑戰,一是混合音色組合的產生,即電子合音與新作曲方法的產生與廣泛應用,室內樂領域則產生了很多超乎尋常的樂器組合及新的音色組合;二是人員編制也出現了較大變化,出現了編制超過十個人的室內交響曲及室內協奏曲、室內歌劇等,室內樂的體裁更加廣泛。
在此背景之下,我國民族室內樂卻還沒有完整的研究體系及系統的優秀演奏作品。即在一些較為完善的室內樂團在藝術水準上以及較為優秀與先進,但是還未形成比較完善的民族弦樂種與吹管樂種組合的體系,需要我國現代優秀的音樂人進行更加長遠的探索與實踐。
三、中國民族室內樂的發展途徑
發展理念關乎發展方向,當前在我國的各個文化藝術領域存在的比較典型的問題就是對于傳統藝術的繼承與發展。中國的民族室內樂也開始進入到比較專業化的發展狀態,對于傳統藝術繼承與發展的取舍也是個需要迫切解決的矛盾。傳統音樂中的絲竹與鼓吹樂經歷了漫長歷史的發展,形制成熟,作品也比較豐富,同時風格鮮明,應當得到傳承與發展。在此基礎上,作曲家們也應當嘗試專業民族室內樂的創作,只有如此才能推動整個中國民族室內樂的發展。
(一)繼承傳統室內樂形式
民間的或民族的音樂往往是原生態的,它的價值也是不可估量的,如果受到專業或流行音樂的排擠而慢慢凋零將是對民族精神食糧的巨大打擊。所以,院校團體應該是發展民族樂的主力軍,它不但是時下的生力軍也是對傳統與發展的生力軍。組織有規模的,有檔次的深度接觸民間樂活動應該成為專業院校的常態活動。民間的很多音樂藝人所演奏的曲子,有的是靠口頭流傳下來的,有的是靠一定的規律硬記下來的,也有的是民間藝人一時的靈感創作的。它是祖祖輩輩的精神寄托,是對大眾喜與樂的記載。因此,保護他們就是保護我們民族的靈魂。
(二)發揮專業院校主導作用,向專業化發展
專業音樂人才的發掘與培養還得依賴于專業的音樂院校,因此在民族室內樂的發展中,要注重專業院校的主導作用,加強民族室內樂的創作與訓練。雖然目前很多專業院校的彈撥樂團已經逐步成熟,甚至出現阮族樂團、箏樂團和琵琶樂團等單一樂種的室內樂組合及演奏形態,但是專業院校更加重視樂器獨奏與大型樂團的成績,并且因為弦樂與管樂樂器自身的演奏特點,導致還不能組建專一的、較為理想的樂種組合。如果民族室內樂可以有比較專業與系統的訓練,將對單樂種的合奏能力也可以產生很大的促動,同專業的重奏訓練還有利于演奏者之間的聆聽,進而找到容易出現的問題。由本專業的教授來對單一樂種的排練進行指揮,由于指導教師有一定的合奏經驗,將對整體樂隊的合樂水平的提高產生很大的幫助。當前,我國的民族室內樂與西方古典室內樂相比,最大的差距即缺乏專業的合奏演奏方式,假如單一樂種的重奏達到一定的專業水平,那么這個短板就很容易解決,再經過專業指揮的領導,有品質的混合編制室內樂自然水到渠成。
(三)加強中國民族室內樂作品的創作與歸納
對于我國民族室內樂的創作,當前我國的作曲家門已經脫離了完全模仿西方室內樂的思維模式,開始轉變為具有個性與自我的創作思路,進入到更加注重演出效果的現代民族室內樂的創作之路上。隨著曲作家創作的逐步豐富,民族室內樂的作品數量不斷增加,梳理與歸納工作也變成重中之重,這就要求領導者及演奏者根據不同的類型進行分類,形成系列豐富的室內樂音樂會。在音樂創作上以民族意蘊為中心,拋開樂器組合的限制,不管樂器為西還是為中,這些都有利于建立中國自己的民族室內樂體系,對中國民族室內樂的發展與興起都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四、結語
中國民族室內樂是民族傳統音樂的發揚與傳承形式,其歷史悠久,藝術價值巨大。目前中國民族室內樂的發展還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將有賴于我們音樂工作者更加深入地研究及不間斷地實踐。
基金項目:
本文為四川音樂學院院級青年基金項目資助,項目編號:CY2014141。
參考文獻:
[1]李民雄.民族器樂概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7.
[2]葉棟.民族器樂的體裁與形式[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3.
[3]薛良.民族民間音樂工作指南[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