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文佳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物質文化水平漸漸提高,使得文化藝術市場更加寬廣,這在為音樂藝術人創造機遇的同時對人們的要求也逐漸變高。面對新的挑戰,對音樂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必須與時俱進,在打好理論基礎的前提下加強專業技能訓練,同時培養具有高綜合素質的應用型音樂專業人才。本文主要關注了我國當前的音樂專業人才培養情況,對如何培養社會真正需要的人才進行了研究,建立了人才培養的創新模式。
關鍵詞:音樂專業 ?應用型人才 ?創新模式
音樂專業應用型人才一般是指具有高綜合素質、能勝任工作要求的復合型應用性人才,這些人才的音樂基礎能力較強,一般都掌握了較為復雜的樂理知識,音樂技能基礎較為扎實,是一般的音樂創造與音樂表演中的主力。而現在我們應該思考的是,由于當前的音樂專業的教育模式較為落后,因此究竟要怎么才能優化當前的音樂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式,培養出社會真正需要的音樂型人才,才是重中之重。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學單位應當認識到當前音樂專業人才培養的不足之處,教師們需要根據現有的音樂專業人才培養情況,發現其中的問題,并采取相應措施去解決,讓人才真正學到知識,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以更好的狀態來迎接未來的挑戰。
一、我國當前音樂人才培養面臨的主要問題
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使得其需要更多的音樂人才來豐富不同的社會群體,社會對音樂藝術人才的需求大大提高,這在為音樂專業人才創造新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相應的挑戰。面對新形勢,我們必須與時俱進,對人才培養模式加以創新,培養出應用型音樂專業的優秀人才,滿足新形勢下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但是,現有的音樂教育模式有很多明顯的不足之處。首先,當前的人才培養力度難以滿足旺盛的社會需求。一般來說,音樂應用型專業人才專業技能顯著,能歌會舞,精通合唱指揮、節目編排等,屬于理論和技能兼優的多能性復合人才。然而現在很多音樂專業畢業生的技能都很單一,綜合素質較低,很難社會的需求,從而導致過剩現象的出現。其二,落后的教學觀使得改革速度較慢。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時沒有考慮到時代的需求,仍然用舊的觀念和教學模式教學,由于教學方法沒有及時更新,嚴重影響了教師的教學進度與教學質量。第三,教師的教學手段不豐富,教學方法老舊,直接導致了課堂呆板、沉悶,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的后果。例如在音樂理論課的教學中,以前的教學方式都是在黑板上板書,即便一些老師創新性地加入了多媒體教學的相關手段,也沒有發揮出多媒體的積極作用,他們只是用幻燈片代替黑板,用電腦取代錄音機,與以往并無多大區別。又或者說鋼琴伴奏范唱,它的教學質量、效率低。其四,學生們的就業觀念和學習觀念落后、考核方法單一等問題都限制了音樂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二、音樂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創新模式
(一)改變傳統老舊的教學思維,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當前形勢下,很多音樂專業畢業生難以找到工作,說明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難以適應社會需要。而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主要原因包括人才培養目標。但在實際教學時,有些音樂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并未創新,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沒有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側重理論教學,忽視了實際教學的作用,這有悖人才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全新的教學理念的驅使下,教師應當根據社會的實際需求來有針對性地培養人才。向新型的音樂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方向發展,在此基礎上加快教學改革的速度,并且按照社會的需求來適當調整人才培養計劃,循序漸進,慢慢探索出適應社會需求的教學培養模式,緊跟時代步伐。為此,對音樂教師的要求就是要及時更新教育中的學術動態和人才培養方向,多在自己的教學中使用創新程度較高的教學理念,使得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對音樂人才的需求,走上社會之后才能更加如魚得水。
(二)創新教學方法,實現教學手段的多樣化
現代化的音樂教學模式需要更寬廣的教學空間和高質量的教學方法,這就需要老師們能夠使音樂課程與信息技術完美結合。目前已有很多高校在音樂教學中配備了多媒體輔助工具,如中國民族音樂概論、音樂欣賞、歐洲音樂簡史等,進而提高了課堂上學生的學習興趣。信息技術的使用有以下幾點注意事項:第一,在教學時教師要避免單一播放音頻、文字、視頻等,應該盡量使視聽相結合使用,給予學生更多感官上的刺激。其次,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要善于使用PPT等教學輔助工具來進行教學,還要配合使用其他的教學軟件,常見的有Author ware、Photo shop、幾何畫板、動畫制作軟件F1ash等等。第三,在教學時還應注意可見應該是自己精心制作的,而不是對其他人的套用抄襲,這樣會影響教師教學思維的連貫性,使教學內容生硬,無法使學生學到真正的內容。第四,多媒體知識是一種輔助教學工具,這一點教師應該清楚,所以傳統的教學方法并不能完全丟棄,好的教學就是要有機結合多媒體和傳統教學的教學模式,從而大大提高教學質量。上課時教師還可以使用一對多或是一對一的教學模式,對單個有問題的學生進行學習輔導,或是針對學習情況進行學習分組,亦或合唱、齊唱的課堂。
(三)提升教學的豐富程度,在扎實的理論上提升學生的技能水平
教師要想在音樂實踐教學中培養應用型音樂專業人才,就必須充實教學內容,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進而使整體綜合素質得以提高。作為音樂歌唱形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合唱能夠提升學生相互之間的合作能力,能夠顯著提升學生對一首歌的理解能力,對音樂專業藝術人才來說,這也是一種及其常見的藝術活動。反觀當前的高校音樂教學,很多表演中沒有童聲合唱或是業余合唱,只有在專業程度較高的合唱表演中才可以看到。這是由于業余的合唱隊伍沒有系統地對自己的歌唱技巧進行訓練,對于合唱中頻繁出現的專業術語也沒有理解,因此難以趕上專業合唱隊的合唱水平。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相關高校在培養音樂專業人才的時候,應當適當重視起童聲以及業余合唱人才的培養。例如在開展聲樂教學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學生理解通俗歌曲的歌唱技巧。美聲訓練的代表曲目有《滾滾長江東逝水》《松花江上》《我住長江頭》等;即興伴奏練習過程中,要求學生熟練掌握一些通俗歌曲和少兒歌曲;鋼琴課教學時要求學生會演奏《二泉映月》等具有代表性的鋼琴曲目。與此同時,學生還要通過掌握不同調式的常見伴奏織體來全面提高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拓寬教學范圍,增加教學內容,在學生把握基本的演奏演唱技巧基礎上,從文化層面誘導學生深入了解該作品的文化、政治與創作背景,掌握音樂作品的精髓所在,例如創作意圖,寄托的情感和各個要素的正確運用等 ,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又能使其具備專業基礎技能。
三、結語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綜合性素質較高的音樂人才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當前的教育模式并不能使人才向社會真正需求的方向成長,我們應當更新教師的教學觀念,以此激發學生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拓展教學內容,使學生拓寬視野學到更豐富的知識,確保學生在掌握了扎實理論知識的前提下,還能有較強的技能水平,因材施教,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佳佳.淺析高師聲樂課程改革的主要問題及構想[J].科教文匯,2012,(23).
[2]李純.音樂教育專業聲樂課程改革和建設的路向[J].北方音樂,2011,(10).
[3]邢新田.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建設[J].音樂時空,2014,(15).
[4]關健東.試點工作背景下高師《聲樂》課程改革實踐研究[J].民族音樂,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