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祥濤
摘 要:該文介紹了棗樹產生爛果、落果的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防治措施。
關鍵詞:棗樹爛果落果;產生原因;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 S6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05-66-02
棗由于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受到人們的青睞,需求量越來越大,因此近幾年來棗樹栽植面積逐年擴大,經濟效益十分顯著。但是棗樹生產過程中的爛果、落果現象非常嚴重,造成大量減產、減收,嚴重制約著產業發展。筆者根據多年的生產經驗對此原因進行分析研究,并提出防治對策。
1 棗樹爛果及落果的原因
1.1 管理措施不當 棗樹枝葉生長旺盛,與花芽分化,開花結果同時進行,需要大量的養分,樹體內前期儲備的營養不足,而后期肥水條件又較差時,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爭奪養分的矛盾非常突出;棗園氮肥施用過多,有機肥施用不足,造成枝條旺長,干物質積累少;在冬季修剪時留枝過多,夏季不能及時疏除無效的枝梢,造成枝條密擠,樹冠郁閉,光照不良,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少,等到后期棗果迅速增大時,營養供給失衡,就會造成樹勢衰弱,很容易引起病害發生,均會導致大量爛果、落果。
1.2 氣候因素影響 棗樹開花需要較高的溫度,如果花期遇到低于25℃的低溫或連陰雨,就會影響授粉受精,造成花而不實,落花落果率增高;花期如果空氣干燥,再刮起干熱風,相對濕度低于40%~50%,則會造成花粉發芽不良,棗花大量失水出現“焦化”現象;果實生長發育后期遭遇連續陰雨,果肉細胞吸水膨脹,致使表皮開裂,病菌就容易從裂口處侵入引起病害的發生,都會導致大量爛果、落果。
1.3 品種授粉不良 棗樹的很多品種都可以自花結實,但是也有少數品種如婆棗、斑棗等雄蕊發育不良,花粉退化,自花結實率低,無授粉樹或授粉樹配置不合理,雌花就會因受精不完全而脫落。
1.4 病蟲危害 棗食芽象甲、棗尺蠖、棗銹病等大量發生時,葉片被吃光或引起早期落葉,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少,因而影響養分的制造和積累,幼果因養分供應不足而脫落。棗縮果病、桃小食心蟲則會直接危害果實而引起落果。
2 防治措施
2.1 加強栽培管理 合理修剪,適量留枝,改善樹冠內通風透光條件。冬剪時,從基部疏除重疊枝、病蟲枝、過密枝。重視夏剪,及時抹芽、摘心、疏枝,回縮,減少營養消耗,集中營養供給。對結果過多的樹及時疏果,做到合理負載。
配方施肥。在農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根據作物需肥規律、土壤供肥能力、和肥料效率進行配方施肥。秋季采果前每667㎡施腐熟的圈肥、雞糞等有機肥2 000~3 000kg作基肥,并混施40kg復合肥。另外在4月上旬萌芽前、5月下旬開花前、7月中旬幼果生長期,分別追施尿素、磷酸二氫鉀、果樹專用肥,保障花果的營養需求。每次施肥后同時配合澆水,以促進樹體發育,提高樹體的營養水平。從6月中旬開始,間隔7~10d左右,對葉面進行噴施速效肥或微肥,前期以氮肥為主,后期以磷、鉀肥及微量元素為主。
及時排水減澇。陰雨天會使棗園內澇,根系呼吸受阻,部分根系會窒息死亡,從而影響無機養分向上輸送,因此雨后應及時挖溝排水,防止果園濕度過大。 合理配置授粉樹。棗樹品種雖然大多數為自花結實,但是還是異花授粉結實產量高,因此應該適當配置授粉樹。如梨棗可以按5∶1的比例配置長紅棗、冬棗、大雪棗等,可明顯提高坐果率。
2.2 花果管理 棗樹為蟲媒花,花期人工釋放蜜蜂傳播花粉,可以使坐果率提高1倍以上,增產效果非常明顯。每667m2棗園放置1箱蜜蜂,就可以滿足授粉需求。放蜂時如果棗園需要噴藥,要選擇可以使用的農藥,不能用甲奈威或著菊酯類農藥,防止引起蜜蜂中毒,影響授粉。
在大風干旱天氣,空氣相對濕度低于60%~70%時,花粉的萌發率會明顯降低,花期適量噴水,可以使花粉迅速發芽,為授粉受精創造條件。
花期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及微量元素,可以補充樹體營養,刺激花粉萌發,促進坐果。在盛花期噴10~15mg/kg的赤霉素或3 000倍的硼砂溶液;在幼果期每隔10d左右噴10~20mg/kg的萘乙酸,連續噴2~3次,可以使棗樹產量大幅度提高。噴施應選擇在上午10:00以前及下午4:00以后為最好,這樣才有利于植物生長調節劑及微量元素的吸收。
2.3 棗樹開甲 開甲就是環狀剝皮。可以有效抑制光合作用制造的養分向下運輸,集中營養滿足花果生長發育的需要,從而提高坐果率。此法只適用于初花期或盛花期的壯樹,老弱病樹不能開甲,否則會引起棗樹樹勢減弱甚至死亡。方法是在距離地面15~30cm處的主干上,用刀繞樹干環切2刀,深達木質部但又不傷及木質部,將2切口之間的韌皮部剝掉1圈。寬度根據樹齡、樹勢而定,一般為0.3~0.5cm左右,壯樹宜寬,弱樹宜窄。
開甲后為防止灰暗斑螟(即甲口蟲)幼蟲危害,應涂殺蟲劑或綁塑料條保護甲口。在甲口內涂抹5%的勁銳特500倍液,1周涂1次,共涂3次。開甲口晾兩周后,用泥漿涂抹甲口然后用塑料薄膜包裹。這樣不僅防蟲保濕,又有利于甲口愈合。
2.4 病害防治 棗樹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縮果病、焦葉病等。5月下旬棗樹開花前,噴布50%的多菌靈800~1 000倍液、70%的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 000~1 200倍液等殺菌藥劑,防治炭疽病。7月下旬至8月下旬幼果生長期,噴灑1∶2∶200倍波爾多液或500倍的抗枯寧或75%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用以防治縮果病、焦葉病等。每間隔15~20d左右噴藥1次,多雨季節間隔時間要短一些,適當增加噴藥次數。
2.5 蟲害防治 危害棗樹的害蟲主要有棗食芽象甲、棗尺蠖、棗粘蟲、桃小食心蟲等。在4月中下旬,棗樹萌芽時,噴布25%的殺蟲星1 000倍液防治棗食芽象甲、棗尺蠖。5月上中旬,噴布80%的敵敵畏800~1 000倍液或2.5%的溴氰菊酯4 000倍液防治棗粘蟲。對于桃小食心蟲的防治,一般在7月下旬和8月中下旬,當第一代、第二代成蟲發生高峰期之后1周左右,分別噴布2.5%的溴氰菊酯3 000倍液或25%的殺蟲星1 000倍液,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這幾種藥劑應交替使用,以免害蟲產生抗藥性而降低藥效。
(責編:張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