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該文通過對興隆縣抗旱綜合造林技術措施[1]在造林中應用所產生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進行分析,闡明了該技術措施在該地區造林工作中產生的巨大效益,為該技術的推廣應用提供了事實依據。
關鍵詞:抗旱綜合造林技術;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中圖分類號 S7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05-98-02
興隆縣抗旱綜合造林技術措施是容器育苗技術、容器苗造林技術和抗旱保護措施綜合應用的造林技術,不僅為干旱山地、沙地、河灘及高寒地區造林,特別是干旱陽坡瘠薄山地造林探索出提高造林成活率一條有效途徑,也轉變了傳統的、粗放的挖埯栽樹造林方式,提高了科技含量和工程建設質量,取得了顯著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 生態效益
通過對近幾年全縣20個鄉鎮造林實際分析來看,采取容器苗與抗旱造林綜合技術措施營造的水土保持林、水源涵養林、防風固沙林、商品林、經濟林,造林成活率平均達到89.7%,比以往采用傳統造林技術的多年平均造林成活率74%,提高了15.7個百分點,成林林分整齊、生長健壯,能夠按期達到設計的植被蓋度,起到保持水土、涵養水源、防風減災的作用,正常發揮蓄水、保土、保肥、阻沙、防風、調節徑流、改善生態環境的作用。而以往未采取抗旱造林綜合技術措施營造的林分,由于干旱等因素影響,造林成活率不足,不僅需要補植,乃至多次補植,甚至需要重造,浪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而且林分不整,質量低,效能差,有的成為殘林、疏林,其效益發揮水平在40%~60%。
2 經濟效益
2.1 容器苗造林成本測算 通過測算:容器苗比裸根苗造林成本高90~100元/667m2(按110株/667m2)。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育苗成本,容器苗平均價格是1.5元/株,裸根苗0.4元/株,高3.75倍;二是運輸成本比裸根苗運輸成本高,每667m2約增加成本50~100元。但容器苗造林平均成活率89.7%,比裸根苗造林成活率高15.7%,基本不需要補植,遇有嚴重干旱年份,需要補植1次,用苗、用工量增加15%左右,667m2成本約需50元。而裸根苗造林常需要補植2~3次,補植1次,就需要增加用苗、用工量各30%左右,成本約需增加70元/667m2(苗木30元/667m2,用工40元/667m2,不含苗木調運、林業技術人員再次進行技術指導、檢查驗收等費用)。裸根苗造林補植2次成本與容器苗造林成本持平,補植3次,就超過容器苗造林成本80元左右。經調查,封山育林區、飛播區用容器苗造林成活率95.4%,按40株/667m2計算,苗木成本60元,造林用工成本與裸根苗造林用工成本差異不大,需增加運輸用工成本約10元/667m2,而用裸根苗造林苗木成本16元,成活率50%左右,補植1次,增加用工、用苗費用35元/667m2,總成本就超過容器苗造林成本。經過補植的林分質量與不經過補植的林分質量差異本身就大,而其發揮的生態、經濟效益差異更加懸殊。
2.2 采用抗旱造林綜合技術措施進行造林成本測算 該成本主要體現在抗旱物資材料費方面,按現行價格和用量計算:GGR生根粉20元/g、1g生根粉處理1 000株苗木,667m2增加成本2.2元;保水劑40元/kg,1kg保水劑處理1 000株苗木,667m2增加成本4.4元;地膜覆蓋,667m2增加成本2.8元(5分/塊×56塊);座水栽植,667m2增加成本5元(20元/t、5kg/穴×56穴)。經對各種抗旱措施造林地的調查,采用單一抗旱措施與不采用抗旱措施比,造林成活率提高10.5%~21.4%,667m2增加成本2.2~5元;采用生根粉、保水劑配套使用造林平均成活率89.7%,667m2增加成本6.6元,分別相當于補植造林1次成本35元的9.5%~21.7%、28.7%。生根粉、保水劑、座水栽植、地膜覆蓋配套抗旱造林措施主要應用于楊樹、果樹栽植,平均成活率95%,667m2增加成本14.4元,由于苗木價格較高(按1元/株計),補植1次就需苗木費20~25元/667m2,加上用工費用10~15元/667m2,采取配套抗旱造林措施經濟林還可節約16.6~26.6元/667m2。
2.3 從營造林種測算 采用抗旱造林綜合技術措施營造生態防護林比傳統的造林可以減少2次補植,造林成本可減少100元左右;營造商品林和經濟林造林成本基本持平,但是營造的林分整齊,便于管理,可提前2~3a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
3 社會效益
容器育苗與抗旱造林綜合技術措施造林產生的社會效益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
(1)推廣示范指導意義大。該技術探索出干旱地區,特別是干旱陽坡瘠薄山地、沙地、河灘及高寒地區提高造林成活率和工程建設成效的一條有效途徑。該造林技術的應用,建設了一大批精品示范工程,不僅對全縣、全市、全省,乃至全國干旱地區造林都具有示范指導作用,將推動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健康快速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2)抗旱綜合造林技術的實施,改變了傳統的、粗放的挖埯栽樹造林方式,提高了科技含量和工程建設質量,改變了年年造林不見林、一次造林,多次補植的現象,提升了林業部門的形象和社會地位,增強了社會各界和廣大農民群眾參與林業建設的信心和決心,加快了生態環境建設步伐。
(3)抗旱綜合造林技術的實施,為容器苗生產和生根粉、保水劑、地膜生產廠等相關行業提供了發展空間,同時由于節省補植補造用工,可使這部分勞動力從事加工、運輸、經商、種植、養殖、外出務工等其他行業來增加收入,這對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提高農民生活水平起到了促進作用。
(4)推廣普及了先進、成熟、實用的抗旱造林技術,培養了一大批實用技術人才,間接的增強了廣大農民學科學,用科學的能力和意識,激發了廣大農民的創新能力和意識。
4 結語
綜上所述,興隆縣抗旱造林綜合技術措施造林比傳統的裸根苗造林,有“六高四少”的特點。“六高”是科技含量高、示范效果高、一次性造林成本高、成活率高、保存率高、建設質量高;“四少”是補植次數少、用苗少、用工少、總計造林成本少。這項造林技術是一項可以推廣應用和指導實際造林工作的實用性技術。
參考文獻
[1]馬玉海.淺談興隆縣干旱造林綜合技術措施[J]. 安徽農學通報,2015,21(02):71. (責編:吳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