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環 王曉東 王秀玲
巴彥資源豐茂,農牧業發達,早在清代就有“江省糧倉”之美譽,是全國聞名的商品糧基地縣,連續十多年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為國家的糧食安全做出了卓越貢獻。2010年以來,巴彥縣委、縣政府逐步轉變農業發展方向,調整農業內部結構,加大農業基礎投入力度,大力實施“四突出”戰略,現代農業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農民收入穩步增長,農民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突出發展糧食生產農民收入穩步提高
巴彥是傳統的農業大縣,為了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步伐,提出并實施了“強農”發展戰略,確定了“大糧食、大畜牧、大加工、大產業”的發展思路,全力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有效地提升了農民收入水平。近年來,巴彥縣糧食產量穩步增長,糧食總產多年突破45億斤,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穩定在330萬畝,玉米、水稻、大豆單產分別實現775公斤、719公斤和235公斤,全縣每年外調商品糧超過50億公斤。制定實施了《巴彥縣百萬畝水稻發展規劃》,大力推進旱改水和節水增糧工程。2014年,全縣水稻、大豆、玉米的種植面積分別調整到64.3萬畝、50萬畝和220萬畝,進一步調整優化了種植業結構。同時,巴彥綠色食品基地獲得了國家級綠色食品優秀展示獎,巴彥玉米、大豆、豬肉同時獲得了國家級地理標志產品認證,巴彥大豆獲得市級無公害栽培技術獎,巴彥野生大豆基地被列入世界大豆種子基因庫。
突出農業基礎建設現代農業發展亮點紛呈
按照省委建設現代農業“四大八化”的總體要求,遵循農業現代化發展規律,巴彥縣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不斷夯實農業基礎,打造現代農業發展亮點。
加大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力度。在已建成的25個農業科技示范區、45處千畝范園的基礎上,傾力打造全縣現代農業園區帶建設亮點。2014年全縣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帶2條,現代農業示范區3處,現代農業示范園4處,建設面積59.8萬畝。建設鄉鎮農業科技示范園區18處,每個鄉鎮1處,每處建設面積500畝。推廣了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玉米大壟密植通透栽培技術,玉米育苗移栽技術,生物防治玉米螟技術,農作物病蟲害及促早熟航化技術,引領糧食生產向現代化方向發展。
加大農業水利設施建設力度。近年來全縣共投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資金4.3億元,實施了防洪排澇工程、清淤工程、田間配套工程、渠道建設工程,新打抗旱井275眼,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0萬畝,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面積1.5萬畝,對江河堤防險工弱段進行了整體加固,完成了巴彥港、沿江渠首建設工程,加快了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步伐。
加大農業機械投入力度。全縣建成大型農機專業合作社20個,新購大中型農機具900余臺(套),全縣農機保有量已達到3.8萬臺,農業綜合機械化達到90%,今年玉米、大豆等糧食作物機播面積達到98%,機收面積達到80%,不僅為糧食豐產、穩產提供了保障,而且解放了大量的農村勞動力從事非農產業。
加大科技服務力度。大力實施科教興農戰略,努力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每年都召集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相關業專家和業務骨干,想辦法、找對策、下鄉調研,協調氣象部門會商,對全年的氣象氣候做出基本判斷,預防可能出現的氣象變化,做好病蟲草鼠害的預測預報,指導全年農業生產。僅2014年就推廣實用技術13項,試驗示范31項;開展玉米螟防治80萬畝,稻瘟病防治3萬畝,農田鼠害防治20萬畝;野生植物保護1000畝。
加大農業設施投入力度。2012年以來,巴彥縣不斷增加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在全縣水田區建設水稻智能化浸種催芽車間8個,浸種催芽能力達到1500噸,可供全縣水稻育秧用種,極大地提高了水稻生產的科技水平。全縣共建設115個水稻標準化育苗小區,建設水稻育秧大棚6500棟,徹底消滅水稻小棚育秧,改善了水稻的品質,增加了全縣水稻產量。
加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力度。巴彥縣委、縣政府堅持把加快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推進農村土地流轉的重要手段,不斷加大政策引導和資金扶持力度,培育了一批以農副產品加工、規模化種植養殖為主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進了農村土地規模流轉。全縣在工商部門注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1103個,入社農戶16778戶。家庭農場發展到164個,全縣有專業大戶1737個,其中種植大戶747個,養殖大戶760個,其他大戶230個。種植大戶、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這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快速發展,不僅改變了農業生產模式,更重要的是推進了農村土地流轉。今年以來,僅此就實現土地流轉70萬畝,成為農村土地流轉的中堅力量,使土地不斷向大戶集中、向合作社集中,促使了農業生產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
突出特色畜牧養殖畜牧經濟占據“半壁江山”
巴彥縣畜禽養殖品種多,數量大,是全省畜牧生產第一縣。全縣生豬養量達到465萬頭,年出欄5000頭以上的標準化生豬養殖場達到88個,年出欄千頭豬場達140個,規模以上毛皮動物養殖場32個,生豬規模化養殖比重達到48%,被農業部授予農產品地理標識,“綠色生態健康生豬”和“有機豬”進一步叫響了巴彥豬肉品牌。
以科技培訓為重點,全面提升畜牧科技從業人員素質。今年以來,巴彥縣以實現“畜牧強縣”和發展現代畜牧產業為目標,以開展全員培訓提升畜牧獸醫業務人員素質為目的,與東北農大和相關科研院所進行聯系合作,加大對畜牧從業人員科技普及工作,全縣共舉辦各類畜牧科技培訓班30余個,培訓畜牧獸醫管理和技術人員2600人次。
以強化服務為重點,全面實施科技入場入戶工程。為全面提升畜牧業發展水平,巴彥縣堅持以科技作支撐,充分發揮畜牧獸醫人才作用,實行高級畜牧科技人才包標準化養殖小區,中級技術人才包規模養殖場,村級防疫員包養殖大戶的辦法,入村入戶對養殖戶和養殖企業進行指導服務,使每戶都有一個養殖技術明白人。
以畜牧科技試驗示范為重點,加快畜牧科技人才的引進和項目推廣。巴彥縣圍繞生豬產業和其他畜牧產業發展需要,按照一業為主、多種示范的原則,全縣建設了以洼興、黑山豐源、華強等為龍頭的示范基地,積極開展新品種、新技術引進,試驗、示范和技術培訓工作,使其成為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基地;畜牧技術人員、養殖大戶和農民科技培訓基地;大學畢業生就業創業基地。
以建立服務體系為重點,大力發展現代生豬產業。以縣動物疫病防控中心為龍頭,以鄉鎮畜牧發展中心為骨干,以村、屯防疫員為觸角,建立縣鄉村三級防疫網絡,承擔全縣生豬防疫、檢疫、監測、疫情預警預報、提供全方位服務等職能。創新村級畜牧獸醫區域服務中心,為生豬產業發展構筑了動防、動檢安全屏障。成立畜牧獸醫綜合執法大隊,建立了一套嚴密的監管體系,對生豬飼養環節全程常年監管,確保獸藥、飼料等投入品和畜產品的安全。建立生豬繁育體系,全縣有國家級種豬場1個、省級種豬場4個、種公豬站3個。豬鮮精人工授精技術普及率達到85%以上。幾年來,全縣共引進各類新技術、新品種35個,母豬電子飼喂系統、自動料線系統已經進入批量推廣階段,全縣已建大型沼氣項目6個。通過畜牧科技的普及和推廣,為全縣畜牧業的發展增添了新的動力。
突出改善民生新農村建設成就斐然
新農村建設以來,巴彥縣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遵循“二十字”建設方針,克服基礎差、底子薄、村型大、任務重等不利因素,按照“試點先行,以點帶面,整體推進”的總體思路,高標準高起點進行科學規劃,抓住發展這個中心,以基礎設施建設為切入點,打造民生保障工程。重點在“轉、改、通、建、治”上做文章。“轉”即在促進農民增收加快農業增長方式上的轉變。種植業向巴彥大豆、高優質玉米、優質高產水稻、綠色小雜糧、脫毒馬鈴薯、棚室化蔬菜等特色產業上發展把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上轉變,畜牧業發展向生豬生產上轉變,重點發展“兩個基地”建設即糧食生產基地、生豬生產基地。“改”即實施改水、改廁、改路、改房、改灶工程。“通”努力實現通路、通電、通有線電視、通互聯網、通電話、通沼氣。“建”即建設標準化排水溝、公廁、圍墻、廣場、文化室、衛生所、計生服務室、信息中心、畜牧業服務站、農家連鎖店。“治”即在環境衛生治理上力爭達到凈化、美化、香化、亮化。
幾年來,巴彥縣把全力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作為新農村建設的切入點,全縣建設鎮村試點總數為88個,其中第一批試點鎮村55個、第二批試點鎮村36個,省市級試點鎮村52個,涉及自然屯699個,占全縣總數的51.7%。共投放建設資金12.82億元,著力推進“十大工程”建設。暢通工程:累計投入資金5.4億元,硬化鄉、村、屯路1800.2公里,建設維修大中型橋梁186座、涵1416座,群眾出行難的問題得到徹底解決。飲水安全工程:投資1100萬元,建設109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解決122個屯2.2萬戶吃自來水問題,提高自來水普及率。房改工程:全縣共改造農村泥草房戶420萬平方米,占應改總數的75%。目前全縣民房磚瓦化率達到86%。新型能源應用工程:累計建設小型農村戶用沼氣池4074個,建設大型沼氣池10處,推進了新型清潔能源的應用,改善了農村環境。村屯綠化工程:累計造林15萬畝,治理小流域38條,恢復農田林網212個,補植屯圍子575個,為生態巴彥建設工程做出了突出貢獻。環境整治工程:修建農村休閑廣場48處,每年以“三清”、“三改”建設為重點,重點進行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實現了村容整潔的目標。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工程:在全省率先推進了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有效地破解了城鄉二元矛盾,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進程。目前,全縣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宅基地使用權證、房屋產權證、林權證發放率達到98%。文體工程:不斷增加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加快標準化學校建設步伐。投資1816萬元,打造農村標準化學校21所,建設農村文化站21處,農家書屋25個,農村文化活動室49個,新增衛生所和計生服務站60處。農保工程:國家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政策落戶巴彥縣,參保人數達到19.5萬人,發放養老金3558萬元。低保工程:該縣在全省率先完成了農村敬老院整合工作,整合農村敬老院16處,新建8處,集中供養率達到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