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映會
(四川省達州市中心醫院內二科 四川 達州 635000)
選擇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本院28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及一氧化碳中毒遲發性腦病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28例研究對象中男性患者18例,其余10例屬于女性患者。28例研究對象中年齡最小的有14歲,年齡最大的有83 歲。28例研究對象中初診患者處于清醒狀態的有12例,其余16例處于昏迷狀態,患者均采用腦電圖進行臨床檢查,大部分患者反復接受腦電圖檢查,監測患者臨床癥狀。所有患者均出現頭痛以及頭暈的現象,均存在惡心、嘔吐、全身無力以及心慌等臨床反應,部分患者出現昏迷以及抽搐現象。
本次研究選擇由南京偉思的腦電圖機器和便捷式腦電圖儀開展臨床檢查工作,選擇柱狀銀質電極,針對處于昏迷狀態的患者,此阿勇一次性無菌針電極開展臨床檢查,選擇雙耳極A1 以及A2,用于研究中的參考電極,根據國際10-20 系統相關要求和標準進行暗訪,將具體時間常數設置為0.3,本次研究中濾波控制在30Hz,針對患者開展單極描記,將描記時間控制在20 分鐘以上[1]。
本次研究28例患者中處于清醒狀態的有12例,其中正常的患者占16.7%(2例) ,存在輕度異常的占50%(6例) ,其余4例存在中度異常,占33.3%,12例患者通過接受治療最終均取得痊愈。本次研究中昏迷的患者有16例,其中屬于慢波昏迷的占68.8%(11例) ,慢波昏迷中1例患者最終治療無效死亡,轉為植物狀態的有1例,剩下9例患者病情均明顯改善,16例昏迷患者中(6.3%)1例屬于睡眠紡錘波,治療后病情好轉,16例昏迷患者中(12.5%)2例屬于β 波昏迷,治療后病情好轉。16例昏迷患者中(6.3%)1例屬于α 波昏迷,治療后病情好轉,其余(6.3%) 1例屬于平坦波昏迷,治療后病情好轉,α 波昏迷及平坦波昏迷患者最終死亡。
一氧化碳中毒屬于臨床多發病癥,因為一氧化碳濃度超出一定范圍,通過呼吸道侵入人體血液,之后與血液中包含的血紅蛋白發生集合,產生大量的碳氧血紅蛋白,導致患者血紅蛋白無法攜帶氧氣,一氧化碳以及血紅蛋白具備極高的親和力碳氧血紅蛋白能夠針對氧合血紅蛋白的分解分離進行抑制,不利于氧氣釋放,阻礙氧氣的正常傳遞,導致患者腦組織缺氧。高壓氧屬于現階段治療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以及一氧化碳中毒遲發型腦疾病的最主要方法,能夠大大改善患者腦液,促使患者血氧含量的有效提高,保證腦組織能夠實現正常工學,避免緩和出現多灶性缺血性腦壞死問題,緩解患者腦水腫現象,縮短患者蘇醒時間,防止患者出現各種后遺癥[2]。通過應用腦電圖,能夠有效了解患者一氧化碳中毒程度,了解患者遲發性腦病異常狀況,為患者的臨床治療提供科學參考依據,具備極高的應用價值。
本次研究發現,28例患者中處于清醒狀態的有12例,其中正常的患者占16.7%(2例) ,存在輕度異常的占50%(6例) ,其余4例存在中度異常,占33.3%,12例患者通過接受治療最終均取得痊愈。本次研究中昏迷的患者有16例,其中屬于慢波昏迷的占68.8%(11例) ,慢波昏迷中1例患者最終治療無效死亡,轉為植物狀態的有1例,剩下9例患者病情均明顯改善,16例昏迷患者中(6.3%) 1例屬于睡眠紡錘波,治療后病情好轉,16例昏迷患者中(12.5%) 2例屬于β 波昏迷,治療后病情好轉。16例昏迷患者中(6.3%)1例屬于α 波昏迷,治療后病情好轉,其余(6.3%)1例屬于平坦波昏迷,治療后病情好轉,α 波昏迷及平坦波昏迷患者最終死亡。
總而言之,針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及一氧化碳中毒遲發性腦病患者,采用腦電圖手段進行檢查能夠詳細了解患者的腦功能狀況,分析其腦功能具體的損傷程度,為患者的臨床治療工作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能夠提高患者的預后性,建議推廣應用。
[1] 孟江濤,劉英爽,韓衛坤.依達拉奉聯合黃芪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作用機制探討[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14(03) :152-153.
[2] 唐學軍.納洛酮、依達拉奉與高壓氧聯用治療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遲發型腦病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2,20(13) :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