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莉
(孝感市孝南區婦幼保健院產科 湖北 孝感 432100)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時期常見的疾病,主要表現為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增高所致,面部,軀干,四肢的黃疸表現癥狀。臨床上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是由于各種不同原因致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升高。生理性黃疸足月兒發生率約60%,早產兒發生率80%左右,一般于發生后2-3天出現黃疸并逐漸加深,在4-6天達高峰,第二周后黃疸開始逐漸消退,早產兒可能延后至3周后逐漸消退,大多無需治療就可以恢復正常。但有一部分患兒超過4周以上,需在醫院接受觀察和治療。其癥狀和體征未見明顯異常。各種生命活動無任何不適和改變。病理性黃疸發生于產后24小時內,有的患兒退而復現,對于這類患兒需及時住院觀察治療。根據產生病理性黃疸采取有效的治療方法,以防止并發癥以及核黃疸的發生。病理性黃疸應足夠重視,以免危害新生兒的健康乃至生命?,F對我科五月份就診入院的116例新新生兒黃疸采取西醫治療和中西醫結合治療進行觀察,取得了滿意的治療的效果。治療過程中安全有效,除4例患兒因較嚴重的病理性黃疸轉由上級醫院治療外,其余112例患兒均治愈出院,無任何并發癥和不良反應的發生。
將我科五月份以來收治的116例新生兒黃疸患兒隨機分為西醫治療對照組和中西醫結合治療觀察組各58例,其中觀察組男性患兒31例,女性患兒27例。黃疸出現時間,24小時內出現的4例;2-7天出現的48例;7-14天出現的6例。血清膽紅素高峰值不超過15mg/分升。黃疸主要分布在眼,面部及軀干的患兒51例,超過15mg/分升的患兒7例。黃疸除眼,面部及軀干外累及全身。對照組男性患兒28例,女性患兒30例。黃疸出現時間24小時內出現的3例;2-7天出現的50例;7-14天出現的5例。血清膽紅素高峰值不超過15mg/分升。黃疸分布主要在面部和軀干部的患兒52例。超過15mg/分升,黃疸累及全身的患兒6例。
將中西醫結合治療觀察組58例患兒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辯證予以中醫治療。將西醫治療對照組58例患兒給予臨床西醫常規治療和護理。給予新生兒充足水分,保證患兒小便次數6-8次,有利于膽黃素的排泄。促進胎便的排出,避免膽黃素通過肝腸循環重復吸收而使血液中黃疸增多。監測血中未結合膽紅素,密切觀察患兒皮膚黃疸部位和膽紅素程度。
觀察生命體征:如體檢,脈搏,呼吸的變化,及早判斷黃疸產生的原因。如有無感染性引起的黃疸,有無核黃疸的發生等。密切觀察新生兒一般精神狀況,注意預防膽紅素腦病及其他并發癥的出現。
對于精神狀態較好的患兒進行背部撫摸[1]和新生游泳[2],通過撫觸和游泳,刺激患兒的中樞神經興奮,腸蠕動增強,同時新生兒胃腸道激素如胃泌素,胰島素釋放增多,使食欲增加,從而使奶量和大便量次數增多,以便于胎便加速排泄,減少膽紅素的吸收。
使用酶誘導劑:能誘導肝細胞滑面內質網中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性,降低血清非結合膽紅素。微生態調節劑的應用:供應患兒充分的熱量,營養肝、腦等重要器官,減少代謝性酸中毒。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能阻止抗原和抗體反應。減少溶血,促進肝細胞葡萄糖醛酸轉移酶對膽紅素的結合能力。
使用血漿或白蛋白:供給與膽紅素聯結的白蛋白,可使游離的非結合膽紅素減少,預防膽紅素腦病。
藍光照射治療:是目前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一種簡單易行安全有效的方法[3],使血液未結合膽紅素光的作用下由脂溶性變成水溶性,然后給腸道或尿道排出。光療時給患兒黑眼罩覆蓋雙眼,尿布包裹好陰部,其余部位充分暴露。定期翻身,確保藍光均勻照射于身體皮膚。光療前應做好患兒家屬的健康宣傳,使家屬理解光療的目的,方法和效果。從而取得積極配合[4]。在藍光治療過程中,新生兒哭鬧時予以撫觸,防止患兒因哭鬧而引起溢奶,嘔吐,并及時清除,保證順利完成藍光治療。藍光治療結束后,雙眼除去黑布后用消毒水紗布覆蓋3-5min,以使眼睛適應光線并檢查全身皮膚有無損傷。
換血治療:當新生兒出現重癥高膽紅素時,應及時采取換血療法,能夠迅速而有效降低血中膽紅素,抗體和致敏紅細胞。減輕溶血和降低血清膽紅素濃度,防止膽紅素腦病。主要用于母嬰血型不合的溶血性黃疸。
預防感染:防止新生兒窒息和吸入性肺炎。新生兒應勤換尿布,保持患兒清潔,消毒臍部創面,減少因感染而發生感染性黃疸。
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同時予以中醫辯證治療新生兒黃疸,辯證治療的方法主要有以下方面:
濕熱蒸熏證:證候:面目皮膚發黃,顏色鮮明,狀如橘色,煩躁啼哭,小便黃赤,大便秘結或灰白色,舌紅,苔黃厚膩,指紋滯。治法:清熱利濕,利膽退黃。方藥:茵陳蒿湯。主要藥物有茵陳,梔子,大黃等藥。
寒濕阻滯證:癥候:面目皮膚發黃,顏色晦暗,精神倦怠,不能吮乳,時時啼哭,腹脹便溏或大便灰白,小便黃少,唇舌偏淡,苔白滑,指紋淡。治法:益氣健脾,溫中化濕。方藥:茵陳現中湯加減。主要藥物有:茵陳,黨參白術,茯荃,干姜,甘草等。
瘀積發黃證:癥候:面目皮膚發黃,顏色晦滯,腹部脹滿,青筋暴露,肝脾大質硬,小便短黃,大便秘結或灰白,唇色暗紅或--,舌見瘀點,指紋等。治法:活血化瘀,利肝退黃。方藥:血府逐瘀湯合茵陳蒿湯。主要藥物有:生地黃,當歸,牛膝,紅花,桃仁,衄血,茵陳,梔子,大黃等。
通過中西醫結合治療,新生兒黃疸較西醫綜合治療好轉率及治愈率顯效明顯。中西醫結合治療觀察組58例患兒中57例五天內黃疸降低至正常水平。1例患兒較前好轉。西醫治療對照組58例患兒中一周內55例降至正常水平。3例患兒無明顯好轉轉由上級醫院繼續治療。觀察組治愈率98.2%,對照組治愈率94.8%。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是由于血清膽紅素增多所致。一般于出生后2-3天出現,大多2-4周內黃疸消退。病理性黃疸是由于感染,母嬰血型不合,膽道阻塞,母乳等多種不同原因所致膽紅素增高,黃疸出現早,在24小時內出現,而且癥狀較重,血清膽紅素大于205umg/L,黃疸持久,大于4周以上。應根據各自不同病因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才能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西醫治療措施主要有:新生兒黃疸患兒的護理,病因治療,藍光照射治療,酶誘導劑及微生物調節劑的使用。當出現重癥膽紅素血癥時采用換血療法。如果同時采取中醫辯證治療,則會取得更為明顯的效果。膽紅素升高是由于衰老的紅細胞和機體內含血紅素成分崩解所致。當血中積累的膽紅素超過肝臟向腸道排泄的量時,即表現為黃疸。輕度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大多能夠自己消退,但當體內膽紅素水平較高,應予以充分的重視和及時治療。注意是否有病理性黃疸的發生。應做到早發生早治療,早期進行護理干預,預防核黃疸的發生。通過本科116例患兒分組治療觀察,中西醫結合治療具有顯效快治愈率高的特點,值得臨床應用。
[1]趙紅梅,關麗娟。撫觸對新生兒黃疸影響的研究。中華護理雜志,2003。
[2]談秋菊。游泳對新生兒黃疸的影響。齊魯護理雜志,2007。
[3]邊女玲,薛清芝,牛慧君。藍光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護理措施[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
[4]黃曼,曾國瓊。新生兒藍光照射治療依從性不傳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