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產后尿潴留;針灸
中醫將產后尿潴留歸為"產后排尿異常"或"小便不利"。該病主要臨床癥狀為排尿不利、小腹脹痛、坐臥難安。近年來,我院對產后尿潴留患者進行針灸治療,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 基本資料
37例產后尿潴留患者均為初次生產產婦。有3例患者進行剖腹產,17例患者進行會陰切開縫合術,15例患者進行會陰破裂縫合術,2例患者進行產鉗術。有30例患者經過導尿處理后其小便仍然無法排出。患者的患病時間為1~10天。患者的臨床癥候主要為:(1)腎虛證:患者在分娩后小便無法排出,腹脹且疼痛劇烈,神疲力乏,腰腿酸脹無力,面色蒼白,舌質淡而舌苔薄,脈象細而無力;(2)氣虛證:患者在分娩后小便無法排出,腹脹且疼痛劇烈,氣虛寡言,四肢乏力,面色蒼白,舌苔發白,脈象緩弱;(3)氣滯證:患者在分娩后小便無法排出,腹脹且疼痛劇烈,郁郁寡歡,胸悶氣短,煩躁焦慮,脈象弦滑;(4)血瘀證:患者在分娩后小便無法排出,腹脹且出現刺痛感,身體忽冷忽熱,舌質暗沉,舌苔薄白,脈象沉澀。
1.2 治療方法
對患者的實證和虛證進行區分,并根據具體癥候選擇穴位進行針灸治療。(1)虛證:主穴為少陰穴,輔穴為太陽穴、背俞穴,采取平補針法對患者進行針刺治療,如患者病情需要,可適當進行灸療。穴位主要為百會、三陰交、關元、三焦俞、腎俞、陰谷。(2)實證:主穴為太陰脾穴、太陽穴、背俞穴,針法為平補平瀉法。穴位:膀胱俞、陰陵泉、足三里、三陰交、中極。虛證、實證患者均進行30分鐘的針刺治療。對毫針進行嚴格的消毒,在患者下腹部穴位進行45°的傾斜刺入,針尖方向為會陰處,刺入深度為1~1.5寸,至患者會陰可感受到針感即可,停留1~2分鐘。向背俞穴進針,直刺深度為0.5~1.5寸,使患者膀胱處感受到針感,并停留1分鐘。對患者下肢的穴位進行針刺,深度為1~2寸,至患者大腿可感受到針感即可,并停留1分鐘。如穴位需要進行灸療,可使用艾條進行熏灸,根據患者的耐受程度調整灸療的溫度。
1.3 療效標準[4]
治愈,即患者的小便通暢,尿量恢復正常;有效,即患者的小便基本恢復正常,但排尿持續時間長,尿線細長;無效,即患者產婦無法自行排尿,臨床癥狀未得到改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治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2.結果
37例患者中,15例患者為1次治愈,16例患者為2次治愈,5例患者為3次治愈,1例患者在經過3次治療后仍然未見效果。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7.3%。
3.典型病例
王某,性別女,年齡為29歲。在7天前順利分娩出1個正常的足月新生兒。患者在分娩前即出現了頭暈、頭痛、惡心等癥狀。在臨床上被診斷為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期貧血。患者在分娩后的3天后仍然無法排出尿液,小腹部出現劇烈的脹痛。對該患者進行排尿誘導,并使用中藥對患者進行治療,均未見效,因此,對該例患者進行綜合會診。該例患者神疲力乏,腰腿酸脹無力,面色蒼白,舌質淡而舌苔薄,脈象細而無力。經過影像學檢查發現,患者的膀胱區為充盈狀態。被確診為腎虛型尿潴留。治療原則為:溫陽補腎、利尿疏氣。治療方法為:對患者的百會、三陰交、關元、三焦俞、腎俞、陰谷等穴位進行針刺,針刺方法為平補,并在針刺后對患者進行溫灸治療。該例患者在經過3次針灸治療后,其臨床癥狀消失,排尿恢復正常。
4.討論
中醫辯證認為,產后尿潴留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膀胱功能出現障礙導致的,屬于中醫中的"癃閉"范疇。發病機制主要為分娩后患者的膀胱出現阻滯,導致膀胱功能出現障礙。《素問·錄蘭秘典論》中有指出:"膀胱者,洲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因此,尿潴留的主要發生部位為膀胱。膀胱是儲備尿液的器官,其氣化功能和三焦穴有關。由于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受到創傷、產中出血以及分娩過度用力,加上產婦妊娠期身體機能的下降,很容易使產婦的腎氣收到損傷,影響膀胱的氣化功能,氣化功能出現障礙,進而導致患者無法進行自主排尿。由于患者在分娩后,面對突然地身份轉變,無法較好的適應,可能會出現肝郁氣滯證,對膀胱氣化功能造成影響,形成尿潴留。
上百會是陽氣匯聚的穴位,對上百會穴進行治療,能夠使患者陽氣有效補充,并能起到提壺揭蓋的功效。針刺腎俞穴,能夠對患者的腎氣進行調節、增補,增強腎陽的氣機。三焦俞穴能夠對患者的三焦進行調節,有利于疏通排尿通道。針刺陰谷穴能夠對患者的元氣進行補充,并起到壯腎的功效。關元穴是經脈交會穴位,對其進行針刺治療,能夠充分發揮固本培元、益氣補腎的功效。三陰交是脾臟、腎臟、肝臟經脈交會處,針刺三陰交,能夠對三個器官的血氣進行調節,并加快了患者的膀胱功能的恢復。針刺足三里能夠對患者起到益氣健脾的功效。
本次研究中,37例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97.3%。這說明,對產后尿潴留患者進行針灸治療,療效顯著。
參考文獻
[1]戴慎,薛建國,岳沛平.中醫病證診療標準與方劑選用[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219.
[2]樊小玲,龔細生.針藥結合治療產后尿潴留臨床療效分析[J].河南中醫學院學報,2008,23(5):61-62.
[3]招柏明.電針配合神闕穴隔鹽隔姜灸治療產后尿潴留48 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8(6):38-39.
[4]李金秋.針灸配合中藥治療產后尿潴留療效研究[J].中醫臨床研究,2012,4(8):41-43.
針灸治療產后尿潴留37例療效觀察
邢省虎武亞莉
(陜西省寶雞市岐山縣中醫醫院康復科陜西寶雞722400)
摘要目的:觀察產后尿潴留治療效果。方法:對37例產后發生尿潴留的患者采取針灸療法進行治療,并對其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觀察分析。結果: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97.3%。結論:對產后尿潴留患者進行針灸治療,療效顯著。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postpartum urinary retention therapeutic effect. Methods: 37 cases of postpartum urinary retention of patients taking acupuncture treatment, and to observe its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analysis. Results: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effective rate was 97.3%. Conclusion: acupunctur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postpartum urinary retention, curative effect is remarkable.
Key wordspostpartum urinary retention; acupuncture
【中圖分類號】R694+.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019(2015)15-01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