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曉玲
(敦煌市月牙泉鎮衛生院 甘肅 敦煌 736200)
護士在執業中的自我保護
潘曉玲
(敦煌市月牙泉鎮衛生院甘肅敦煌736200)
摘要醫院是一個特殊的工作環境,做為護理工作者,身邊有著很多危險的事情,威脅著他們的身體健康及精神狀況。護士如何保護自己成了嚴峻的問題。人們法律意識的強大和法律知識的不斷提高,護士法律意識的淡薄和缺乏,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對比。因此護理人員如何在執業中自我保護,預防損害事情得發生,成了護士在執業過程中面臨的嚴峻問題。
關鍵詞護理人員;執業;自我保護;
一、護理中存在的法律問題
1.護士責任心不強,缺乏良好的職業道德。
由于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護士自覺社會地位低下,待遇不高,工作缺乏主動性,責任心不強,觀察能力不夠。隨著醫療事業的發展,疾病譜的改變,護理模式也發生了轉變,人們更加注重健康的生活模式,人們更加注重健康的生活狀態,需求心理健康,渴望被別人關愛。住院期間,自我評價較低,對護士的態度很敏感,希望得到尊重與理解。希望參與到自己的診療計劃中來,可是很多時候護士解釋不夠,回答問題簡單,缺少對病人的護理關懷以及人文關懷,從而導致醫療糾紛的發生[1]。
2.護士自身方面的因素:
2.1 護士人力嚴重不足
隨著社會的進步,護理工作難度越來越大,任務越來越重,但護理人力資源卻沒有得到真正的補充,尤其是在鄉鎮衛生院的護士更是嚴重缺乏,護士人少,工作量大,超負荷連軸工作,承載著多方面的壓力,并且長期在高壓力、高風險下工作,更容易產生身心疲憊,甚至自身反應能力下降,對工作冷漠,沒有熱情,更容易導致護理差錯、護理糾紛的發生。
2.2 護理人員個人的因素護理過失
護理人員缺乏責任心,對工作不認真、不仔細,沒有嚴格執行三查八對制度,導致各類醫療差錯和醫療事故的發生。
2.3 患者、患者家屬、社會方面的因素
醫院的服務群體比較廣泛。城市越大,人們的醫療需求越大。文化層次的參差不齊,導致人們對醫療的認識能力就有差距。文化層次高的,自我保護意識也較強;鄉鎮衛生院面臨的服務對象多數是文化層次相對較低,認知能力較差,有的溝通起來也比較困難;患者疾病本身的發展有時帶有不可預測性,所有這些因素都給護理工作帶來了更大的挑戰。
3.護理記錄中存在的問題
3.1 對護理記錄的重要性缺乏認識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護士在病人住院、觀察及手術治療期間根據病人的病情緩重輕急、護理級別的高低以及治療手段的不同,書寫不同的醫療文書。在大部分醫院,尤其在鄉鎮衛生院,由于護士數量的缺編,年齡結構老化,長期超負荷工作,兼職太多,疲勞感和工作壓力增加,導致負面情緒上升,認為只要做好護理工作,病人滿意,醫療文書不重要,與法律產生矛盾。
3.2 醫療記錄相符差
護理記錄不相符。醫生醫囑時間與護士執行時間不相符,醫囑是護士對病人實施護理的法律依據,有時候由于醫生疏忽時間開錯,護士忽視了醫生開出醫囑的具體時間,導致與事實不一致。
3.3 護理記錄內容空泛,沒突出重點
護士在記錄時僅僅是連續上一班的記錄,對這班的重點護理內容沒有反應,或記錄內容不連續,未能動態反應病人的病情變化及護理治療效果。
3.4 護理記錄涂改現象
護理文書有涂改現象。不能在延續以前的用刀片刮,用膠布粘貼的方法涂改,以免給人造成的印象是企圖掩蓋事實或者隱藏信息,一旦發生糾紛可信度就可能會大打折扣。
4.醫療保障體系不健全
隨著醫改的不斷進行,醫療一般費用在不斷下降,可是很多貴重藥品的上漲及各種高科技診斷技術在臨床上的普遍應用,使得個人負擔費用不斷增長,無疑可能會使患者及家屬面臨人財兩空的結局,急躁哀怨的心情溢于言表。而護理工作常常需要面對面于病人接觸,如催繳費用等等,都是護士再去做。病人及家屬以為醫生在疾病治療過程中沒有去提及費用問題,而對護理人員產生誤會,以及對護理工作的不認同而和護士產生糾紛。
二、實現自我保護措施
1.加強自身修養,規范職業行為,具有高度的責任感。
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規程,就可以避免醫療事故。護士要明確自己的職業范圍,對不清楚的醫囑進行認真審核,兩人核對后方可執行。對急救病人的口頭醫囑,急救完半小時內督促醫生及時補記。一般情況下不執行口頭醫囑、電話醫囑。在工作中加強自身的責任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將優質護理服務,微笑服務應用到護理工作中[2],將護理程序貫穿在整個護理過程。
2.自覺地遵守法律、法規及規定,嚴格執行護理常規和無菌技術操作。
護士要認真自覺學習法律法規,保護病人的同時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做到慎獨,不議論、不討論病人的隱私。按照護理常規進行各項護理操作。
3.規范護理文件書寫,明確護理文件的法律效力。
病案資料是醫療事故和醫療糾紛重要的法律證劇。臨床護理文件記錄則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當發生醫療事故或醫療糾紛時,都要將原始病案資料作為證據加以判斷。臨床中的十三項制度,都是用血或生命換來的教訓,必須在工作中嚴格遵守。
綜上所述,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與患者相比相對滯后,對患者權利及護理工作中涉及的法律問題的認識還不能滿足形勢的需求。當我們抱怨工作難干,糾紛增加的時候,卻沒有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加強護理人員的法制觀念,自覺地維護患者和自身的合法權益,以病人為中心,優化服務質量,建立新型和諧的醫患、護患關系是醫院建設的需要,只有從從以上所提到的角度加以預測、防范,才能使風險系數降到最低,從而達到提高護理質量,確保護理安全,緩解自身工作壓力而達到自我保護的目的,也是醫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所必需的。
參考文獻
[1]余華,護士工作疲潰感及其研究進展[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6,25(11):870-874.
[2]潘娟,基層醫院護士職業道德教育初探[J],護理學雜志,2009年16期.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019(2015)15-02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