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紅
(云南省紅河州蒙自市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 云南 蒙自 661199)
中醫(yī)痔瘡術后患者的護理干預
楊靜紅
(云南省紅河州蒙自市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云南蒙自661199)
摘要痔瘡是肛腸科的一種常見病。臨床根據(jù)部位不同分為內痔、外痔、混合痔,以便血、疼痛、脫垂為主要癥狀。而中醫(yī)手術治療痔瘡是較為有效的手術方法之一,術后出血少、疼痛小,所以做好術后護理,對病人的早日康復、降低痔瘡的復發(fā)均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混合痔:中醫(yī)術后:護理
中醫(yī)學認為,痔的發(fā)生,多因濕熱內生,陰陽不和,筋脈流溢,滲漏腸間;氣血壅塞,結聚肛門所致。
臨證表現(xiàn)
1:大便帶血、滴血或噴射狀出血,血色鮮紅,或有肛門瘙癢。
2:舌質紅,舌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shù)。
3:肛內腫物外脫,可自行回縮,肛門灼熱,肛管緊縮,墜脹疼痛。
4:可出現(xiàn)貧血,面色少華,頭昏神疲,少氣懶言,納少便溏。舌淡胖,邊有齒痕,舌苔薄白,脈弱。
1.護理
1.1 術前護理
1.1.1 心理護理患者手術前因為對中醫(yī)手術、疾病情況、麻醉效果不了解,往往表現(xiàn)為焦慮、恐懼等心理狀態(tài),而這些因素不消除會直接影響到手術、麻醉及術后愈合的成功與否。因此,手術前對病人必須做好心理護理工作非常重要。應著重說明手術對治療他所患疾病的必要性和需要患者的配合。
1.1.2 腸道準備
術前腸道準備:術前晚19 :00 點后禁食。術前晚19 : 00點后給予患者行清潔灌腸。次日07:00又行清潔灌腸一次.徹底排空腸道內積存的大便,使手術時保持手術清潔,推遲術后排便時間,有利于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促進術后恢復。囑患者手術前排空大小便,剃去病人肛周體毛,便于手術視野的清晰。
1.2 術后護理
1.2.1 體位護理
術后臥位(平臥位、側臥位),24 h以內,患者可在床上進行翻身,適當活動四肢,但不宜過早下床活動,以免傷口疼痛及出血。24 h后可適當下床活動。逐漸延長活動時間,避免久坐,久蹲,久站及劇烈活動。
1.2.2 飲食護理
術后當天可以進食少許稀飯,第二天后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富有營養(yǎng),忌辛辣、刺激、油膩、炙煿的食物,戒煙、酒。選食清涼祛火的蔬菜,如青菜、芹菜、薺菜、木耳、香蕉、獼猴桃、菊花等或以薺菜250g、煮粥食用及柿子、梨等水果。便秘者,每日進行穴位貼敷,或口服麻仁膠囊等,以達到潤腸通便之效。
1.2.3 排便護理
術后1~2d 內告知患者暫勿解大便。易引起傷口疼痛或出血,多吃香蕉,護士進行詳細的飲食宣教。保持大便暢軟,防止大便過硬摩擦引起吻合口撕裂。每次便后使用本院自制的紫草玉涂擦,中藥薰洗,中藥坐浴,溫度不宜過高,以50~70攝氏度為宜。兒童、老人反應較差,水溫不宜超過50攝氏度,以防燙傷。坐浴浸漬的藥液溫度,以35℃~40℃為宜,不可過涼,也不宜超過45℃。坐浴過程中水溫下降,可適當加入少量熱水繼續(xù)坐浴。熏洗、坐浴次數(shù)與時間:每日1~2次,每次熏洗時間10~15分鐘,坐浴時間15~20分鐘。
1.2.4 功能鍛煉
術后進行功能鍛煉,對痔瘡的防治很有作用。提肛運動是最簡便有效的方法:全身放松,臂部及大腿用力加緊,配合吸氣,將肛門向上收縮,稍閉一下氣,然后呼氣,全身放松,這種運動可隨時隨地進行。
1.3 并發(fā)癥的護理
1.3.1 疼痛
混合痔手術后,由于切口損傷刺激皮膚的神經(jīng)末梢,淋巴液、血液回流障礙導致局部水腫,引發(fā)疼痛;術后排便、換藥等刺激,及痔瘡結扎壞死組織刺激亦可產(chǎn)生疼痛。中醫(yī)學認為痔瘡術后疼痛是由于手術直接損傷絡脈、經(jīng)脈,使局部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氣血不通不能濡養(yǎng)經(jīng)脈,則不榮而痛。故采取耳穴貼壓治療。口服尼美舒利片止痛,甚至可以肌肉注射杜冷丁止痛
1.3.2 排尿排便困難
少數(shù)患者因手術對肛門直腸及其鄰近組織的牽拉、擠壓和切割損傷所引起的括約肌痙攣、疼痛和局部水腫,可以導致反射性尿道和膀胱頸括約肌痙攣而產(chǎn)生排尿不暢或尿潴留。也有部分患者由于術后傷口填塞敷料過多、過緊,壓迫尿道以及年老體弱、膀胱平滑肌收縮無力、精神過度緊張或因藥物麻醉后作用的影響也都會發(fā)生尿潴留。此時護士應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安定情緒。對于神經(jīng)反射性尿潴留可針灸中極、關元、氣海、三陰交;對于是敷料填塞過緊者,可在術后10~12h適當放松;對于膀胱平滑肌收縮無力者,可用新斯的明興奮膀胱逼尿肌;對于精神過渡緊張者,可熱敷會陰和下腹部,聽流水聲等誘導排尿,可以用艾灸治療。如上述方法無效,自覺癥狀明顯者,可在無菌條件下導尿。
1.3.3 術后水腫
混合痔術后,內闊約肌反射性痙攣,肛管壓力增高,使穿越內闊約肌達直腸黏膜下層、肛管內層、皮下的動靜脈和相應的淋巴回流受阻,此外,術后過早蹲廁大便或大便干燥,糞塊堵塞堆積于直腸,壓迫局部血運,均可引起或加重水腫。遵醫(yī)囑加強換藥,行中藥熏洗,并外敷消痔膏藥;或遵醫(yī)囑局部氦氖激光療法照射。
1.3.4 出血
加強心理護理,穩(wěn)定患者情緒。一旦發(fā)生急性大出血,患者就會感到驚慌、恐懼。此時,護士一定要鎮(zhèn)定自若,不能流露出一絲慌亂,應該一邊緊急處理,一邊安慰患者,囑其精神放松,積極配合醫(yī)療護理。手術當天可以輸注止血制劑并嚴密觀察患者術后生命體征,如出現(xiàn)下腹部脹痛不適、肛門墜脹、頭暈、出汗、心悸等,大便時突然排出血塊或鮮血。一旦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讓患者平臥,給予關心和安慰,讓患者放松,解除緊張和恐懼心態(tài),并及時監(jiān)測生命體征。迅速建立靜脈通路,給氧,給下一步的處理打好基礎。準備好檢查和手術器械,積極配合醫(yī)生止血。
2.痔瘡-注意事項
1.定時排便且保持大便通暢:痔瘡術后一般要在24小時以后方可第一次排便。
2.便后要成坐浴的習慣:坐浴是清潔肛門,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和消炎的簡便有效的方法。
3.勤換藥:痔瘡的術后護理比較重要的一點,術后可將外用栓劑填塞于肛門內即可。
4.術后活動:傷口尚未完全愈合期間,應盡量少走路,避免傷口邊緣因用力摩擦而形成水腫,延長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創(chuàng)面愈合后3個月左右不要長時間騎自行車,以防愈合的創(chuàng)面因摩擦過多而引起出血。
5.盡可能一次排大便。
【中圖分類號】R24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019(2015)15-02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