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晴
(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新橋鎮衛生院 江蘇 常州 213032)
風險管理在老年外科患者中的應用評價
丁晴
(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新橋鎮衛生院江蘇常州213032)
摘要目的:評價風險管理在老年外科患者中運用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3年11月~2014年9月老年外科患者為研究對象,基于護理工作中的風險因素,實施相應的護理安全管理措施,并與2012年11月~2013年9月未實施風險管理的風險事件和滿意度情況進行對比。結果:風險管理實施后風險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實施前,滿意度則明顯高于實施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老年外科患者的臨床護理工作中,應重視和加強護理安全管理,及時發現和有效處理護理工作中的不安全隱患,提高護理質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關鍵詞風險管理;外科;老年患者;臨床效果
老年外科患者屬于比較特殊的群體,其住院期間的護理往往存在很多安全隱患,墜床、跌倒以及窒息等安全事故比較常見,給該類患者的生命安全帶來了嚴重威脅,所以,積極落實相應的護理安全管理措施便顯得尤為重要[1]。有鑒于此,本文選取80例外科老年患者為研究對象,評價護理風險管理在外科老年患者中的運用的臨床效果,現將詳情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1月~2014年9月就診于我院的80例老年外科患者為觀察組,其中男41例,女39例,年齡61~85歲,平均(73.5±2.9)歲,對所有患者的不安全因素進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礎上采取相應的護理安全管理措施,選取2012年11月~2013年9月就診于我院的80例老年外科患者為對照組,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齡63~82歲,平均(72.8±3.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比較風險管理前后的護理滿意度和風險事件出現情況。
1.2 不安全因素分析
1)個別護理人員理論基礎不扎實,實際操作技術不熟練,對各種潛在的安全風險缺乏足夠認識,安全意識相對薄弱;2)外科老年患者普遍存在傷情較重,病情復雜的特點,個別護理人員,特別是新入職的護理人員尚未形成完善的護理思維,預見性不足,觀察患者病情時不夠全面和細致;3)部分患者發病時完全沒有心理準備,因而容易產生包括焦慮在內的諸多不良情緒,容易誘發不安全事件;4)物品未按規定擺放,地面有水或不平坦,洗漱間沒有設置相應的防滑措施,病床沒有設置護欄,上述問題均有可能導致外科老年患者出現安全事故。
1.3 護理風險管理
1.3.1 成立護理風險管理小組
成立護理安全管理小組,安排護士長擔任組長,其具體職責有:1)定期巡視和檢查護理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實情況,并給出相應指導;2)搜集老年外科患者安全事故的相關資料,歸納其發生原因;3)培訓護理人員的日常業務,使其知道如何預防風險,減少損失;4)持續優化外科老年患者護理安全管理工作。
1.3.2 采用責任制護理模式
將病區劃分成若干責任組,并選出1名主管護師擔任組長,要求組長不僅具有較強的責任心,同時還擁有豐富經驗,能夠帶領和指導組員高效開展相關工作,重點關注病情較重的那一部分老年患者,為其制定針對性的護理計劃,并將安全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實處。每個責任組配備4名護理人員,1名護理人員分別負責4~6名患者的護理工作。建立一個護理安全管理監控網絡,并予以不斷完善。
1.3.3 加強對老年患者的安全教育
老年外科患者由于病程相對較長,對自身疾病缺乏足夠認識,再加上疼痛的困擾,有較大幾率出現抑郁、緊張以及焦慮等諸多負面情緒,所以,應重視和做好安全教育工作,讓患者本人及其家屬全面且深刻地了解各種潛在的安全危險,使他們主動配合和參與護理工作。對外科老年患者進行系統的入院綜合評估,了解和把握患者的具體情況,然后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2]。對于那些患有精神障礙或者拒絕配合的患者,應要求家屬留陪,并耐心向家屬講解相關注意事項,從而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
1.3.4 落實對護理人員的培訓工作
定期組織護理人員接受相應的技能培訓,主要內容涉及下述方面:1)專科護理常規;2)常見的安全事故及其應對措施;3)新技術以及新業務;4)并發癥的護理;5)護理不安全因素的有效識別等。總之,應落實對護理人員的培訓工作,使其具備良好的預見性護理思維,從而減少護理安全事故的發生。
1.3.5 完善相關的基礎設施
營造理想的病區環境,排除各種障礙,同時保證光線柔和;為病床安裝防護床欄;浴室內鋪設防滑墊,在走廊以及馬桶邊等特殊位置安裝扶手,要求地面始終保持足夠的干燥、清潔。指導和協助外科老年患者開展常規活動,營造一個通風良好、溫濕度理想的病房環境。
2.評價方法
統計風險事件發生情況以及采用自制護理滿意度表格,統計患者對護理滿意度,對風險管理前后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
3.結果
實行風險管理前,6個月間,發生風險事件36次,其中墜床、跌倒19次,輸液外滲8次,其他9次,護理滿意度77.5%;風險管理實施后,發生風險事件12次,其中墜床、跌倒5次,輸液外滲3次,其他4次,護理滿意度95.0%;風險管理實施后風險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實施前,滿意度則明顯高于實施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4.討論
老年外科治療中,護理風險貫穿在護理工作的始終,有時一些簡單或看似微不足道的臨床活動,都可能帶來嚴重的風險,影響老年患者健康安全。實施風險管理,加強對老年患者的安全教育、落實對護理人員的培訓工作、完善相關的基礎設施等,可有效減少風險事件發生率。本次結果發現,風險管理實施后風險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實施前,滿意度則明顯高于實施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針對外科老年患者安全風險因素進行分析,并采取針對性的護理安全管理措施,能夠減少風險事件,提高患者滿意度,具有較為較好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王榮姣, 河南內鄉縣人民醫院普外科. 老年普外科患者的護理風險管理[J]. 河南外科學雜志, 2010, 16(4).
[2]王曉梅. 護理風險管理在外科老年患者中運用的臨床效果評價[J]. 中國醫藥指南, 2013, (33):261-262.
【中圖分類號】R248.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019(2015)15-026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