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鬧存在的原因分析與防范對策
劉靜
(鄲城縣婦幼保健院河南鄲城477150)
近年來,隨著社會醫療環境的變化,因醫療糾紛或醫療事故發生的醫鬧現象日益增多,醫鬧的程度也愈發激烈,嚴重影響了醫院的正常醫療秩序[1],甚至威脅到醫生和護士的人身安全,給她(他)們造成身體和精神上巨大創傷,導致醫患關系的進一步緊張,嚴重影響了醫院的社會信譽,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醫學的創新、開拓和發展,從而影響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所以如何預防和正確處理醫療糾紛,避免醫鬧也是我們護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F就我院近年來醫鬧存在的原因和防范對策分析如下:
1.醫鬧的概念
醫鬧是指當醫患之間發生糾紛或發生醫療事故時,患者與患者家屬,甚至糾集社會閑雜人員,采取各種形式如設靈棚、擺花圈、停棺材、燒min紙,圍攻甚至打罵醫務人員,打砸財物、設置障礙阻擋患者就醫,跟隨醫務人員,或者在診室、醫師辦公室、領導辦公室內滯留等,以嚴重妨礙醫療秩序、擴大事態、給醫院造成負面影響的方式給醫院施加壓力從中牟利的行為,這是一個極其惡劣的社會現象
2.醫鬧存在的原因
2.1 患者方面
2.1.1 醫療行業是一個高風險、不確定性的行業。醫療技術是一個不斷發展的科學技術,就目前的醫療技術水平而言,有很多疾病都不能治愈,而只能減輕病痛或延緩死亡,例:艾滋病、惡性腫瘤等。同樣的疾病,因每個患者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治療的轉歸也有很大差別。同時患者對醫療知識的了解有限,對醫療服務的期望值過高[2],這就給醫患溝通帶來很大困難。梁利偉曾經說:"病人總是報著只要交了錢就一定要治好的想法。一旦醫療服務過程中不能滿足其期望時,就極易產生不良情緒,過激行為造成醫患關系緊張,而引發糾紛。"這是醫鬧發生的主要原因。
2.1.2 患者對醫生的診斷和治療采取不信任態度。毋容置疑,由于目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有些個別醫生為了貪圖一些個人利益,開大處方、大檢查、開提成藥等導致患者對醫院不信任,有反感情緒,一旦出現問題,就誤認是醫生治療錯誤,醫院應當給賠償而導致糾紛進而發生醫鬧。
2.1.3 患者家屬為了得到心理補償。患者及家屬認為反正自己花了錢,受了罪就應該治好,一旦發生問題,如治療效果不理想特別是死亡,醫院就得給說法,就想得到經濟上補償,以期達到心理上平衡,所以就無理取鬧要求賠償。這也是醫鬧產生的重要原因。
2.1.4 一旦發生糾紛,患者及家屬多不愿選擇正常途徑處理糾紛。因為走法律途徑時間長,耗費精力、時間、金錢等等,而且醫院不一定賠償,所以往往選擇以鬧取勝的策略讓醫院妥協來達到自己謀取利益的目的,使得患方形成"醫院就怕鬧,只要鬧就有錢拿"的意識。這是醫鬧發生發展,蔚然成風的根源。
2.2 醫院方面
2.2.1 醫院管理存在疏漏,造成醫務人員服務意識不強,技術不精,解釋不到位,容易出現差錯事故,導致糾紛醫鬧發生。
2.2.2 國內專家的研究統計表明:60%以上的醫患糾紛并非歸因醫務人員的技術操作出現差錯[3],而是因為他們惡劣的服務態度引起的。有些醫務人員態度差、語言生硬、缺乏熱心和耐心、人文關懷缺失,病人覺得未得到應有的尊重和關心,感到在醫院受了氣,一旦發現問題或對治療結果不滿意,就爆發報復情緒,造成醫鬧。
2.2.3 醫院普遍存在"不怕你告,就怕你鬧"和"大鬧大賠,小鬧小賠,不鬧不賠"的不良心態。有時受迫于各種社會壓力和方方面面的關系,難以堅持走正規途徑處理糾紛,被迫接受醫鬧要求,而以息事寧人,花錢擺平的態度解決問題,客觀上助長了醫鬧的日益嚴重,給醫鬧的迅速成長提供了很好的土壤。
2.2.4 醫療文書不規范。有些醫務人員工作不嚴謹,工作態度懶散,病歷書寫不及時,病史采集不全面,病歷書寫不真實,不能按核心制度完成相關醫療文書,病人一旦對治療效果不滿意,就抓住病歷找問題,找毛病,從而引發糾紛醫鬧。
2.3 政府與相關執法部門方面
部分政府部門在當今"和諧社會"的環境驅使下,追求片面的維穩與和諧而壓制矛盾,為了盡快處理而強制醫院作出讓步,作出賠償,在客觀上為醫鬧的滋生提供了不良環境。即使是執法部門人員到現場,因害怕事情鬧大,不好收場,也多是處于消極待命狀態,主觀上不作為,導致醫鬧發生時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正確處理,正確引導,適時遏制,結果是客觀上縱容了醫鬧。
2.4 社會媒體方面
一些社會媒體尤其是小報記者,唯恐天下不亂,在對醫患糾紛事件的報道中,未能完全遵守媒體的基本職業道德,在未了解事件全部事實的情況下,片面追求新聞的轟動性而過分渲染、大肆炒作,同時弱化醫務人員的辛勤付出,客觀上激化了醫患矛盾,使患者及家屬在社會強大的輿論支持下,更加理直氣壯向醫院索賠,并且越鬧越歡,造成醫鬧愈演愈烈。不負責任的新聞媒體為醫鬧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3.處理醫鬧的對策
3.1 深化醫療體制改革,完善醫療保障制度。
政府應加大公共衛生財政投入,深化醫療體制改革,完善各種醫療保障制度,提高保障制度和覆蓋面,較好的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是和諧醫患關系,減少醫療糾紛,杜絕醫鬧的有效方法。
3.2 健全醫療衛生法制建設,使醫療糾紛的處理有理有據,有法可依,走向法律的渠道,進行訴訟。
3.3 創立一部專業性強、可行性高的醫療衛生法律,結束現行醫療法律、法規中存在的沖突和不足,使依法解決醫療糾紛的途徑更加暢通、更加高效,嚴厲打擊醫鬧行為。
3.4 出現醫療糾紛后,醫院應及時上報,積極協調,對病人的行為表示同情和理解,做到盡快、公平、公正、公開的處理問題,消除患者對醫院的不信任,引導患者通過司法途徑解決醫療糾紛。
3.5 多部門聯合協作,加大對醫鬧的打擊力度。
對現階段醫鬧事件的頻發,衛生、公安、法院、民政等部門,應依據相關法律法規,積極良好協作,加大對醫鬧的打擊力度,對破壞正常醫療秩序、侵害醫務人員合法權利的醫鬧行為予以懲處。對患者應多做思想工作,引導患者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權利,以期維護醫療機構的正常秩序和法律的嚴肅性。
3.6 發揮新聞媒體的正確導向作用。
社會輿論是患者與醫院溝通的一條重要渠道,對醫患雙方都具有監督作用。一是新聞媒體應當尊重事實,正確引導,要讓患者充分了解醫療行業的高風險和高不確定性,充分理解醫務人員的巨大工作壓力,讓病人對醫生產生信任感和依賴感。二是新聞媒體要弘揚和諧醫患關系,引導患者通過法律途徑解決醫療糾紛,批評非法醫鬧行為。三是在完全了解事實的情況下,對醫療機構在工作中出現的過錯予以充分報道,對醫院起到強大的監督作用。
3.7 加強醫德醫風建設,提高醫療服務質量。
醫務人員應注意自身素質的提高,努力鉆研業務,做到技術精湛。端正服務意識,對病人服務熱情,感同身受,不僅要治愈疾病,更要關心患者的心理需求,良好的醫患關系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醫療糾紛。同時醫務人員要提高法律意識,重視病歷書寫質量,做到任何醫療行為都要記錄到位,做到有據可查,這是防止醫療糾紛的有效舉措,也是阻止醫鬧發生的根本措施。
綜上所述,多種原因的社會環境是引起當今醫鬧的原因,因此,政府要加強深化醫療體制改革,完善醫療保障制度,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導向。醫院要加強各項制度建設、嚴格監管,提高醫護人員的專業技能,培養溝通技巧,增強醫患之間的溝通,實行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加強病歷書寫,可以顯著減少醫患糾紛,避免醫鬧,提高醫院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謝少霞.護患糾紛原因及防范措施探討[J].臨床合理用志,2011年10月第四卷第10A期 :127-128.
[2]趙美英.醫院急診科護理風險及管理對策探討[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年10月第四卷第10B期: 120.
[3]李玉梅、趙素梅 .兒科護患糾紛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中國實用醫藥,2013第8卷2期: 269-270.
【中圖分類號】R19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019(2015)15-0278-02